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朝诗人王昌龄有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诗中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愿望——希望边境有“不叫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而李广无疑就是这样一位杰出将领!他以非凡的勇敢,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怀,以及有别于传统的治军方法,成为令  相似文献   

2.
王昌龄的《出塞》诗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课本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的注释取清代学者阎若璩《潜邱札记》的说法,以为“龙城,指卢龙镇(在现在河北省)。飞将,汉代李广曾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称他为‘飞将军’,不敢骚扰他守卫的地方。”此说多不妥贴。  相似文献   

3.
王昌龄《出塞》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中“龙城飞将”两个词组,包括一个地名,一个称号。“飞将”一词,指汉代抗击匈奴屡立战功的名将李广,这已无分歧。问题出在“龙城”地名上。王秉均在《兰州大学学报》今年第二期发表文章,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索。他列举各家说法,然后陈述己见。  相似文献   

4.
壮志未酬的豪杰之士,总把李广作为缱绻情怀的对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唐·高适《燕歌行》),"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唐·王勃《滕王阁序》)。所有这些吟唱都对李广的遭遇尤其是他终生未能封侯寄予了深深  相似文献   

5.
“龙城”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对王昌龄这首《出塞》诗中第三句"龙城"一词,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一九七八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作"但使卢城飞将在",注云:  相似文献   

6.
阴山古思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不知唤起过多少人对于阴山的古思。阴山 ,对于一个从未到过塞北的南方人来说 ,很难想象古时这里是怎样的烽火连天的。这次竟有机会翻越阴山 ,到达了阴山的最高处。呼和浩特之北的大青山 ,即是阴山的中部 ,也即是古代中原王朝北拒游牧民族南进的主要防线。到了呼和浩特 ,总要看看内蒙古大草原 ,而距呼和浩特最近的草原 ,就是 80多公里外的希拉穆仁草原 ,而到希拉穆仁正好要翻过阴山。北出呼和浩特市区 ,不过 1 0余公里便进入了阴山的腹…  相似文献   

7.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先生用精辟的语言概括了《史记》这部巨著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在这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纪传体通史里,司马迁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形象,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正直的屈原,在遭遇诋毁与流放时,以投江白尽的方式证明了自己高洁的情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的易水高歌,悲凉慷慨,他用生命践行了不畏强权的凛然大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英勇善战的李广将军屡建奇功,令匈奴闻之丧胆,但他始终与封侯无缘……滔滔的历史长河里,有多少英雄用他们的壮志豪情,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不朽诗篇.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十课有首古诗《出塞》,在教学第三行“但使龙城飞将在”时,我问:“‘飞将’是指谁呀?”有部分学生冲口而出“李广”,另一些学生却说“李广英”。这是一个极简单的问题,但却有两种不同的答案。怎么会是“李广英”呢?在备课时我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再问了一次,让他们给我确定的答案,可结果一样,甚至部分同学在私底下争论起来。我叫同学们认真读注释(3)——“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然后我在黑板上分别板书,“李广/英勇善战”和“李广英/勇善战”。学生读了几遍,终于有了一致的结论。我补充道:“李…  相似文献   

9.
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古:跑。今:行走。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古:只有,只要。今:转折连词。3.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  相似文献   

10.
回家: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高四: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落榜: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监考老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理化实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批评: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拿成绩单回家: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高中生活的诗意栖居@康哲峰  相似文献   

1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唐王昌龄出塞诗,共八句,今取四句。古称长城以北力塞。所谓“秦时明月”,即秦已统治之,“汉时关”,汉武帝时,光禄卿徐自为曾在阴山北筑光禄塞,说明秦汉时,内蒙古已是中国领土。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继承老沙皇军事封建帝国主义衣钵,妄想侵占我国长城以北的内蒙和东北的领土。他们违背列宁同志遗教,假借“民族原则”,于一九六九年六月十三日抛出臭名昭彰的所谓“苏联政府声明”。胡说“只有汉族,才是中国人,满族和中国的其他少数民  相似文献   

12.
<正>一、复习唤情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面对边关战事不断、民不聊生的状况,王昌龄发出了这样的呼唤——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希望有良将戍边,人民可以安居乐业。征战沙场的将士们却如此豪迈——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2.在《夏日绝句》中,诗人李清照面对国破家亡又发出了怎样的呐喊呢?  相似文献   

