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中国传统道德思想自从被统治者利用并上升为主流意识形态以后.它的一整套传统道德教化体系便与它一并成为了统治者手中的政治工具.从此逐渐遮蔽了其固有的价值性,具有了鲜明的工具性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政治伦理化和道器分离.  相似文献   

2.
几千年积淀而成的优秀传统道德品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瑰宝,这些传统是我们民族生息繁衍,并创造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的精神源泉。面对今天道德失范现象,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重建新时代道德乐园,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主要表现在对“固有智能”、“固有道德”、“民本思想”以及“大同”思想的改造和吸收,凡利国、利民者则扬之,否则就弃之,并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把对国民进行道德教育视为民主革命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德育思想有关德育的政治功效、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手段等理论都被孙中山所借鉴.这种借鉴始终是围绕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一中心任务来展开,以民主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由于传统德育思想的封建本质与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事业是不相容的,所以这种借鉴只是一种表显层次上的认同,而在深隐的层次则含有许多对旧观念的否定.而且,由于服务于政治的功利性很强,导致孙中山对传统德育思想的借鉴和对自身国民道德思想的建设是不系统和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毕生关注中国农业问题,重视改造传统农业,他主张先后用"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改革封建制的农业生产关系;采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引进农业机械用具、优良种子、化学肥料等物的要素,提高农业人口素质;提倡新的经营方式,发展多种经营和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延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8世纪后半期以来,一个以西方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现代化浪潮从欧洲兴起,涌向全球,使人类社会的面貌和世界文明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具有辉煌古代文明的中国在进入现代以后,却日见衰微,黯然失色,这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无疑,人是最大的因素。中国要现代化,首先,人要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现代化中最关键的因素,也是最深层的问题,最艰巨的工程,同时,人的现代化还是现代化目标的核心所在。人的现代化包括许多因素的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但起点和重心在于人的个性的解放和主体人格的确立,中国的传统人格是一种以道…  相似文献   

7.
金庸的武侠小说对中国传统小说进行了改造,开启了民族小说形式的新路径。本文从小说模式的演变全身换血的改造,金庸、鲁迅异同论,“雅”“俗”之说和承前启后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风格.毛泽东思想这一突出特点,是毛泽东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改造性继承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在新时期,道德传统必然要与时代相结合以崭新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不仅是时代精神的汇聚和体现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日渐提高,教育改革在各个国家相继被提上日程并逐步深入。教育改革的主体与动力在于教师,教育品质的关键也在教师。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界的重要研究领域。在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教育始终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道德教育使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各按一定的伦理道德准则和规范约束自己,从而达到社稷长存,社会安定的理想境地。道德教育要求统治者“修己”、“正己”,普通百姓“安分”、“守己”。《大学》概括了道德教育的基本思想,明确提出:“自天子以至庶人,一切皆以修身为本。”只有修身,也就是加强道德修养,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12.
13.
近代已降,外来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激起了人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认真研究孙中山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怎样估定传统文化,这对于正确评价孙中山的文化观,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根据. 1896年,孙中山首次提到“文明”一词,“文化”一词在他的著述中首次出现于1897年.这时,他主张对西方文明不要“全盘照搬”,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明·”①只能吸取欧洲“文明的精华,而决不成为它的糟粕的牺牲品.”②辛亥革命胜利之初,他在欧洲演说时表示“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同时仍取数千年前旧有文化而融贯之”.③1916年,他又说,“吾人采取外国良法,对于本国优点亦殊不可抛弃.……当此新旧潮流相冲之日,为调和计,当平心静气博取兼收,以使国家发达.”④这些论述,表达了孙中山对于中西文化的基本态度,其中有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尽力采纳,也有对东方传统文化的选择继承,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国家富强起来.  相似文献   

14.
面对现代化和西方文化体系的冲击,有关传统道德文化的承袭已经不是一个新的问题。本文尝试从文化心理图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承袭传统道德文化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下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决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建立起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晚年这一伟大转变无疑与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直接帮助有着密切关系,但此前的五四运动对孙中山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代已降,外来文化的影响日益扩大,激起了人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认真研究孙中山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怎样估定传统文化,这对于正确评价孙中山的文化观,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根据.1896年,孙中山首次提到“文明”一词,“文化”一词在他的著述中首次出现于1897年。这时,他主张对西方文明不要“全盘照搬”,因为“找们有自己的文明。”只能吸取欧洲“文明的精华,而决不成为它的糟粕的牺牲品。”辛亥革命胜利之初,他在欧洲演说时表示“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推翻帝制缔造共和,在道德与救国之间作了深入的思考,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固有的儒家道德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思想体系。孙中山的道德观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跨入近代史的门槛以来,地主阶级的改革派与洋务派,资产阶级的改良派与革命派,相继用当时所理解的西学改造传统儒学,企图实现儒学的近代化,从而将中国社会由中古引向近代.其中康有为与孙中山所领导的儒学复兴运动影响最大,实际上是现代新儒家之滥觞.为此,反思孙中山对儒学改造的实践及其留给后人的史鉴,将有助于了解当今新儒家所从事的所谓“内圣开出新外王”事业的得失成败与命运.继康有为之后,孙中山对儒学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造:一、宇宙生成论:“生元”与“太极”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西医之一,作为后来的革命家、政治家,他拥有较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为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他认为,自然界是由物质进化而来的,宇宙进化已经历了“物质进化”、“物种进化”、“人类进化”(《孙中山选集》141页;下引只注页码)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9.
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中最基本的道德范畴。汲取传统荣辱观的精华,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和个人的关系、道德和利益的关系、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主题。孙中山在总结前人和历次革命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 ,必须唤起民众 ,实现民众思想观念 (即心理 )上的根本转变。为此 ,孙中山极力倡导以近代思想和近代道德来重塑新国民 ,以达到万众一心 ,奋起直追 ,去建设一强大中国的梦想。无疑 ,孙中山企图通过根本改变国民的思想观念、追求人的现代化来探求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发展道路。孙中山的新民思想对整个中国革命与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