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战国纵横家书》所见苏秦散文时事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二十七章中有十五章为苏秦书信或说辞,为研究苏秦事迹和确定苏秦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对帛书所载苏秦事迹判定不一的现状影响了帛书的利用价值。苏秦主要事迹在前312年到前284年,结合战国史实,整合诸家说法,可基本断家苏秦散的年代和先后顺序,同时为研究其他典籍中菌秦散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纵横家吸取《周易》和老子学说中辩证法的精髓,用作游说权谋的思想武器,他们在游说实践中,不仅强调对立统一原则和辩证运动规律,而且认识到对立面的转化必须依凭一定的,这比先前脱离了条件讲对立面的转化显然进了一步,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庄子》的政治辩证法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某些在政治上的无为与有为相统一的思想,反对为了求同而去异的思想,对圣与盗、治与乱、与政治有关的利与害等对立现象的关联认识的思想,礼义法度、政治行为应该根据地点和时间的不同而变的思想(因素)等方面。这些思想与《庄子》的“道论”、同中有异、“无动而不变,无时不移”等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还与继承和发展《老子》的思想,批评儒家等学派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战国纵横家书》中“之”字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统计分析,发现了该书中“之”字的一些特殊用例,并对此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商君书》政治辩证法思想包括 :“王道”和“臣道”既有所不同 ,又有共同的规则的思想 ;“富者必治 ,治者必富”等等关于政治和经济相互关联的思想 ;培育人民对敌人的斗争精神的思想 ;“治大国小 ,治小国大”的依法治国思想 ;“以刑去刑 ,刑去事成”的思想 ;“治宜于时而行之”的治道发展变化思想。其中的一些思想与其“观时俗”、“察国本”等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认识理论有密切关系 ,与对儒家的批评有相当的关联 ,与《老子》的辩证法也有所关联 ,与兵学思想有密切关系 ,并且对《韩非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管子》政治辩证法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是以取天下和安天下为目的,以争取民众为手段的辩证性君民关系理论;二是关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辩证性思想因素;三是法治主张中的辩证性思想因素;四是对外事与外战的辩证性认识。儒、法、道、兵四家对《管子》政治辩证法思想都有明显的影响,但以儒家的影响最深刻,影响的方面也较多。这与“齐法家政治思想乃是全书总的统系脉络”之说有所不合。《管子》的天论和哲学辩证法是其政治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详细解读了司马光《与王介甫书》的内容和作写此信的心理轨迹,同时论及了王安石回信的特点及其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我国古代纪传体文学的滥觞,更是一部融合了儒、道、纵横、阴阳等各家的思想史。其中关于天道自然观、清净无为的社会政治理想和谦退收敛的人生哲学等方面的著述深得道家思想之泽被,并能自觉摒弃其中包含的消极因素,对道家思想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何涛 《政治思想史》2014,(3):117-127
斯金纳在《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下卷中对加尔文政治思想的研究,暴露出非常多的混乱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是斯金纳的研究方法在运用于像加尔文这类的神学政治家时所暴露的不足。研究加尔文的神学政治思想,首先,必须以加尔文的神学理论,特别是与政治理论直接相关的神学理论为基础。其次,必须审慎地区分加尔文神学政治思想中的构成性因素与策略性因素。最后,在界定加尔文在政治思想史脉络中所处的位置时,必须注意思想史发展的断裂性与一致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中公布的《成人》是一篇论述国家法律法治等问题的文献,其中蕴含了重德、明刑、因循应时等思想。有学者提出《成人》思想"兼收儒法",但我们认为,《成人》中的"德"同儒家所说的"德"有所差异,"刑"亦与商鞅、韩非等法家学者的刑术不尽相同,反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国时期黄老学派的一些特征,这也能够体现出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融合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缅甸上座部佛教一直同王权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政教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缅甸封建国家的政治发展状况。蒲甘王朝后期,寺院经济膨胀,教权力量占上风;通过达摩悉提的宗教改革,教权开始屈从王权,但宗教仍对封建统治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列举了战国科技在中国传统农业、传统医学、传统军事科学方面的优秀成果,认为战国科学技术同中国战国以前的时代相比是一次全面的飞跃,它在诸多领域为后来历代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指出战国科技成就在中国科学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以战国时期燕国的政治制度为考察重点,恪守王国维首倡的“二重证据法”,结合传世献和出土材料,重点梳理了该时期燕国的官僚机构(官职、爵秩、俸禄)和封君制度。  相似文献   

14.
春秋战国投降礼仪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的战争中,经常会出现投降服输的行为,其中往往伴随一些礼仪活动,有专家称之为投降礼仪。研究发现,春秋时期战争中投降礼仪经常出现,且不同国家间的礼仪有很多相似之处;战国时期投降礼仪明显减少,礼节也十分简化。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春秋和战国是同处于东周社社的两个大变革时期,其军事体制的诸多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本文试从军事领导体制、兵种的变化以及妇女的广泛参战等三个方面对春秋和战国的军制做个比较,以此展现其军制特色。  相似文献   

16.
所谓托名,是指作者假托古今名流传播自己的作品。托名现象的产生以作品署名为前提。从商周到春秋时期,由于作者的署名意识没有觉醒,因此不存在署名问题。作者署名意识的觉醒始于战国,由于作品可以给作者带来巨大的精神荣誉和物质奖赏,同时也是出于区分学派的需要,战国作者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有些作者考虑到自己声名不够,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快更好地流传于世,便假托古今名人进行传播。战国作者托名情形大致可分四类:一是托现实人物之名;二是托历史人物之名;三是托传说人物之名;四是弟子后学的作品被人托名。战国作者托名传播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许多作品都是借助于古今名人效应而得以传世,有些传世作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战国托名传播在后世流弊甚远,它使人看不清中国文学史的某些环节,给后人考证文献真伪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相似文献   

17.
战国后期各区域性货币及其流通区域内的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各区域性货币及其流通区域内出现了统一因素的萌芽;其次,各区域性货币经济区之间的融合与统一趋势不断加强。这种趋势为秦统一事业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春秋战国时期,“礼治”和“法治”是两种不同的学术和政治思潮,两者何为主从构成了儒法的分水岭。在维护等级秩序方面,礼、法并无质的不同,但“法”地位的上升及得到传统“礼治”社会的认可,极大改变了人们“循礼不化”的传统。在战国时期除旧布新的改革进程中,“法“以强有力的规定性发挥了巨大效用,但“法”始终未能完全取代“礼”,“礼”、“法”仍然各自有着自己的适用空间,而且等级之礼在社会阶层经历了巨大的变动以后,通过法的强制性制约得到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9.
"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同时,它也是比较有特色的用人思想。"和而不同"用人思想的实施与否,直接关涉到一个国家发展的水平。从齐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总结出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20.
《战国策》是《史记》中战国部分的主要资料来源,司马迁根据行文的需要和纂史的标准,对其采取了基本全录、概括改写等方法,使杂散于《战国策》中事件,更加条理、通顺、简洁,使之成为较为合理真实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