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碍语,是曹氏全璧《红楼梦》最精彩的成分,是批判清皇朝专制主义最深刻、最具有艺术力量的闪光灯。碍语,使这部名著在诞生过程中历尽艰难险阻,直至被腰斩。精华欲掩料应难,就像断臂的维纳斯,被腰斩的《红楼梦》依然光芒四射,永存人间。  相似文献   

2.
胥吏在清代社会普遍存在。《红楼梦》描写的胥吏形象多而生动:他们挟持主官、包揽词讼、贪赃枉法。薛蟠致人死亡案中,胥吏的形象更是被作者揭露得淋漓尽致。胥吏形象的刻画,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具有明显的铺垫作用,同时,胥吏形象的刻画,将爱情掩盖下的《红楼梦》的政治主题、社会主题彰显出来,是《红楼梦》群像刻画的成功体现。  相似文献   

3.
方言问题,是造成对《红楼梦》与清代官话关系不同理解的根源。本文在全面研究《红楼梦》中所见现代汉语方言的基础上,参照《燕京妇语》和《广应官话》,探讨北京话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红楼梦》的语言体式,认为它代表了清代官话系统。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存在于不同的语言文化中,《红楼梦》中运用了大量的委婉语,本文结合两个英译本分析了《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情况。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文本语符充满了多义性,反映了汉语语符结合的基本规律。描写、分析《红楼梦》语符的转换机制,有助于较为深入地探讨汉语语符转换的系统规律。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詈语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一书詈语丰富,使用频繁。常用詈语有84个(组),至少有88人在不同的场合共使用了483次。《红楼梦》中詈语使用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身份差异、场合差异和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打破传统的思想和写法,其思想内容与艺术价值,鲁迅都给以高度评价。然而。人们并未能完全理解鲁迅在红学领域提出的美学思想的真谛。鲁迅在阅审《红楼梦》最早的话剧本《绛洞花主》后,撰有著名的《小引》,提出“《红楼梦》的神情”这一命题,亦未引起红学界的重视。《红楼梦》的神情,包括《红楼梦》情节结构主线、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这些都是研究《红楼梦》原著的主要课题,却历来存在纠缠不清的问题。鲁迅作《小引》的《绛洞花主》剧本,是我们探索《红楼梦》神情的珍贵史料;通过鲁迅指明的“神情依然具在”这座桥梁,比较研究、对照探索,势必得以揭示出鲁迅体味到的《红楼梦》的“奥秘”。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地位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学者们的认可,即便是国际上,《红楼梦》也是一部具有很强影响了的人情小说作品,也正是因为《红楼梦》所具有的自身魅力和艺术成就,它被演绎出了多个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例如:最为金典的1987版《红楼梦》、2010版的《新红楼梦》等,这些作品虽然在其表现形式上存在着这一定的差异,但这同时也反应出了《红楼梦》在中国文学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元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语言并非后现代主义的专利,一向被视为最传统最保守的中国古典小说中也被打上了元语言的烙印。通过对中国古典小说中话语标记语和元指称等元语言现象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元语言《红楼梦》的叙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功用,由元语言构成的叙事干预评论给小说自身巧妙地划分着层次,让文本更有效地说着故事。  相似文献   

10.
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形象中,女性无疑是最被看重的,故有“《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悲歌,亦乃女性的赞歌”之说。《红楼梦》中女性是复杂的,既可爱、独立,又从众、自卑。在《红楼梦》中,女性是“闺阁良友”,是受喜爱和倾慕的对象。然而,在当时封建礼教及各种清规戒律之下,《红楼梦》中的女性很难摆脱自卑、自抑及从众心理。  相似文献   

11.
该文界定了具体的模糊语范围,从《红楼梦》所有模糊语中选取人物描述模糊语,在翻译美学的视角下,探讨大卫霍克斯译本对《红楼梦》中人物描写模糊语的再现。  相似文献   

12.
读《红楼梦》常有一种“如闻其声”“尽闻其声”的感觉。什么欢声笑语、闲言碎语、快人快语、淫言浪语、酸言醋语、唇枪舌剑、情话痴语以及官方语言——元妃省亲、宝玉见北静玉、带威胁性的管理者语言——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群众场面”语言——如宝玉挨打一场、粗村语言——刘姥姥乃至王熙凤都爱说这种话……都写了个绘声绘韵、淋漓尽致。读书时耳边一片吱喷喧哗,掩卷后余音在耳、拂之不去。却原来,《红楼梦》不但要用眼睛看、用心想而且要竖起两只耳朵来听的。为什么有这样的听觉效果呢?第一,《红楼梦》的人物语言是绝对生活化的口语…  相似文献   

13.
该文界定了具体的模糊语范围,从《红楼梦》所有模糊语中选取人物描述模糊语,在翻译美学的视角下,探讨大卫霍克斯译本对《红楼梦》中人物描写模糊语的再现。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鼓词》是《红楼梦》的民间通俗文学改编作品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分支,其创作者、接受者来自民间,正是基于平民审美与需求的原因,使得《红楼梦鼓词》在创作视角、创作风格、创作意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平民化倾向。平民化的改编具体体现在选材立意、语言风格、内容情节等多个方面,这种符合平民审美的再创造也成就了《红楼梦鼓词》在民间讲唱文学这一艺术形式中经久不衰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白话长篇小说,她的伟大贡献不仅在文学方面,在语言上对汉语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她历来被认为是典范的白话文作品之一,她的不少语法格式今天的现代汉语还奉为圭臬。王力先生曾以《红楼梦》中的语言为样本,写了著名的《中国现代语法》。《红楼梦》是一座丰富的语言矿藏,至今还远未被开发完毕。  相似文献   

16.
白晋慧 《陕西教育》2008,(1):114-114
红学的研究在国内外进行得轰轰烈烈。国外的红学研究主要是依据《红楼梦》的外译本。《红楼梦》先后被译成法语、英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捷克语、匈牙利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荷兰语、西班牙语、日语、朝语、越语、蒙古语、泰国语等,涉及的国家包括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意大利、德国、俄国、捷克、匈牙利、波兰、西班牙、日本、朝鲜、韩国、越南、蒙古、泰国、新加坡等。《红楼梦》的对外翻译及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群像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非常普遍。《红楼梦》之前的古典小说人物群像的特点是类型化的,而从《红楼梦》出现以后,“一切传统的写法被打破了”。曹雪芹善于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的人物群像,形成了性格化的典型人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以人物性格塑造为构思和创作的中心 ,在艺术形式和方法上 ,也必然以性格刻划艺术为美学追求。本文试从人物性格刻划——内心外现法谈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中华化的杰出代表。《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本就其中人名寓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Geoffrey Leech的礼貌原则理论,通过对《红楼梦》中称呼语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红楼梦》中尤其是元春与贾政之间称呼语不一定在礼貌原则中得到投射,发现称谓语的使用是动态的,由语用距离决定,具有可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