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新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作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点之一,被广泛运用于课堂。但其效果常常不如预期的理想,我们称之为“失效”。农村初中合作学习失效归结起来有流于形式、课堂喧哗和责任分散等现象。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与农村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本质缺乏理解。农村初中班额过大,相对落后的现状及学生年龄特点等多方原因有关。只有寻得病根,对症下药,农村初中课堂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此,农村初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结合初中生实际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的培养,努力探索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婧 《现代教育科学》2015,(2):112-113,159
新课程改革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因此受到广大小学教师青睐。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即我们所称的"失效"。合作学习失效的现象归结起来主要有形式主义、"小霸王与倾听者"、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指导与评价不到位四个方面。导致这些现象的根源可以归结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认识不深和学生缺乏合作技巧两方面。本文通过分析根源,提出提高合作实效性的相关对策,为师生有效实施合作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一面耀眼旗帜。可是,个别教师因为不得“合作学习”的要领和精髓,又耻于传统的讲授式教法,于是把“合作学习”盲目引进课堂,穿“新鞋”走“老路”。君不见:一些老师开课不久,学生情绪未定,文章内容不明,教师就天女散花般地抛出一堆问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叽叽喳喳”讨论声响成一片,好不热闹;  相似文献   

4.
“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效果”的现象。我认为,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应重在“实”上下功夫。 一、让合作学习的讨论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5.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边缘人”现象一般体现为两种:假合作与不合作。产生“边缘人”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只求学习成绩的“异质”,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单一化,合作学习评价过于强调集体评价。单打独斗的个人主义文化作祟。小组合作学习中“边缘人”问题的破解之道可以遵循技术路径和文化路径两个层面来进行。从技术角度来看,要合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设计差异化合作内容、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从文化角度来看,要赋权于学生,还要加强合作技巧指导。  相似文献   

6.
作为“班级授课制”的有益补充,“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教学活力.但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却产生了“合而不作”“合而伪作”“合而虚作”的现象,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甚至无效.“走向高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深情呼唤,实践中通过科学分组、动态管理,设置任务、激发需要,预留时空,突出自主,可以重建“小组合作”学习范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逐渐走进课堂。生生、师生之间交流增多,距离拉近,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这是非常可喜的。但稍作注意我们也会发现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好学生一统“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废话连篇,离题万里”“争执吵闹不断,不懂得倾听、吸收”,看似热热闹闹,实质流于形式,收效不大。本文试图通过透视合作学习中的一些无效现象来寻求合作交流的最佳策略,切实发挥合作的最佳效能。一、有“明确分工”却无“互助合作”【现象】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分工后你只管说你…  相似文献   

8.
一、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观念与操作误区1.合作学习形式化。目前课堂上教师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中有“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操作中尚存在着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学生“合作学习”是只“作”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有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有“形”无“质”的合作,其效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9.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针对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状态下的“不合作”的现象,进行了问题反思和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表面化和走过场的现象。有效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互动”,井然“序动”,思想“灵动”,情感“触动”,而这一切的实现又是建立在学生对问题的“静听”、“静思”和在合作过程中的“静悟”基础上。只有“动”“静”结合,有机统一,才能提高合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中提倡学生要进行舍作学习,由于存在对新课程理念感悟不足,传统教学习惯一时难于改变等原因,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合作学习假化”,“探究学习虚化”的现象。为切实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丈从组织和监控、合作学习内容选择、设计合作学习形式、多元评价等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2.
“合作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彼此指导,并以集体的成功为评价依据,最终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学习策略。但在课堂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存在“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操作中组织不当、调控不力,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使“合作学习”走进了误区。  相似文献   

13.
作业一种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风景,教师经常会有意识地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由于认识不到位,有些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组织学生热热闹闹地搞几分钟小组合作,如同走过场一般,合作学习存在“重形式、忽实质,缺实效”的现象,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让合作学习的“合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作用,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许成彻 《陕西教育》2009,(12):31-31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凸现主体性、倡导合作性、渗透互补性的全新的学习方式。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某些浮于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强调“有效调控”的策略,对于科学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笔者在大量的听课活动中发现,许多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与执行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合作不顺、合作失败的现象,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异化成了“摆样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6.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这一段话出现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学习”等关键词语,为中学数学教学树立起了一面“自主探究”的鲜明旗帜。  相似文献   

17.
合作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在合作学习中仍然存在着假合作和不合作的“边缘人”现象,教师如何识别并帮助“边缘人”真正参与合作,脑科学领域的超扫描研究提供了有益探索和重要参考。根据脑的共享表征机制和预测编码机制,合作学习的参与者们在互动交流过程中产生了脑活动的同步现象即脑-脑同步,据此绘制的多脑网络图可帮助识别出合作学习中的“边缘人”,同时依据合作学习的超扫描研究结果,从脑科学的角度对合作学习提出了科学分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策略三方面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在开展过程中已充分显示出它的效用,但在许多老师身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忽视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小组的组建不科学;没有把握合作时机。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为要通过宣传、实践、激励功能塑造学生的合作“品质”:合作小组的组建要遵循指导性、民主性、灵活性原则;合作学习开展的时机要遵循“量”的原则、“质”的原则、“差异”原则、“共荣”原则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当前在实施合作学习时存在的误区有:一、认识片面化1.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只强调学生座位排法与讨论形式,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工合作。2.认为合作学习是万能的学习方式。摒弃所有传统的教学方式,认为任何时候、任何内容都可用合作学习。3.认为合作学习会加大学生的“贫富差距”。认为合作学习将导致“差的更差”、“优的更优”,与“全面提高”背道而驰,所以不敢组织合作学习。二、组织简单化因为以上的种种片面认识导致在实施时有以下现象:1.次数频繁化。一老师在教学“约数与倍数的意义”时,共组织了四次合作学习,分别是:…  相似文献   

20.
邹晓武 《广西教育》2011,(10):36-36
合作学习是《美术课程标准》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主实践、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习得美术知识、开启思维。但是,在一些美术课堂上,由于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到位、组织不到位,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存在“合而不作”、“华而不实”的现象。那么,如何使小学美术合作学习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