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飞船应用系统是我国空间任务中规模最大、涉及领域最广的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任务。文章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科学院在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中所承担的任务、研制过程以及在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实验和探测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典籍中的星槎,敦煌的飞天,明代的万户……航天梦,是浪漫的传说、血色的尝试。上世纪50年代,周总理主持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成为我国新时代飞天梦想的宣言,也是航天事业向空白迈出的第一步。航天是一种情怀,一种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爱国,强国之情。  相似文献   

3.
王景  苏丹 《科学中国人》2007,(10):94-97
航天测控,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太过抽象的概念。没有火箭发射时大地震颤、烈焰奔腾的壮观场面,有的只是测控人员埋头于无穷无尽的数据堆里默默无闻的工作。然而,对于航天工程来说,火箭升空一瞬间的辉煌仅仅是一个"序幕",一个航天器从发射升空到寿命结束,都需要对它进行不间断的测量和控制,在发生故障时,还要及时进行  相似文献   

4.
千年飞天梦,一朝变现实。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更成为全世界华人的骄傲!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神舟”五号的雄姿和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为了使瞬间成为永恒,让我们再次回顾这激动人心的一幕一幕……  相似文献   

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国家重点工程.目前由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空间实验室等八大系统组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八大系统涉及学科领域广泛、技术含量高度密集,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6.
7.
为了提高仿真系统的可重用性,提出采用HLA作为仿真体系框架,利用HLA把航天测控训练仿真系统设计为一个联邦,分析其系统组成并按功能划分为若干联邦成员,以便进行分布式仿真。阐述了基于HLA的航天测控训练仿真系统联邦的设计方法和思路,深入探讨了联邦成员的划分及对象模型的设计,并给出了仿真流程与三维显示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8.
海帆,饱含冲动,在激流中勇进,从不为某种诱惑所诱惑,在更大的风浪和更远的声音中,从容伸展自由,漂泊经年,雨打霜雕,征天将士幻化为高山一座,在风雨中默默思索,在燃烧中融进天光地火,数十载激情岁月,汗水洒航天,在无硝烟的疆场他们征战千里,为共和国架起了叠天的云梯,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奏响了胜利的凯歌![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一林 《百科知识》2003,(4):23-23
2002年12月30日凌晨,我国“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从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按预定计划在轨道上运行了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 08圈,完成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任务后返回,于2003年1月5日傍晚,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准确着陆,圆满完成载人飞船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任务。  相似文献   

10.
于志坚:可以说,我们这个测控网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衡量一个测控网是不是很先进,有很多指标.覆盖率只是其中一部分,但不是主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16日,杨利伟身着李潭秋设计的航天服走出神五飞船,顺利地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李潭秋的心里格外激动,因为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件我们自主研制的航天服。现在,这套航天服已经被收藏到中国军事博物馆,成为记录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珍贵的文物。当杨利伟的航天服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国宝后,神舟七号的航天员们身穿中国人自己研制的航天服出舱了,这标志着我国飞天舱外服整体技术性已达到国际在用舱外服系统的先进水平,并具有多项独创性技术。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出舱核心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网讯(薛英民记者陈瑜李艳)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行走到交会对接、从自控到人控、从试验飞行到应用飞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相关负责人6月28日表示,14年来,该所研制的飞船GNC(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在创新中走向成熟,并已为空间站工程建设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苏相继利用人造卫星对太空、星体进行探索研究工作,"神舟"载人飞船直上九天,一个孕育着飞天梦想的中华民族,把亘古以来的梦想付诸现实,太空中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用人体的直接感受代替了显示屏幕或机械臂地  相似文献   

14.
<正>李潭秋,1963年生,工学博士,辽宁庄河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多年从事载人航天工程环控生保和航天服研制,先后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套舱内航天服和飞天舱外航天服研制,现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舱外航天服责任总师,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排名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人》2011,(14):58-58
由百余位载人航天一线专家历时5年精心打造,中国首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载人航天伟大成就和介绍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大型科普读物《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15日在中国科技馆首发。本套《丛书》是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开创了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领域一线科技专家集体为广大读者撰写前沿科普知识的先河。  相似文献   

16.
游小叶 《科学中国人》2014,(3):38-41,F0002,1
2010年1月13日的《解放军报》刊登这样一条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日前签署命令.给在完成重大科学实验任务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记功.李潭秋是三位一等功人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加之近期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引发了人们对载人航天尤其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更加浓烈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前苏联“高科技发展纲要”、法国“尤里卡”计划、西德“欧洲防御”计划、日本“全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相继提出。在这些计划和战略中,航天技术被各国列为重中之重。面对世界各国在太空高科技领域展开的激烈角逐,我们如何紧跟时代,谋求长远发展,再现“两弹一星”雄风?1986年3月,发展载人航天被列入了“863”高技术发展计划;1992年9月21日,我国正式启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也有了自己的专有代号“921”。2005年10月15日,胡锦涛主席同“神六”航天员乘组实现了天地通话,那一刻,举国欢腾,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在每个人心中汹涌澎湃。“天地通话”,就是我国载人航天七大系统之——测控通信系统的手笔。我国的测控网发展,历经了超短波测控网、C波段测控网,伴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立了S波段测控网,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多任务陆海基天地一体的测控网。与航天测控通信系统同时成长起来的,是它的主要创建者于志坚,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嫦娥”工程测控系统总设计师。他为我国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的规划、总体设计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2004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05年获中国科协“求是奖”。新时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被列八《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16个重大专项之一。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现状如何、未来会迎来怎样的发展……带着种种的疑问,我们采访了于志坚所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翟志刚身着“飞天”舱外航天服迈出太空第一步,中国航天人再次为亿万中华儿女奉献出新的惊喜——中国成为朋:界上第三个掌握了空间出舱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通信设备产业和医药产业都是中国重点支持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但两个产业的差异也显而易见:通信设备产业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无论是企业竞争力还是企业创新成果都从最初的毫无国际影响发展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文运用产业创新系统框架,对两个产业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认为,产业知识基础(如技术机会)、行为人和网络(如市场需求、研发合作、政府支持等)和制度基础(如知识产权制度)三个方面能够一定程度的说明两个产业创新能力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