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颖尧 《大学生》2013,(17):13-16
前一段时间,翻看了一本《哥伦比亚英国诗歌史》的引进原版书,这本书颠覆了我印象中对历史的写法。虽然它还是基本按历史时期,如远古、中世纪、16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分为若干章,但每章的写作完全独立:  相似文献   

2.
<正>隐逸诗歌源远流长,虽然"隐逸诗"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钟嵘的《诗品》中,但隐逸诗歌则滥觞于先秦时期的《诗经》,并于汉魏时期渐成风气,在两晋达到繁荣鼎盛期,并一直贯穿、绵延于中国文学之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试从美学层面上探讨隐逸诗歌的意蕴和特色,发掘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一、歌咏自然,使自然成为了独立而纯粹的主体审美对象大自然中的山水、林泉、田园等写作对象并不是兴起于隐逸诗歌,但是其在不同时期诗歌之中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90年代诗歌写作语境中,个人写作成为一种具有独立自我意识的写作姿态,在诸多因素所造就的多元话语时代坚持"话语差异".差异成就了诗歌写作新的独立品格,从而确立个人写作在90年代的特殊意义.但是,在背离传统言说方式而力求有所突破的同时,个人写作可能蕴涵了它本身的缺陷,尤其是可能形成某种自我封闭、自我表现、远离社会与大众的极端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明诗>篇是刘勰的文体论的第一篇,也是他对诗歌这一体裁的专论.<明诗>篇明辨诗歌的源流,四言和五言诗的发展历史,诗的风格、作用及写作特点等.可以说它是先秦至齐梁时期诗歌理论的总结,也是这一历史时期的诗歌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一 我有时候会思索,在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运动中,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为何几乎没有广东诗人的身影?那个时期,广东诗人在从事怎样的写作?为什么历史如此彻底地把他们遗忘,一笔不提?是他们在那个时期从未写下诗歌?还是因为个人的才华问题?还是因为其他原因,使他们背离了写作的原则(审美的和写作伦理的)?这问题可能不同人有不同的原因,它只能留待人们去思考;它无疑对广东诗坛具有反思的意义.但无论什么原因,这种局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终于被一批青年诗人打破了.  相似文献   

6.
我国几乎有中、高考制度开始 ,中、高考作文就不容许学生写作诗歌 ,至于说平常的作文训练 ,别说初、高中未开过“洋荤” ,甚至连我国大学中文系的《写作概论》中都没有诗歌。笔者认为这是很不科学的。一、诗歌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瑰宝我国诗歌最原始的形态是“兮”、“邪许”等劳动号子 ,它伴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 ,又往往和音乐、舞蹈结合而成为歌。当歌独立于劳动、音乐、舞蹈 ,在人们口头创作流传 ,并向叙事方面发展时 ,便产生了诗。从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可以看出 ,当时的诗歌作者几乎囊括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 ,其内容也是…  相似文献   

7.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 《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  相似文献   

8.
随奥斯丁写作生涯的发展,其小说中逐渐出现一种浪漫主义的转型,这在<劝导>中体现尤为明显:它不仅重申了情感和个人主义的重要性,还展示了浪漫主义诗歌对作者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正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其他复兴一样,历史决定论者致力于区分现在和过去的结果便是,人们重新发现了亚里士多德的诗论。但它却是特别合适的复兴,因为诗歌与历史之间在古代的现代性时期就已经是泾渭分明了而对诗论的再次发现也使现代文化具有了诗歌与历史之间的分野。在这一方面,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史是复杂和不均衡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们一般支持诗歌是一种独立的文类,但是更多的人则不支持,而我们必须期待  相似文献   

10.
叙事性在90年代以后的汉语诗歌中全面彰显,不仅是一种诗歌写作策略的转换,更代表着一种新的诗学观念与审美追求。这种变化是根植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深刻转变,根植于个人化写作下诗人对自身主体性的认识,更来源于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对诗歌文本有效性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在所有文体中,诗歌是最能集中体现作者情感的一种文体,在阅读古代诗歌时,从诗歌的情感入手,体会作者的心绪,是读懂诗歌的一种方法。一、从注释中把握情感。诗歌的注解往往把诗歌的写作背景交待得很清楚,而写作背景常常就透露了诗人创作的心境,人生的  相似文献   

