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建官制,是封建国家组织形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是封建社会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封建的官吏制度在封建王朝处理和调整地主与农民、地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内部与外部等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的说,处理凋整得好,封建王朝就稳固,社会生产力就发展,封建王朝就兴盛。反之,封建王朝就会动摇,社会生产力就遭破坏。因而,研究封建官吏制度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封建官吏制度史的研究中,秦汉宫制又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文就秦汉宫制的形成谈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的行政监督制度,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强化于明清,它建制完善,历史悠久,历代封建王朝极其重视监察制度的建立和监察官员的选拔,封建王朝的监察机构较为独立,自成体系,不受行政官员的制约和干扰,监察官员官阶不高,权力很大。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匈奴势力在漠北草原崛起,与中原封建王朝相抗衡。伴随着双方实力强弱和统治集团态度的变化,既有流血战争,亦有和亲睦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本文试就秦汉政权与匈奴之间和战关系的演变过程作初步的探讨,深入分析了五个历史时期秦汉政权对匈奴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唐开元礼》的修撰,是秦汉以来封建王朝礼制发展的一次大总结,标志着封建王朝礼制的成熟和完备,对于巩固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统一与巩固时期,同时也是封建统治阶级法律思想的大转型时代.这次大转型产生了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它不但引导当时社会的进步,而且对以后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活动起了指导和支配作用.秦汉时代的法律思想演变主要有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和一个反正统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什么时代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国家政权就巩固,经济就发展,反之,每一个封建王朝的没落,无一例外的是民族矛盾尖锐化,这对封建王朝的兴衰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重要民族,秦汉之际,汉匈民族间交往频繁,其间有过激烈的斗争冲突,也有团结和睦、友好往来。研究这段历史,有利于提高我们对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认识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民族学校教育述略任树民自秦汉以来,我们伟大祖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封建王朝在不同程度上都把发展民族学校作为“抚夷”的一项重要政策来推行。而各个兄弟民族也重视发展本民族的学校教育。他们一是派遣子弟入汉学读书;二是请求朝廷办著学,就近让...  相似文献   

8.
论秦汉移民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移民屡见不鲜,而秦汉时期的移民更具特色。若论有目的、有组织、有措施的官方移民,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则首推秦汉。秦汉移民.更以其政治性、军事性和经济性特点见称于世,成为秦汉统治者拓展疆域、巩固政权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特有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9.
羌族史简论     
羌族起源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量羌氏并非同源,一是二者分布地区与考古文化不同,二是生活,服饰和语言不同。羌族的发展史上,先后经历了虞夏时期,春秋初期,周襄王时期,秦汉时期,三国魏晋时期五 次大的迁徒。羌族不断反抗压迫他们的统治者,并于十六国时期建立了 羌族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后秦,羌族一汉藏等民族不断融合,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卢昌德 《茂名学院学报》2003,13(2):47-50,54
叔孙通制朝仪是将儒家之“礼”纳入大一统封建王朝政刑法度的嚆矢,亦是儒“礼”发生流变的一大关节;秦汉之后的儒礼源流概分为三途:制度礼仪、行为礼仪、礼学经典;各自源流形貌及其体现的儒礼精神不尽一致;作此历史“个案”观察分析,有功于认识儒“礼”现代性文化资源的范畴或层面,庶几厘清有关儒“礼”讨论中某些笼而统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北魏宗正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以来的九卿制度在中古时期完全衰落,并逐步被三省制度所取代。但是宗正卿的职能在北魏时期却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存和延续,这为日后封建王朝的宗室管理提供了可资效仿的范式。北魏统治者出身北方游牧民族,他们能够独辟蹊径引入中原王朝的宗正制度,并依据华夏纲常对皇族进行系统地改造和管理,表明其封建宗法化进程的加速。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之后,为了应对疆域辽阔、民族众多、边疆形势复杂等现实情况,中央王朝从行政、军事、法律等多方面采取各种制度性措施,调整中央与边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治边思想和民族治理措施的成败得失对后世封建帝国处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兴衰更替的演进中,弥漫着血腥的屠戮和武力的威慑.皇权的取得和巩固,非有兵权在握不能成功.从秦汉以至明清,经过数千年的嬗变整合,在防兵如防贼的疑惧中,皇权与兵权的结合却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强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随着大量简牍材料的发现与公布,秦汉郡县属吏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在郡县属吏的设置、秩次、任免等制度问题上涌现了不少成果,其社会生活及政治参与也得到一定关注。但不可否认,研究中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如秦汉郡县属吏制度的发展演变、郡县属吏的具体政治活动以及与长吏关系等问题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加强这些薄弱环节的研究,无疑会促进秦汉郡县属吏研究的更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所谓“少年”,系指那些从“父老”统治下游离出来,处于社会下层,从事卑贱职业,游手好闲的社会群体。少年犯罪表现为结成“群盗”,劫掠财物,“借交报仇”,“任侠并兼”以及充当权贵或地方豪强的爪牙,为害乡里等。少年屡犯法禁,对社会治安产生消极作用,因而受到专制政府的打击与遏制;但少年任侠狂逸的性格特征又反映出秦汉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价值取向,在下层社会尤受推紫,所以统治者在打击“恶少年”的同时,又利用其力量,将政府的影响力与触角深入到民间社会。这种打击与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对秦汉基层社会秩序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试图从秦汉时期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与特点、对社会的危害以及政府的防治措施等方面,来认识秦汉时期这一特殊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6.
论秦汉时期的信仰──伦理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秦汉时期中国社会之信仰和伦理问题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论点,认为秦汉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信仰危机和伦理危机;道教及其伦理,作为这一危机过程的必然产物,促进了中国伦理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贾丽英博士的专著《秦汉家族犯罪研究》是研究秦汉家族犯罪问题的基础之作。著述对家族、家族犯罪等概念进行了科学的定义与界定,并将秦汉法律条文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对秦汉家族犯罪的类型逐一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秦汉家族犯罪的演变、特点、影响以及政府所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而说明秦汉法律本身就蕴含了家族主义和等级观念因素,而并非法律儒家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古代治边之重北轻南倾向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北轻南,即在边疆统治方面重视北方、相对忽视南方的倾向,是封建王朝治边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时这一倾向基本形成.以后延续了上千年。受其影响,历代王朝统治边疆及边疆民族的原则,有不少是从对付北方少数民族的方法发展而来。因驻兵、屯田及经营的重点长期在北方,元以前中原王朝对南部边疆开发的力度较小。元与清重北轻南的倾向不甚明显,主要由于这两个王朝减轻了来自北部边疆的压力。重北轻南治边倾向的形成,与南北方少数民族有不同特点,南北方民族融合过程的差异,北方为历代军事争夺的重点,以及北方游牧民族易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回味唐朝     
唐朝值得回味。 1.疆域广大。唐是继秦汉西晋隋之后的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疆域辽阔,北及蒙古高原,西北达威海包括今天整个新疆地区,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南临南海,包括今天越南部分领土。除今天的西藏、台湾以外广大地区已属唐朝的管理范围。境内包括突厥族、回纥族等众多少数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史家已经有很多的研究和精微的论述,这里再次论及此问题,主要是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知识为认识的基点论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