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教材简析国标本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孙友田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文题蕴涵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文学在俄罗斯是文学的一个支脉,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则是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离开“人与人”的主流文学,创作以“人与自然”为范畴的大自然文学,是苏联一些作家为摆脱政治意识形态是非的“以退为进”的不得已办法。大自然文学从文体上可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实录性、知识性、科普性的作品;第二大类是大自然氛围浓郁的小说作品;第三大类是传递人类“绿色思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张丽梅  张爱文 《下一代》2010,(10):12-21
195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抗美援朝纪念日。日夜奔流的鸭绿江水,永远诉说着那年那月那天以后震撼世界一千天里的故事,永远传颂着中华好儿女“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那威武的雄姿。永远讴歌着“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的主题为“感受大自然”。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一组文质兼美的课文,其中《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是精读课文,并且这两篇课文有别于一般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作者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极其充分地“人化”。在自然的人化同时,也是人化的自然,从而呈现出一种自然的心境、自然的感动、自然的喜悦……  相似文献   

5.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和浪漫色彩的散文,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表达情感的方法,营造了一个“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的物我相融的童话般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情。所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满怀真情,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可应确定如下以读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大自然警号长鸣》中“引子”的异议山西/齐琳《大自然警号长鸣》是著名散文家秦牧的作品,是一篇教读课。本文是议论文,面对我国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情况,作者出于焦虑、义愤,大声疾呼人们跟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以防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作者在发议论前...  相似文献   

7.
所谓“敬畏大自然”,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敬仰和害怕自然,要害在于“畏”,也就是怕。这种心态和原始人的泛灵论、中国古人的“天人感应”说一脉相承。都是把大自然当成有意识、有人格的神灵。担心冒犯了它就会遭到报复。汪永晨虽然说“并不想承认大自然会报复”。但又说“大自然不会心胸那么狭窄,它容忍了很多我们人类因无知而犯的错误”。仍然还是把大自然当成神灵一样的存在,而作者本人,俨然大自然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8.
<正> 风景画是以大自然(包括打上了人类实践活动印记的“第二自然”)为题材的绘画。其审美价值的高低在于作者是否真实完美地表达了自己的审美理想,使被描绘的景物传达出人的神韵和人的生活气息,以引起读画人的参与和共鸣,给他们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9.
夏天     
文章以呼唤式的语言,“到原野上去吧”,召唤人们在夏天——“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大地的奉献”,因为“庄稼完成了生命”,“成熟了”;召唤人们“在青草地上躺下”,消除“疲劳”,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天空的“辽阔无垠”和“湖水”“夜谈”的美,热情赞颂了夏天的成熟及夏天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夏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米哈依尔·米哈依洛维奇·普里什文(1873年-1954年),苏联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主要以大自然为题材,歌唱与大自然紧密联系的人的创造性劳动。他坚持“在自然界中寻觅和提示人的心灵的美质”,作品中始终洋溢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  相似文献   

11.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第11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大榕树的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巨人堤     
大自然的创造能力神奇无比,所以人们用“鬼斧神工”来形容它。大自然赋于一山一水以不同的灵气,一些神奇的景观往往使人目瞪口呆,惊叹不已,震撼心灵。英国北爱尔兰的“巨人堤”就是这样的奇观。“巨人堤”位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市附近的安特令郡海岸。  相似文献   

13.
【赏析】 文章浓墨重彩写枫树无所不包之关.作者进而联想到“星座之关”“北极光之关”.暗示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充溢着关。那么生活在美丽大自然中的人们在关的面前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有的人善于发现关、欣赏关。并且传颂关、赞美关。而有的人或因俗务或因熟视无睹而漠视关。因此,“你见过那棵树吗?”是一个虽然简单却极富启发性的问题.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在为生存而奋斗的同时别忘了发现、享受大自然的关,生活的关。让生命多一份从容与雅致.而不是深陷世俗名利的浪潮。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的语言》 刘文英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列宁语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与发展。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吗 ?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 ?有什么意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   (作者通讯:河北兴隆县半壁山镇中;邮编: 067301)《周总理,你在哪里》   王跃农   上课伊始,我将周总理的名言“我要像春蚕一样,把每一口丝吐出来,献给人民。”工工…  相似文献   

15.
《海上日出》是当代著名作家巴金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课文结尾写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那么,海上日出到底“奇”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6.
《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的两种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被称之为“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组课文的阅读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所以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也就会有不同。教学本课,应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能理解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完后,能自由地抒发各自不同的见解和感受。一、借助媒体,引入情境,感知景象教学《鸟的天堂》这一经典美文,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引入情境,先感悟自然…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当场做的命题作文,是上海市徐汇区考区在2005年期末考试时的语文作文考题。本文的特点是作者以朴实的文笔,抒写自己的情怀,写出自己对“分享”内涵的见解。文章开篇,作者就通过快乐的自然界的生态描写,写出在大自然中人们快乐地生活,需要和谐的社会条件,这样人们才能分享幸福。作者通过这段描写,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十分简洁地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题。这个开头很切题。作者在找到切入点后,笔锋一转,马上进入正题,并且分层次论述。先是谈“分享”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快乐,再谈“分享”能改善人际关系,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信赖。以上是对个…  相似文献   

18.
袁鹰散文《枫叶如丹》,是一首秋的颂歌.作者以大自然“色彩的变化、更替、转换以至循环”起笔,昭示“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的深刻哲理.在回忆访问澳大利亚时拍摄照片“生命之秋”的经过后,联想北京香山红叶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教材简析与教法揭示]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记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的景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大榕树的静态美和鸟的动态美;难点是对句子的理解。作者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和对鸟的动态渲染花了笔墨,做到了静得让人屏住呼吸,动得令人心旷神怡;静时竟在“鸟的天堂”里“看不见一只鸟影”,动时使人“眼睛应接不暇”。这样  相似文献   

20.
边建松 《师道》2003,(2):38-38
大自然是一本奇丽的书,古今中外的诗人作家都很注重观察自然、描写自然、领悟自然、超越自然。像“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写得很细腻;《菜园小记》引杜甫“夜雨剪春韭”,富有生趣……日本大诗人大冈信说过:“凡能听到雨打芭蕉的声音的人,真是世上最幸福的人。”那么,怎样才能体味到大自然的幸福、大自然的神秘、大自然的种种妙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