12.
窗下     
黄礼孩 《广东教育》2007,(7):130-131
我有时候会思索,在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运动中,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为何几乎没有广东诗人的身影?那个时期,广东诗人在从事怎样的写作?为什么历史如此彻底地把他们遗忘,一笔不提?是他们在那个时期从未写下诗歌?还是因为个人的才华问题?还是因为其他原因,使他们背离了写作的原则(审关的和写作伦理的)?  相似文献   

13.
写作指导 古诗是中华艺术宝库里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它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芒;它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进入这个世界,我们不仅可以超越时空,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领略到诗人对人生的深邃思索,更会让你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如何才能让精美的诗歌为我们的章增光添彩呢?同学们不妨运用下面两招: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代的先锋诗歌重视诗体现代性的探索。其诗体建设的理论主要是历史意识、叙事意识和语言意识等,从而促使新诗的写作动机、写作姿态、写作策略和写作风格发生深刻变化。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有诗体实验性的尝试,如走向宣叙调性、走向反讽文本、走向语感诗体、走向叙事形态等。这种理论和创作上的诗体探索,同先锋诗人在特定年代里寻求新的写作精神有关,它的意义就是新诗创作由共名走向无名,把新诗写作建立在一种更为独立、沉潜的"个人"的基石之上。  相似文献   

15.
穆旦的代表作《诗八章》的写作,和现实生活中他和萧珊的一段特殊感情有关。在穆旦的一些作品和书信中,透出了这方面的信息。明了《诗八章》后的这一"隐情",有助于理解《诗八章》的情思内涵,同时,也可由此看出穆旦的诗歌写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特出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一我有时候会思索,在朦胧诗和第三代诗歌运动中,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为何几乎没有广东诗人的身影?那个时期,广东诗人在从事怎样的写作?为什么历史如此彻底地把他们遗忘,一笔不提?是他们在那个时期从未写下诗歌?  相似文献   

17.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学研究的对象与理论体系时,作者不仅对文章学的发展及文章学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如数家珍,而且对文本写作学、过程写作学、主体写作学、文化写作学等各种写作学思想及它们取得的成绩十分清楚。从而把全书的理  相似文献   

18.
当代女性诗歌在其繁荣时期,呈现出对男权话语中心文化的大胆而勇敢的挑战和拆解,并试图建立属于女性自己的诗歌话语模式,在女性诗歌处于几乎“失语”的历史状态下,树起了一面独特的大旗。女性诗歌话语模式主要表现为躯体写作、自白倾诉和语词写作,但最终,女性诗歌仍然陷入到了语言迷失的困境之中,本文从这一角度,对当代女性诗歌的话语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穆旦的代表作《诗八章》的写作,和现实生活中他和萧珊的一段特殊感情有关.在穆旦的一些作品和书信中,透出了这方面的信息.明了《诗八章》后的这一"隐情",有助于理解《诗八章》的情思内涵,同时,也可由此看出穆旦的诗歌写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特出之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语文教育领域,"写作背景"(也称"时代背景")的问题被放大成了一个能左右教学质量的问题。例如,在谈到古典诗歌的解读时,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在他所写的《汉字的魔方》一书中,明确指出"背景分析"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因为"以历史的背景"去分析,容易"曲解诗歌的意义"。他对"背景分析"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这实际上反映了当下人们的一种心态:文本有"自足性","背景分析"应驱逐。这样看来,"写作背景"在语文教学中似乎有些问题。在文本教学中介绍"写作背景"真的过时了吗?我们真的可以把它从语文教学中完全驱逐出去吗?1.历史:"写作背景"曾经长期占领语文课堂"写作背景"在语文教学中曾经很重要。在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