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强  潘颖 《传媒观察》2005,(1):52-53
在经过2003年全国范围大规模的报刊治理整顿后,《靖江日报》重新思考自己的办报定位与办报思路,深深认识到,在报社的诸项工作中,办好报纸为其首,为此我们提出了“八个更”的办报方针,即“采编策划更精心,本土新闻更丰富,围绕中心更紧密,服务群众更周到,读者联系更紧密,办报特色更突出,彩色印刷更精美,整张报纸更好看”。实践告诉我们,新闻策划在当今办好报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著,可以说,新闻策划已经成为媒体打造新闻精品的主平台。对于一张县市报,新闻策划工作如何开展得富有成效,真正达到出精品、出人才的目的,我们有如下体会。新…  相似文献   

2.
要想办好县市报,必须首先搞清县市报的特点,认识并掌握其活动规律。世间千差万别的事物,之所以能够并存于世,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它们都有着为其它事物所不能代替的鲜明特点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特有的社会功能。报业发展的历史同样如此。县市报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也正是因为它有着中央及省地市报所不能取代的鲜明特点。无疑,揭示出这些特点,乃是我们扬长避短地办好县市报纸的首要前提。所谓“县市报”,乃是相对于中央及省地市报而言的。因而,要揭示出县市报的特点,就必须对县市报与中央及省地市报的社会功能进行一番比较。我们知道,任何一张报纸都有传播新闻,从事宣传、进行新  相似文献   

3.
“办好本地新闻吸引人,办好文化副刊留住人。”这是新疆哈密日报社结合广东、河南等地先进办报理念,对党报时政民生新闻和文化副刊相融合的《哈密日报·周末》提出的办报思路。笔者认为,这也是地州市党报副刊正在探索和追寻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地市报在报业竞争中,地方新闻应该是个优势。为此,很多地市报实施了新闻本土化策略,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的报道: 一是改进时政报道。本地时政牵动全市百姓的利益和未来,老百姓关心时政新闻,政府也希望通过媒体让群众了解,与群众沟通。关键是要在政府与群  相似文献   

5.
办好地市报,应该在日常办报中树立创优意识,把创优意识贯穿于整个办报过程中,以创优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我们地市报纸的质量。创优意识之一:要积极参与并推动事物的转化和发展。新闻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也会反作用于社会  相似文献   

6.
办好地市报,应该在日常办报中树立创优意识,把创优意识贯穿于整个办报过程中,以创优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我们地市报纸的质量。创优意识之一:要积极参与并推动事物的转化和发展。新闻是社会生活的直接反映,也会反作用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9月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明确要求各新闻单位要重视和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以更好地使新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服务。地市报作为地市级党委机关报。和省以上大报比,采编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队伍构成也较多元化,在报业激烈竞争的当今,要把报纸办好,办出特色,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赢得读者,站稳脚根,没有一批在政治上业务上过得硬的编采人员是不可思议的。因  相似文献   

8.
要想办好县市报,必须首先搞清县市报的特点,认识并掌握其活动规律。世间千差万别的事物,之所以能够并存于世,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它们都有着为其它事物所不能代替的鲜明特点以及由此而决定的特有的社会功能。报业发展的历史同样如此。县市报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也正是因为它有着中央及省地市报所不能取代的鲜明特点。无疑,揭示出这些特点,乃是我们扬长避短地办好县市报纸的首要前提。所谓“县市报”,乃是相对于中央及省地市报而言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为,地市报要办好,必须提高三个知名度。即:报纸的知名度、报人的知名度、报社的知名度.为何要提高三个知名度?提高三个知名度,是地市报整体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每家地市报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就地市报系统而言,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报业的一个分支,无论从报社数量、报纸发行数量,还是从  相似文献   

