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林初 《世界文化》2007,(12):18-19
小个子、肌肉结实、圆脸,一双炯炯有神、狡黠的眼睛,满脸的胡子,嘴里经常叼着一支香烟,头戴一顶圆顶礼帽,手拿一根手杖,这就是阿尔班·米歇尔(1873-1943)。米歇尔先生(人们是这样称呼他的)什么都管,从审阅书稿到管理人员,他把出版社看作是一个人的身体,什么都要关照到。米歇尔还是位美食家,但极力回避社交活动。米歇尔十分喜欢打猎,这是他除了出版事业外的惟一爱好。米歇尔曾说过,“我像爱护家人一样爱护我的作者”。许多作者如多热菜斯、伯努瓦、卡尔科、罗曼·罗兰等和米歇尔保持很好的关系。而他们也给米歇尔带来了许多荣誉。  相似文献   

2.
“艺术思维与商业创造力”是一个富有创意的题目。也是我不能胜任的题目。记得爱因斯坦曾说,我一生得益于物理和艺术。物理给我的知识是有限的,艺术给我的创造是无限的。我想,爱因斯坦所说的创造,大约不包括商业;但艺术思维对于商业的创造力,也是显而易见的并被无数商业巨子的成功经验反复证明。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的一位女友,要求他有空时打电话给她。“我的电话号码很长,难记,请你记下。”这位女友特别叮嘱说。“好,我听着。”“24361。”“啊,这有什么难记的呢?”爱因斯坦说,“两打与十九的平方,我记住了:”原来,十二是一打,二十四是两打,而361恰巧是19的平  相似文献   

4.
下面讲的是爱因斯坦乘坐一辆由司机驾驶的小汽车到各大学巡回作有关相对论原理的报告的故事。一天,在路途中,汽车司机说,“爱因斯坦先生,您的报告我已经原了差不多三十次。我都背下来了,我敢说连我自己都可以作这个报告。”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晚宴席上,紧挨着白发苍苍的爱因斯坦坐着一位十八岁的姑娘。这姑娘竟不知道爱因斯坦是何许人,便向他问道:“您的真正工作是什么?”“我正在学习物理学。”这姑娘一听爱因斯坦的回答,不禁瞪着双眼说道:“您那么大岁数还学物理?我在一年前就学完了!”确实不假,爱因斯坦可以说把整个一生献给了物理学。临终前三天,他在普林斯敦住院治疗,在  相似文献   

6.
生活的公式     
一次,有一个画家问爱因斯坦,人应该怎样生活。爱因斯坦回答:“A=X+Y+Z”“这是什么意思?”“X 是工作,Y 是适当娱乐。”“那么 Z 呢?”画家继续追问。  相似文献   

7.
荣誉     
“……让我们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事业,我们神圣的荣誉祝福。”这是独立宣言的结尾。我们的先辈虽则各自的秉性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珍爱荣誉。二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似乎将它失去了。我们难得在学校里学到什么是荣誉。因为荣誉不能用尺子度长短,不能用金钱估价值,荣誉已成了傻瓜的游戏;倘若亚伯拉罕·林肯在今天徒步十英里之遥去图书馆还书的话,他会被人耻笑并冠以“愚人”的称号。荣誉是那些因循守旧的人,那些愚蠢糊涂的人所追求的,是一种由亚瑟王、由唐·吉诃德所流传下来的幼稚的遗物。但果真是这样的吗? 猜想一想以下几则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所任教时,有个12岁的小女孩每天放学后就来找爱因斯坦。这个小女孩的母亲觉得奇怪,有一天跑来问这位数学大师,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话好说?天天说说不完?到底谈些什么? 爱因斯坦回答说:“不是谈什么。您家小妹妹每天拿饼干来我家,要我帮她检查一下算术家庭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最近发出“关于授予中国文房四宝行业特色区域荣誉称号”的通知,要求我市申报“中国砚都”称号,有关申报工作市政府现正抓紧进行,预计2004年上半年叮以批准正式授予。肇庆获得“中国砚都”称号,不仅是肇庆的荣誉,也是广东省  相似文献   

10.
晓喻 《世界文化》2005,(5):15-15
为纪念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100周年,伦敦科学博物馆主办了一场:“爱因斯坦翻转”的表演,这是史上头号一个由物理学家设计的自行车特技,18岁的BMX(Bicycle Motocross)型越野单车骑士华勒斯,第一次尝试就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季明举 《世界文化》2007,(11):38-41
18-19世纪的沙皇俄国,上流社会贵族间盛行决斗的风习。许多著名作家,如格列鲍耶托夫、普希金、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托尔斯泰等都有过多次决斗的冒险经历,其中普希金、莱蒙托夫还因决斗断送了性命,给后人留下莫大遗憾。俄国的决斗史,称得上是一部集死亡、荣誉、崇高激情和道德堕落于一身的悲剧史。  相似文献   

