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早期的意识形态思想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居有重要地位。在马克思那里 ,标志其哲学思想诞生的著作不但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命名 ,更重要的是 ,在对同时代形形色色意识形态思潮的批判过程中 ,马克思形成并确立起了自己的唯物史观思想。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 ,结合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分别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特点及其与“一般意识形态”的关系、“意识形态”虚幻的秘密、马克思的方法论特点、意识形态批判与新世界观的创立等方面 ,对马克思早期的意识形态思想作了初步辨析  相似文献   

2.
自1932年首次公开发表以来.《德意志意识形态》一直被看作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而由《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发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则一直被看作是马克思最具原创意味的哲学思想。然而,通过深入到马克思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所提供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语境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语境的分析.就会发现.《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而由《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发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这一“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总论”。  相似文献   

3.
如何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定位是马克思一生反复思索的难题,而对这一的问题求索集中体现在他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问题的研究中.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马克思在不同时代境遇和思想语境中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源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中,青年马克思以"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解释模式统...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分工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基本形成.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重点阐述了分工的思想,其目的是为了探究如何消灭分工,进而消灭异化,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最终奋斗目标.研究马克思消灭分工的思想,弄清消灭分工的内涵、原因和方式有利于指导我国现阶段如何为最终消灭分工作好准备,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学术界基本上是将劳动异化论视为马克思巴黎时期的主要思想来看待的,很多论者用它来表达、阐发甚至等同于马克思一生的异化思想。但是,如果把这一时期马克思的著述整合起来研究,就会发现,他的思想仍然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特别是他借阅读和摘录詹姆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的机缘所阐述的思想,明显把劳动异化论发展为社会关系异化论。这是理解当时马克思思想必须关注的一个现象。而从思想传承的逻辑看,如果没有社会关系异化论作为中介,要过渡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对异化现象所做出的新分析,将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历史”概念的阐释进行文本梳理,对其“历史”概念作全面理解,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也即其历史科学提供基础。我们认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所言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历史从根本上而言就是人类实践的展开:历史是人及其实践活动前提与基础,历史表现为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历史与人自身的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篇文章的分析,说明了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标志,马克思最终实现了其思想发展第二次逻辑转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十分突出重要的学说,在早期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即在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后,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理解和对“异化”概念的使用是完全不同的.本文根据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早期马克思关于异化问题学说的前后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提出异化理论的目的、作用及其根本内容上的不同;(2)提出异化理论的方法论上的不同;(3)异化论所赖以提出的理论基础不同;(4)对异化劳动的根源阐述不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他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对社会分工理论进行了研究探索。本文简要梳理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社会分工理论的历史缘起、发展演进等,通过对分工思想的深入阐释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完善社会关系,以更好地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初步确立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有益探索,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和科学共产主义。换言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视域下,《德意志意识形态》为《资本论》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作为马克思主义形成重要标志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本著作中,都有对于共产主义思想的阐释。而在《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则已经超越了以往对于共产主义单纯、形而上的理解层面,从而形成了比《手稿》更为合理和科学的共产主义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大纲》闻名于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文献学角度看,它体现了最为丰富的马克思的思想,是唯一一部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马克思本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共产主义所作的提示的文本。它表明了马克思主义解释当代世界的持久力。既对理解和认识资本主义现代性危机具有独特作用,也对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如何面对和解决现代性的危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实践概念是马克思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为了澄清这一概念的含义,有必要重新理解马克思想的发展过程,从《巴黎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思想经历了一个转折,在这一转折中,他提出了自己的实践概念。马克思所谓的实践并非是对象性的活动,不是对象化活动,而是主体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不同的哲学思想阶段对其有着不同的哲学认识。在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发展的过程中,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则形成了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从理想态发展到科学态的发展路径。因此,探讨这种发展路径的演变内涵及其根源,并揭示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是如何由理想态走向科学态的演变轨迹,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混合着"人本"与"科学"的"双重逻辑"。《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与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相对立的"历史科学"概念,标志着双重逻辑的分离和科学逻辑的发展。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其"历史科学"臻于成熟。这一"历史科学",一方面像一般近代科学一样将感性世界把握为抽象的数学或逻辑结构,另一方面为描述与自然世界不同的历史过程而发展出了一种"拟历史目的论"。同时,"历史科学"的成熟,也提出了建立一门与之相匹配的"价值科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150年前,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书中,马克思揭示出,随着生产力、分工和社会交往关系(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人类历史发展到了资本主义时代,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对于这个过程,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阐述,形成了独特的世界历史思想。本文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对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内涵、特征等问题阐述我的一些拙见。一、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于世界历史有这样一句经典的概括:“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  相似文献   

17.
《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学观的确立。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有关论述,马克思、恩格斯与旧法学的关系,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学同旧法学的区别以及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学观形成、发展的的过程等方面,来阐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唯物主义法律思想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在1845—1846年间与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哲学巨著,它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的新型世界观———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形成,从而成为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界碑。本文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分析考察《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一、确立科学历史观的出发点,形成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逻辑体系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特别注重探索和制定唯物主义历史观,这既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也是哲学自身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代表本阶级利…  相似文献   

19.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较少的异化词汇阐述着最明确的异化思想。异化本质上是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是经验条件中现实个人社会本质的表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异化思想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思想具有内在、明晰、严谨的逻辑关联性。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揭示历史发展的经验现实的基础上,借助于异化,实现了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历史进程的科学描绘,真正实现了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从形而上的层面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历史演进的内在机制,是强式的哲学话语论证但缺乏经济学的理论支撑,只是到了《资本论》时期,唯物主义历史观才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视野中意识形态的出场、在场及其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而出场,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所主张的观念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和精神与历史的关系,阐发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也同时明确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作为某一阶级或阶层为关于自身利益或自身存在的政治合法性和思想合理性进行辩护的观念或理论体系,有其存在的合法性的一面,但其虚假性也是每一个统治阶级所无法避免的。意识形态的完结归根结底是,由于阶级利益渐趋一致,统治阶级及其思想霸权对民众的压抑作用丧失,意识形态虚假性随之消亡,进而意识形态也便丧失了它存在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