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代德治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对后世影响极大。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古代德治传统,创造性地把它运用于治党治国的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德治方略。  相似文献   

2.
孔孟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德治”、“仁政”,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王道”治理境界。其基本特征是重德轻刑,把仁爱思想(精神)用于政治领域,将道德政治化或政治道德化。孔孟重德、重民、惠民、教民、选贤任能等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有局限性,但它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进步的作用,对于当今当政者执政治国来说也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史上,毛泽东同志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本文着重阐述了毛泽东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毛泽东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德建党,以德治政,以德育人的思想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孟子将“义”与“利”这两个伦理概念统归在以性善论为释义背景的仁政思想之下,形成了先秦儒学理性化、现世化的义利观。以“义”统“利”、“义”“利”相兼的义利观既是对儒学理想主义社会模式的继承,也是战略时代儒学走向现实的一个表现。它将个体的否定性纳入总体化的德性伦理中,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群体权力的外在意义,为“仁”的实现找到了内在的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潜夫论>作词频分析,彰显出王符对民本问题的高度关注.王符论及民的地位、价值等政治哲学问题,提出了爱民恤民的治国方略,特别是从民权意义上论及民本,这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新突破.王符关注民众的苦难现实,抨击实行残民政治的黑暗势力,通过社会批判的实践深化了民本理念.他无愧于东汉史上具有超前性、富有思维力度的民本思想家.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是西方德性伦理的源头,其对后世伦理学的贡献在于,既坚持道德的理性本质,又不是诉诸构建理性,而是主张与情感感受、行为相交融的理性。他认为,伦理德性帮助人们找到“合理原则”,使其行为合乎中道;理智德性使人触及普遍的本质,使人们的行为合乎完满德性。两种德性相辅相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  相似文献   

7.
自西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德治思想不仅受到统治阶级的普遍重视,把它作为维护阶级统治和进行社会教化的政治哲学和理论根源;而且也受到民间社会的普遍拥护,人民群众也把德治思想作为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和建立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孔孟"德治"和"仁政"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德治”、“仁政” ,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王道”治理境界 ,其基本特征是重德轻刑 ,把仁爱思想 (精神 )用于政治领域 ,将道德政治化或政治道德化。孔孟重德、重民、惠民、教民、选贤任能等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虽然有局限性 ,但它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进步的作用 ,对于当今当政者执政治国来说也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代表的政治化中,有着极其丰富的“德治”思想,其中的不少精华之论可以为我们今天的“以德治国”提供资鉴。如治国以“德主刑辅”,治民以教化为先;君主百官为民表率,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以治民,培育良好的政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因而为政必须为民、爱民、养民、富民、教民,使之“有耻且格”,培育淳厚民风;个人道德修养,着重自律,通过“内省”、“慎独”、“ 苦心”、“劳志”,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但也注重舆论监督,形成人人奋发自力的社会氛围。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尽管不乏可取之处,但它的浸透的封建意识和唯心主义的糟粕,亦须认真加以辨别和批判。  相似文献   

10.
当代教学伦理研究的一大显著成果可谓规范伦理的强势与细化,然而在教学实践的拷问下.既有的规范伦理思路却陷入贫弱的尴尬境地。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规范伦理"就低不就高"的理论假设高估了人的本性。相比之下,儒家力倡的德性伦理思路是将规范内含于价值,通过人伦价值体悟规范。当前教学伦理研究的路向客观上需要转换为,以德性伦理为价值确证的目的论前提,而将规范伦理下降至方法论层面。这样才能有效化解当前的规范伦理困境,进而从根本上拯救教学。  相似文献   

11.
12.
与朱熹,吕祖廉并称为“东南三贤”的张Shi以宋代理义之学为基础,提出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他以理义之学作业治理天下的理论根据,主张实行德治要正君心,要给人民休养生息的权力,要以德为本,以刑为辅。深入研究张Shi的德治思想对我们当今推进以德治国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秀美 《文教资料》2009,(24):83-84
传媒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伦理思想决定了其在传播报道里的价值取向及对社会的责任意识,而这一切与传媒工作者接受的教育水平和所处的社会风气有很大关联.本文分析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思想与媒体职业伦理的关联,论述了当代亚里士多德式的媒体职业伦敦理行为规范及其现实诉求和意义,旨在引导我国传媒走向健康平衡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富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其“德治”思想既有对古代“德治”思想的承继,同时又根据时势的变迁发展了前人的思想,尤其是他在选拔和启用人才时,动态考察人之德操,重视“自律”“慎独”作用的发挥及“以德治军”的思想观点,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王符这位于后世有一定影响的汉末思想家,历来多着力于他的宇宙观、历史观、性命论、知识论以及社会批判思想的研究,而相对忽视了对其法治思想的深入探讨。本文力图结合相关史实,索究其法治思想的成因,并对其法治思想作初步评议,以期有补于对王符思想的全面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胡燕 《大学时代》2006,(8):26-28
一、“慎独”的起源与流变翻检中国古代伦理史,儒家先哲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若要成为贤圣之人,就必须克制私欲,磨炼意志,防止“非礼”的行为。孟子师承孔子之道,指出能成大志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古代儒家学者为治世寻找公正和正义与法治和德治的关系问题 ,用现代人的眼光将其所取得的辉煌理论成就 ,放在传统社会的伦理框架内进行了学理上的分析 ,为现代社会管理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传统伦理的“性本善”的德性主义人性论,是中国人对人性见解的主流观念。儒家把人性与管理相结合,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德治主义管理模式,它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中国传统民族心理产生了重要而久远的影响。儒家德治主义的主张虽然已不能直接用于现代社会,但儒家德治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资源,仍具有巨大的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从“人禽之辩”、“义利之辩”和“王霸之辩”的讨论中,展现了共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行为准则和政治目标。先秦儒家提倡以德为主,以法为辅,但其政治权力分配中的扬臣抑君思想,导致了封建君主的不满。儒家德治思想在道德意识领域中具有制约腐朽堕落思想的作用,在政治领域也具有理想导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中,而民本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统治者必须"重民"、"爱民"、"惠民",以民为本;统治者要做仁人贤君,施行"德治"、"仁政";教化民众,构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