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境进行研判,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对“武化教育”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认为:“武化教育”是个体从“术”至“道”过程中的“修炼”方式,它是摆脱野蛮而对人的一种“修饰”,注重培养对象的“灵与肉”和谐统一,其不在于知识灌输,而在于通过“武”的手段达到对人生意义之“觉”“悟”的亲切指点。“武化教育”对当今的学校体育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对学生的补给体现在对“德”的培固从“有”到“全”,对“智”的涵养从“一”到“多”,对“体”的养护从“量”到“质”,对“美”的转向从“外拓”到“内聚”;对教师的补给体现促进教育理念从“行为主义”向“建构主义”演进,教育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迈进,教师培养由“粗放”向“集约”转向;对体育课程补给体现在对运动认知的自明、健康行为的自省、体育品德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运动训练中的“技艺”、“明智”与“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运动训练从操作角度看是“技艺”,而“技艺”又是“专项化”和“个体化”的;运动训练实践的智慧包含着“非理论的智慧”和“理论的智慧”;“非理论的智慧”即属于“明智”,唯“明智”达“技艺”,竞争和协作促进专业“明智”的发展,“理论的智慧”则达于“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中庸思想,有其内在的逻辑:“尚中”是中庸的逻辑起点,“时中”是中庸的内在本质,“中正”是中庸的规范准则,“中和”是中庸的理想目标。“尚中”的基本内涵是“无过无不及”,“时中”的基本内涵是“无可无不可”,“中正”的基本内涵是“礼义”,“中和”的基本内涵是天人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4.
苏轼论“营度”以“知”“物”为前提,强调保持“空”、“静”的心态,达到“竹化”(“物化”)的精神境界,以营造“成竹”的意象。  相似文献   

5.
“插队”是一个多义词。综合各大字典辞书对“插队”的语义阐释,有“插队1”“插队2”,从动词“插”的语义演变考究这两类词语义来源的先后,可知“插队1”先于“插队2”出现。此外,未收录于辞书的特殊语义“插队3”“插队4”均是由“插队1”抽象引申而来的。“插队1”“插队2”的词频高于“插队3”“插队4”。“插队2”在改革开放前后使用频率很高,且就总体使用频率而言,“插队2”总体也高于“插队1”,它们使用频率的差异与时代性有关。词源的先后与使用频率的高低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通过《说文》等材料解析“凋”的造字本义,说明“凋”的本义为“半伤”,分析本义与引申义“凋落”在词义轻重上的不同,引证其它“凋”作“半伤”解的例子以及比较其它古籍中与《论语》“松柏之后凋”类似的说法,考证说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中的“凋”为“半伤”义,否定了杨伯峻等“凋”指“凋落”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对《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中所收录的明清武学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理分析与唯物辩证法,结合逻辑推理对中国武术中所存在“势”的机理进行了理论探研与阐释。研究发现:“形”与“神”,“气”与“节”是“势”的一对互补概念,“形”“神”兼备是“势”的构成要素,“气”“节”合一是“势”的转化条件。并认为在“形”“神”兼备的基础上,只有做到“气”“节”合一,才能“势”“势”相连。这一研究使武术中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势”能较清晰地展示出来,为进一步理论构建提供一定启迪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0年度流行词“给力”虽滥觞于网络,但它的直接源头却是运用于武术、体育、乐器演奏等领域的行业术语,即同形的动宾词组.“给力”兼具形容词和动词两种性质.作为形容词的含义有“有用”、“得力”、“效果好”、“热门”、“火爆”、“行情好”、“让人震惊”、“疯狂”、“出格”等;作为动词有“推动”、“推行”、“助力”、“加强建设”、“着力推行”、“强力影响”、“进入”等义,以及被泛化后的其他义项.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翻译中“真”与“美”是密不可分的,“美”以“真”为基础,“真”应该上升为“美”。本文首先谈了“真”的重要性,强调译文对原文的准确把握,接下来,文章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实现“美”的必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健身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应用受老子养生思想的深远影响,其“气与阴阳”、“以‘静’制动”的思想源自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和“道法自然”、“专气致柔”、“至虚极,守静笃”的养生思想;其以“气”、“德”健身的思想是继承发展老子“天人合一”和“道生之,德畜之”养生思想而形成的;其“静”、“气”、“德”是老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夷”“齐”“鲁”与“齐鲁”是山东的古称。研究者认为,“夷”取象于蹲踞,此说值得进一步探讨。对“齐”与“鲁”则有多种诠释,相比之下,“齐”为“弓矢说”最为有据;“鲁”为将鱼放在礼器中献祭神灵之意。“齐鲁”的内涵主要是指礼义之邦、儒学兴盛。  相似文献   