10.
李博 《新闻世界》2009,(11):23-24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新闻图片化使读者实现了从“读报”到“看报”的重大转变,由读到看,仅一字之差,凸显了读图时代新闻摄影的重要性。处于中国报业“第三极”的地市报,在“非典”报道中独树一帜,重新关注民生,将本土优势发挥到极致,使地市报的社会新闻成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后起之秀,但其社会新闻摄影,缺图片、缺摄影记者、缺新意等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发挥新闻摄影独特作用,是各地市报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熹 《新闻大学》2004,(2):73-74
拥有三大报业集团的广州报业向来以竞争激烈而闻名全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读者阅读兴趣的转移,广州报业竞争的“主战场”也较以往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首先,主流新闻的地位愈显突出。所谓主流新闻,是指各级领导重视、群众广为关注的重大时事政治、经济新闻。且不说《南方日报》、《广州日报》这两家机关报,就连一向偏重社会新闻的《羊城晚  相似文献   

12.
张录 《新闻采编》2003,(3):45-45
报业竞争归根到底是报纸质量的竞争,报纸的新闻质量决定着报纸经济量,这是新闻事业发展的特殊规律。一张报纸办得越好,越受读者欢迎,报纸的社会影响力就越大,进而报纸的发行量就越大,报纸的广告量也就越大,报纸也就更加具有发展的活力和实力。因此,办好报纸才是地市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关键和根本。  相似文献   

13.
王军艳  郑智斌 《新闻世界》2009,(10):112-113
最近读到有关“悬疑新闻”的讨论。支持或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报道了未来可能要发生的事实,也是新闻,甚至认为它扩大了新闻定义的外延;反对或不认同者认为,悬疑新闻中的所谓事实还没有发生,只有不确定性的可能性。笔者觉得,“悬疑新闻”这个新名词本身就很悬疑,令人难以认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市报人》2006,(10):18-20
我很高兴再次应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之邀并参加报业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峰会。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以改革和创新为题,探索地市报未来发展思路和目标,抓住了报业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关键问题,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希望会议能就这一主题从地市报的实际出发,进行深层次和建设性地研讨,有的放矢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地市报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报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报纸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地市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谈三个问题,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程国生 《新闻前哨》2000,(12):20-20
近几年来,大冶日报社以改革的精神谋事,用创新的思路办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第二届全省县市报社评选中,被授予“1998—1999湖北省先进县市报社”称号。以改革的精神谋事《大冶报》在计划经济时代的1985年复刊,从办报思想到管理体制等都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报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改革成为求生存谋发展的主题。1997年元月,大冶报社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其时,正值我省贯彻新闻出版业“治散治滥”的精神,《大冶报》面临被压缩的危险。报社一班人没有按常规思路去为保“牌子”奔走,而是采…  相似文献   

16.
县市报总编辑要超越思想误区,这是当好县市报总编辑、办好县市报的一个重要前提。误区之一:“要把县市报办得广大读者都叫好不容易,能把县市报办得‘头头’满意就行了。”笔者就曾经在某新闻业务刊物上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市报人》编辑部来电约稿,让我们谈谈地市级晚报办报和经营的双赢问题。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原因是:第一,目前大部分地市级晚报已经成为本报社发行量最大,广告收益最高的媒体;第二,往往“新闻事故”最多的也是出自晚报。因此办报经营如何双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报业激烈竞争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地市报要办好,必须提高三个知名度。即:报纸的知名度、报人的知名度、报社的知名度。为何要提高三个知名度? 提高三个知名度,是地市报整体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每家地市报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就地市报系统而言,它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报业的一个分支,无论从报社数量、报纸发行数量,还是从从业人员数量上看,都应在我国新闻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地市报目前尚未取得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是报纸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新闻摄影报道同文字报道一起组成报纸新闻采编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军。新闻摄影情况如何,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报纸的宣传质量。因此,专题研讨县市报新闻摄影工作,对于如何提高县市报办报水平,促进县市报事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现状:“图文并重”正在向县市报渗透 1990年8月,中国记协与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银  相似文献   

20.
笔者原为地、市报记者,近几年相继离开报界,但“改行未敢忘笔耕”,并一直关注着地市报的发展。今年贵刊开展如何办好地市报的征文讨论,想借此谈谈一孔之见。现在,一些地市报在日常发稿中,不是报道一些大企业,就是报道“有实权”的部门,要不就是报道财大气粗的万元户。今天为某厂长树碑立传(发长篇通讯或不论不类的报告文学),明天为某些万元户歌功颂德(也多是署名文章),后天为某些企业的产品叫好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