12.
信仰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情怀与科学动力 爱因斯坦在1940年纽约举行的“科学、哲学与宗教大会”上,讲过一句频频为人徵引的名言:“有科学而无宗教乃是跌足的科学,有宗教而科学则是失明的宗教。”然而爱因斯坦并不是宗教的信徒。他仅仅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亦即对宇宙的终极本体,有一种个人的直观体验。在1930年出版的《我的信仰》中他曾论及:人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乃是神秘体验;一个不复有讶然好奇之感的人,不啻走骨行尸;正是这种神秘  相似文献   

13.
刘乐 《华夏文化》2006,(3):15-17
走近四川广元皇泽寺则天女皇真容圆雕石像,却没有真容的感觉和惊叹。因为,既看不到史书称赞的少女武媚娘“龙瞳凤颈”、“美容止”绝色美貌的影子,又寻不见酷似卢舍那光明神的中年武太后“方额广颐,面相丰满,双眉新月,秀目慈祥”的风韵。面对这尊五尺多高,头戴花宝冠,老态龙钟,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爱因斯坦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爱因斯坦科学创造的作用比一般所认为的要大得多。在爱因斯坦最珍爱的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乐曲中,他感到了自然界规律性的反映。音乐对他来说如同毕达哥拉斯所称数的和谐、开普勒所称天籁、莱布尼兹所称神袄赋予世界的全面和谐的模拟。  相似文献   

15.
说“牙牌”     
陶易 《寻根》2011,(6):47-51
《西游记))第七十回写孙悟空计盗紫金铃,路上打杀一名叫“有来有去”的小妖,从他腰间搜出一面镶金的牙牌,牌上写有职务和相貌特征,并有“长用悬挂,无牌即假”的字样。《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也写道:朱太尉头戴乌纱,身穿猩红斗牛绒袍,腰悬太保牙牌。  相似文献   

16.
“纶巾”考     
马里扬 《寻根》2010,(4):91-9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的形象,究竟是指周瑜还是指诸葛亮,仍旧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无论当日苏轼意在谁属,到了南宋后期词人吴文英的笔下,着实落在了诸葛亮的身上:“记羽扇纶巾,气凌诸葛。”(《江南春》)至于再后来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里,诸葛亮一亮相便已然是“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相似文献   

17.
灯芯绒裤子     
如果说20世纪有谁最容易使我联想起灯芯绒裤子的活,我得说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一点儿也不时髦,这点正是最主要的,可是你看他脚蹬运动鞋,身着圆领衫,头发倒竖着,灯芯绒裤子皱皱巴巴,踢哩趿拉在普林斯顿东忙西颠,还真别具风格。哪个大学生不记得个把穿灯芯绒的教授?灯芯绒裤宜居家穿用,颇省事,既舒服,又随便,本世纪前半叶,它与知识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此辈中当首推爱因斯坦。说句公道话,灯芯绒布料经久耐用。尽管它源于法语 corde du roi(国王的芯条),但它从来就没有显赫过。灯芯绒向来是穷人的丝绒;上面的绒毛是棉花而不是什么丝绸锦缎,到了十八世纪整个欧洲都穿灯芯绒,不过穿灯芯绒的不是国王,而是干体力活儿的人。灯芯绒这个名字显然是英国人想给它点身份而发明的,但要说法国人  相似文献   

18.
奇特的婴儿俱乐部在英国南部,有一个奇特的俱乐部。在那里,会员们头戴婴儿帽、身穿婴儿装、系着尿片、口里吮吸着奶瓶里的牛奶,有的在特大的摇篮里乖乖躺着,有的则骑在高大的木马上嬉闹玩耍……这些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活像托儿所里婴儿的男男女女,都是来自社会各阶层...  相似文献   

19.
“马丁叔叔”今何在费石编译十年前,“马丁叔叔”随着荧屏步入了千家万户。人们,尤其是小朋友们,无不喜欢这位头戴天线、幽默热情的马丁叔叔。但马丁叔叔的扮演者是谁?他现在又在干什么呢?马丁叔叔的扮演者名叫雷·沃尔斯顿,他曾在《南太平洋》中扮演卢瑟·比利斯,...  相似文献   

20.
1921年10月,闻名于世的喜剧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来到法国巴黎,受到了空前的热烈欢迎。法国政府鉴于他在世界艺术领域里的巨大贡献,决定给他授勋。在授勋前,有一位美国记者向卓别林透露说:“法国政府在捉弄你,那勋章是他们授给学校教师的。”卓别林笑着回答说:“不,先生,您错了。教师是得到全人类尊重的人,我能够得到学校教师的勋章,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誉。”这枚勋章是卓别林首次获得的勋章。卓别林受勋章@木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