13.
最早提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这一问题的是明代的李攀龙。李攀龙为“后七子”领袖,编有《唐诗选》。在《唐诗选》中,李攀龙推王昌龄《出塞》压卷,称为“唐绝第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同为“后七子”领袖的王世贞赞同李攀龙之说。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于鳞(李攀龙)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  相似文献   

14.
李广死后"一军皆哭"的原因,首先,司马迁为何替李广立专传,说明《史记》是透过这位典型人物一生的坎坷不遇,反映出武帝一朝任用统帅的偏好,以及与李广相同出身的六郡良家子在汉匈奴战争中所受的不公平待遇与委屈。其次,李广难封是否"数奇",李广找望气王朔寻求答案,是长期怀才不遇下脆弱心理的表现。司马迁录入这段对话,是认为才气天下无双的李广,一生的不遇是难以理性解释的。李广不遇并不是因为"数奇",也不是"杀已降",李广一生的坎坷是由于外戚统帅卫青的排挤。最后,以引刀自刭保住自己的些微尊严,李广之死强化了六郡良家子蓄积已久的委屈。李广引刀自刭后,"一军皆哭",正是李广含冤而死触动了六郡良家子共同的委屈,他们感同身受,哭的是这群人的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15.
月光冰凉那关外枕戈待旦的亲人何时才能归来啊没在石棱中的箭还在曾经张弓搭箭的人已蹄声渐远留下的那把弓却至今孤单无眠的是那秦汉的关塞啊那饱经创伤的城墙不得不又一次地面对胡人马蹄扬起的尘沙(指导老师/储呈进)秦时明月汉时光,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附:出塞———(唐)王昌龄《出塞》(改写)!(226632)$江苏省海安县丁所小学六(4)班@季伟  相似文献   

16.
无言·等待     
月,还是秦汉时的那轮明月。关,还是秦汉时的那座雄关。但龙城飞将已不在,胡马的悲鸣也不再响起。阴山的身躯谦卑地伏着,在岁月的流转中没了言语。无言,是看破了红尘的禅意。今夜,我拾阶而来,只为寻觅一点秦砖汉瓦的沧桑,来沉淀我驿动的心,沉淀出所有的诗篇。无论是雄壮的还是惨烈的,无论是柔情的或是凄迷的,我都愿意坦然去面对。当繁华落尽,这一切也如浅水浮花一般,波澜不惊了。  相似文献   

17.
从小事做起     
①古时候有一个叫李广的青年,勤奋好学,锐意成名。他在南山脚下租一院落,日夜攻读。②李广有个不肖做小事的毛病,说:"大丈夫应做轰轰烈烈的大事,身边这些小事,不值得去做!" 45叠③李广有个伯父听说他这一毛病后,很是着急,便想让李广改掉这毛病。46 ④这  相似文献   

18.
李广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边将,唐代边塞诗中出现了大量与他有关的诗句.在这些诗中,"李广"或是英勇善战,抚爱士卒,让人赞赏;或是才高难封,命运不偶,让人感叹.诗人或借"李广"表达他们对边战立功的强烈渴望,或借"李广"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总体来说,唐代边塞诗中的"李广"是完美的.然而唐代不同时期的这些诗作反映的格调是不一的,唐代边塞诗中"李广"形象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明代是阴山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明初在阴山地区实行军事卫所制,设卫兴屯,成为明代内地民人进入阴山地区的重要端始。明中叶,山陕边民、边镇军卒与白莲教徒等内地民人不断进入阴山地区丰州滩等地进行农业垦殖,促进了阴山地区的农业发展。隆庆和议后,阴山地区农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明代阴山地区政治变动所导致的人口迁移是农业开发的重要动力,因政治形势变化驱动的移民涌入进一步推动了阴山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外来人口迁移规模扩大与阴山地区农业开发进程深化相互作用,为阴山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说“龙城”     
龙城在唐人边塞诗中常有四个意思龙庭,塞外敌方据点,卢龙城,己方边塞重地.从创作背景及语境看,杨炯名篇《从军行》中"铁骑绕龙城"的"龙城"当指己方边塞重地,而不是新教材注释所说"塞外敌方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