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雪芳 《考试周刊》2012,(1):196-196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的意志品质,是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没有信心,孩子就无法健康成长。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的自信心是在一岁半到三岁时开始形成的。根据他的理论,儿童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信心,克服羞怯和疑虑。如果这一任务完成得好,孩子就会成长为自信、果断、性格开朗、富有活力的人。自信心对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有如此重要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40):167-168
自信心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优秀的心理品质。而幼儿时期恰好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的自信心培养,非常有助于奠定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点,合理地制订自信心的培养方案,认识到自信心培养的价值所在,在课堂中积极实践教学方案,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表现自己,逐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和探索了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一种态度、认识评价和信念。自信心一词也常成为教育者鼓励和教育学生的口头禅。人的自信心是随着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在客观因素影响下通过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从自信心的形成阶段来看,小学阶段是自信形成的初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业及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一种态度、认识评价和信念。自信心一词也常成为教育鼓励和教育学生的口头禅。人的自信心是随着生理、心理的逐渐成熟,在客观因素影响下通过个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从自信心的形成阶段来看,小学阶段是自信形成的初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业及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3~6岁处于儿童发育和成长的重要时期,儿童获取营养的途径也在从以母乳为主的方式逐渐向具体的谷物等食物为主。而这一时期儿童在牙齿、肠胃和肠道上与成人相比,有诸多限制因素。为更好地促进3~6岁儿童的健康成长,对其进行合理的膳食及良好的营养搭配,从而促进学龄儿童学习能力、身心素质的提高,本文对3~6岁儿童的膳食营养供给标准进行具体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平衡儿童膳食。  相似文献   

6.
一、目的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想象的发展,国内外都有过一些研究,特别是对学龄初期儿童想象的研究较多,而且取得了具有重大价值的材料。但是对学龄前期(3岁至6岁)儿童想象的研究却不多见。而正是在幼儿阶段,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重要时期。了解这一时期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对于幼儿教育机关制订幼儿教育计划,以及  相似文献   

7.
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自信心强的人自我感觉较好,有能力面对现实、解决问题;自信心差的人很容易退缩、悲观,甚至不敢去解决问题。自信心对于智力落后儿童更为重要,中易健康研究所的宋昱恬老师就曾经说过:“自信心是智残儿童最宝贵的财富,是他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但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落后儿童由于常常受人歧视,使他们自信心大大受损,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着很不利的影响。那么该采取什么方法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呢?  相似文献   

8.
蒙台梭利有一个精彩论断:儿童拥有一份吸收性心智。儿童出生后4——6年,是形成健康的独立意识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习得的是与成人直接接触中感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的社会性行为。在这一时期,如果成人能积极鼓励儿童的独创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养其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反之,儿童就会缺乏自信心,产生内疚感。我认为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自信心是青少年儿童成才的前提,但一些青少年儿童往往在学习和活动中表现为缺乏自信。如何使儿童具有自信心?文章着重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青少年儿童缺乏自信的原因;二是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培养青少年儿童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自信心是一种性格特征,是相信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自信心是聪明儿童必不可少的性格特征。自信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乐观、谦逊、勇敢、果断等品质;富有创造性、进取  相似文献   

11.
12~15岁的学生处于少年期,这是一个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慌失措。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机期”或“心理断乳期”,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而独立性正是儿童今后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重要前提,因此,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是培养未来公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社会转型之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俄罗斯政府尤为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健康成长的问题,并提出了处境不利儿童道德关怀的理念.此理念的核心目标就是以平等、理解、尊重、宽容为原则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心灵关怀,抚慰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成长 ,随着孩子语言的不断发展 ,孩子会说的、能说的、要说的话多了起来。父母习惯了 ,于是也就逐渐减少了对孩子这种语言能力的关注。自己的工作太忙了 ,而孩子的话又太多了 ,给孩子许多玩具 ,鼓励孩子自己安静地去探索吧 ,这就是所谓的“做中学”。其实儿童在这一时期 ,更侧重“说中学”。儿童是一个小小语言学家 ,在2~6岁 ,他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 ,他的思维能力 ,他对外界的认知能力 ,他对自身的探讨能力 ,也都在迅速发展。这一时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关键期 ,这一…  相似文献   

14.
刘琴 《科幻画报》2023,(3):118-119
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并且对学前教育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幼儿早期教育也有了一个明确的保障。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自信心可以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道德品质,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乃至社会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老师们更要重视儿童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所谓自信心是指个体积极有效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等内在的情感和为了维护某种权益达到目标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社会性行为特征。对儿童来说,自信心是他们走向未来社会的重要心理品质,关系到一生的幸福和前途。富有自信心的儿童通常表现是:认为自己有智慧,有能力,至少不比别人差;有独立感、安全感、价值感、成就感和较高的自我接纳;有良好的判断力和主见,同时具有良好的合作性和适应性。自信心作为人的行为内驱力,促使儿童积极要求上进,不断进取,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幼儿是指三岁到六、七岁年龄段的儿童。这一时期是儿童进入幼儿园、正式入学前的时期,所以称作幼儿期或学龄前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身心状态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游戏成为这一时期幼儿的主导活动。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所决定:(一)幼儿心理发展的特殊矛盾。进入幼儿期的儿童较之前一阶段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发展,心理活动的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性成分明显加强。因而,产生新的需要,在心理深层开始羡慕成人,渴望能象成人那样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他们的心理活动能力、实践水平又非常低,缺乏知识,经验幼稚,不能…  相似文献   

17.
自信心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人的生活的至为关键的问题。因此,自信心培养是心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同时,在儿童的一生发展中,自信心也是儿童个性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说,我们强调对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达成儿童健康而稳定的心理状态,那么,培养孩子健全的自信心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自信心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既是人的个性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人的生活的至为关键的问题。因此,自信心培养是心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同时,在儿童的一生发展中,自信心也是儿童个性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说,我们强调对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达成儿童健康而稳定的心理状态,那么,培养孩子健全的自信心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在生物学研究范畴中,常常把生物体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特性或生活方式以求更好生存的能力称为适应性。小班新入园幼儿在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中,必须学习新的人际交往,形成有关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体生活必需的初步的规则规范,这一过程成为小班新入园幼儿的适应过程,也形成了其社会化发展的转折时期。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儿童在最初的集体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保持长久,影响一生;如果这一时期的社会化得以顺利发展,将有助于儿童增强自信心,发展自我意识,促使儿童情绪  相似文献   

20.
自信心是一个人的成功的关键。自信心是对自己的一种评价态度,也是一种能力认可的体现,是人们判断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在部分幼儿园当中,很多幼儿都缺乏自信心。他们对教师和父母都有较强的依赖心理,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都没有自信。在人际交往当中会缺乏主动性,产生过多的消极心理。我们要针对这一现象和原因进行深入的探讨。使祖国的花朵能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使其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