12.
在程光炜所发起的“重返八十年代”学术活动中,“八十年代文学”既是一种文学史观,又是具体的研究方法。他针对当代文学学科“批评化”的弊端,提出了学科的“历史化”和研究主体的“历史化”。“八十年代文学”不是物理时间性的“断代”概、念,而是一个具有文学时间性质的“整体性”概念。“个案研究”正是“历史化”和“整体性”理念的具体体现,并且为反思文学史叙事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3.
“垄断”在古代汉语中又写作“陇断”、“龙断”.“陇断”最早见于《列子》,其义当为“高丘隔绝”;“龙断”的最早用例见于《孟子》,其义已发展为“独立的高丘”,并由典故引申而有“把持和独占”之义,是“垄断”一词现代意义的源头.从三词在不同古代文献中的用例可见,明代以后“垄断”逐步取代“陇断”、“龙断”,其“把持和独占”之义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属性定位,揭示了属性升位成了课程的“作文教育”与其“事情本身”之间的学理联系;性能定位,阐释了属于“术科”的“作文教育”应该具有的实现“社会需要”“练术需要”“心理需要”的三种功能;个性定位,分析了属于人文实践课的“作文教育”所具有的“技能实践系统”“思维实践层面”及其“实践哲学平台”,从而将“作文教育”定位为:语文学科的具有术科功能的、人文实践个性的二级课程。  相似文献   

15.
"体育文化"悖论(一)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文化”研究是“体育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但“文化”研究领域问题多多,故在总结分析前人相关定义的基础上,亮出与时论相左的文化观:“文化是人类的样态”、“文化的特质就是人类的特质”、“文化的边界就是人类所为所感所知所思的边界”、“文化是个集合名词”、“文化的认识拒斥功利”、“文化需要时间沉淀”、“文化需要空间区隔”、“文化需要认识主体精神的‘超越’”等等,以便为后续的“体育文化”研究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6.
“天机”最初用于中国道家哲学,后被文艺家发挥。中国美学“天机”观经过历代文艺学家发展,可总结为本体、现象、作用三个角度,这恰好与佛教“体相用”思想相契合,“体”为艺术创作的本体,“相”为艺术作品表现形式,“用”为艺术作品的传“道”作用。艺术家与欣赏者通过艺术作品对“道”体悟与交流,“天机”在艺术创作、艺术交流与个人体悟的过程中一以贯之。在“体相用”思想的视角下,中国古代美学“天机”观构建了一个以“道”为基础的艺术世界,其内在逻辑为“道”→“天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蕴含“天机”)→“天机”→“道”。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以太极拳实战中“听劲”作为研究对象,从运动生理学、运动学视角对“听劲”进行系统的研究,目的在于厘清“听劲”的概念、梳理总结“听劲”的规律、提出“听劲”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太极拳实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论:①“劲”是经过系统训练而获得的具有灵活多变、整体如一、符合武术技术规律的“力”的表现形式,而“听劲”则是对“劲”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听劲”目的在于探求对手的身体“重心”和感知其动作变化路线。②“听劲”常用的方法以“触听法”为主,“视听法”为辅。综合而论,“沾连黏随”是做好“听劲”的核心技法,“不丢不顶”是做好“听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河北方言中的冀鲁官话保唐片方言表达“昨天”这一概念的词形多为“列=个”。通观古代文献和现代京津冀等地的方言语音同化现象,可知“列=个”中的“列”本字应为“夜”。“列=个”的原始词形是“夜来个”,“夜”受“来”字的声母逆同化后,“来”又受“夜”的韵母同化,进一步因轻声而弱化乃至脱落,形成“列=个”。“列”类词作为保唐片方言的标志性词语,可视为保唐片方言内部存在较近亲缘关系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体育健康问题上升国家战略高度。“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是一个在青少年体育领域内,由“体育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综合而成的全新概念,学界还未深入探讨与挖掘。充分结合“健康管理”理论,基于对“青少年体育健康”和“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归纳“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内涵与特征。概念特征包括:“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核心供给主体;健康医疗等事业、非营利性机构是重要支撑;始终强调青少年受众被动接受“体育健康促进”与主动应用“体育健康素养”相结合;供给产品具有“纯公共物品”性质,公共财政补贴是解决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矛盾关键方式;“互联网虚拟社区”是实现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技术基础与激励条件。最后,基于概念属性展望“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的未来研究趋势,包括:开发“运动干预”“心理调试”和“营养膳食”三维评估指标体系;完善“学校”“社区”“医疗部门”“健康管理机构”和“家庭”的协同供给机制;深度开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青少年联赛体系”营造“体育健康素养培育”空间;实现“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均等化局限,以及加快“青少年体育健康公共服务”互联网平台建设,破解公共服务资源闲置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载是宋初诸儒中最激进的佛老思想批判者。其崇儒斥佛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申儒学“天人合一”、“体用一源”之旨趣,斥佛学“天人异用”、“体用殊绝”之谬妄;赞儒学“穷理尽性”、“推己及人”之博大,斥佛学“不思穷理”、“溺志虚空”之浅妄;扬儒学“大心体物”、“不萌见闻”之理性直觉,斥佛学“以六根之小因缘天地”之认知形式;彰儒学“均生死”、“通阴阳”之无畏精神,斥佛学“死生转流”、“厌苦求免”之偏狭自私。但是,处在“三教合一”的文化背景中,张载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