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则问答     
乌鲁木齐市第六中学苗健:①防守无球进攻队员时,用推、拉、顶、撞等动作不让对方正常接球是否犯规?②比赛时,队员或教练对裁判不礼貌,不服从判决,在场外大喊大叫,遇到这种情况,裁判该如何判罚? 答:①犯规。在比赛中,推、拉、顶、撞等已属于不正常的篮球动作,无论对方队员手中有球还是无球,出现这种动作都应被判为犯规。②这是比赛中一个管理方面的问题。作为一名有  相似文献   

2.
何为明显得分机会?裁判员在防守队员对进攻队员明显得分机会的犯规时如何判罚?答:进攻队员突破对方队员的防守后,直接面向对方球门,此时进攻队员有明显射门进球的可能,称为明显得分机会。规则规定,如果裁判员认为在进攻队员突破防守队员有明显得分机会时,防守队员通过非法手段故意犯规,应判罚任意球(或球点球),由于该犯规妨碍了进攻队上述得分机会,犯规队员应以严重犯规被罚令出场。如果裁判员认为防守队员(守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除外)因故意手球而妨碍了进攻队员的射门和明显的进球时,该手球队员由于严重犯规应被罚令出场。…  相似文献   

3.
带球撞人与阻挡犯规是篮球比赛中裁判员经常碰到的问题,也是裁判员判断和处理犯规问题的一个难点。裁判员能否及时准确地判断出带球撞人与阻挡犯规,对于保护进攻队员、鼓励积极防守,使比赛顺利进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竞赛规则、裁判方法以及临场实践的角度分析了带球撞人与阻挡犯规的判罚。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基层的篮球比赛,还是高水平的专业队篮球比赛,带球走的违例现象总是不断地发生,而临场裁判员对带球走违例的判断,总是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给公正的比赛带来不公正的结果。在临场中,由于裁判员漏判在篮下持球进攻队员的带球走,可以造成进攻队直接得分;可以使防守者失去抢篮板球的位置;可以造成防守者一次侵人犯规,可以造成防守一方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犯规,还可以因为对带球走没有判,防守者有意见,一时激动,说出不礼貌的话,被判一次技术犯规。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因漏判带球走,能导致球队的胜负,会引起球场风波,给比赛带来更大的麻…  相似文献   

5.
裁判员能否及时准确地判断出带球撞人或阻挡犯规,对于保护进攻队员、鼓励积极防守,使比赛顺利进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带球撞人和阻挡犯规是裁判员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一、明确攻防队员的技术要求首先要明确带球撞人和阻挡是由于攻防队员在比赛中采用  相似文献   

6.
七运会篮球赛早已结束了,各队篮球健儿在比赛中的精彩表演给篮球爱好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使人们仍记忆犹新。但比赛中的犯规现象可能却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因为我们广大的教练员,运动员,甚至观众等都对比赛中的犯规现象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好像队员在比赛中犯规是一种正常现象,无可厚非。然而从表面现象看,队员是可利用犯规暂时起到了限制和破坏对手进攻得分的作用,但如不对队员的犯规动作加以控制,提高对防守的正确认识和能  相似文献   

7.
规则问答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一位没有署名的忠实球迷:①当进攻队员做完两步急停后,在举球准备投篮的同时(球举至脸部与胸部之间),防守队员将球从进攻队员手中拍掉(没有打到手),请问这算不算犯规?还有,一进攻队员在三步上篮时,防守者将球从进攻队员怀中拍掉,这是否算犯规?②我在观看NBA比赛中,看到欧拉朱旺的“后撤步投篮”动作非常巧妙,能在帕特里克·尤因面前频频得分,我特别羡慕,能否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8.
<正> 掩护技术是指进攻队员在掩护同伴时所采用的动作。掩护队员一般是站在切断同伴的防守者跟防移动的最近路线上,迫使防守队员沿着比自己同伴远的路线移动,以使同伴在短时间内得以摆脱对手,而获得良好的进攻机会。 那么,在训练和比赛中,进攻队员应怎样避免掩护犯规呢?下面从篮球规则的角度,谈谈对掩护队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临场统计,以50场比赛中1496次防守犯规动作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篮球运动基本理论和对规则的理解,较系统的分析了三个层次水平的球队在比赛中防守犯视情况的趋势、防守犯规多少对比赛的影响、防守犯规动作现象特征、不同位置队员防守犯规动作特征、不同情况下防守犯规动作特征等五个方面问题,试图为篮球防守教学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判罚严重犯规和暴力行为的依据是什么?裁判员应如何判罚?答:严重犯规是指队员在比赛抢球的过程中对对方队员施加的故意的暴力性犯规行为。暴力行为是指比赛进行中或比赛成死球时队员目的不是在球,而对对方队员施加的暴力性犯规行为。如有意识地用肘部击打对方队员...  相似文献   

11.
现代赡球的防守动作强调预见感、时空感和对抗感,应正确理解和认识现代防守动作向“犯规边缘”发展的趋势,加强实战中的对抗性防守动作,提高防守水平。预见感:一切防守动作都来自队员的观察判断,根据比赛中的具体情况,决定自己合理的防守动作。加强防守意识,提高对对  相似文献   

12.
中外高水平男子篮球队不同区域犯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篮球比赛中,不同区域的犯规可以反映出不同区域对抗的激烈程度,也可以反映出各队不同的防守重点、趋向和防守理念。通过对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临场裁判在各区判罚犯规次数的统计和分析,研究不同区域犯规中外男子篮球队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中国队在一区犯规中,拉人犯规、阻挡犯规、撞人犯规和防无球队员犯规与比赛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二区中,非法用手犯规与比赛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其他区域犯规中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巧制高的排球近网进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球运动中,以巧制高的近网进攻技术是一项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手控制球的能力、反应速度及应变能力等要求比较高的技术,主要包括助跑起跳、观察对方站位及队员防守移动路线、挥臂、手控制球能力等技术动作。掌握这一技术可以提高“强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正> 一、怎样判断和处理罚球违例 (一)判处罚球的情况 1.当进攻队员在做投篮动作时,防守队员对他犯规,如投篮的球没有中篮,要判给投篮队员执行三代二罚球,如投篮的球中篮,得分有效,还要判给投篮队员一次罚球; 2.当场内队员在任何情况下发生技术犯规时,都要判给对方两次罚球; 3.当场内队员在任何情况下,发生了故意犯规、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时,都要判给对方两次罚  相似文献   

15.
篮球比赛,双方都在力争胜利,而胜利的获得,最终取决于投篮得分。因此,判断和处理投篮队员与防守投篮队员的犯规,应列为临场裁判员执法的重点。它不仅涉及到中篮是否有效、中篮后是否加罚和未中罚不罚球的原则问题,而且孕育着胜负的因素,潜伏着胜败的转机,直接影响比赛局势的发展。要想对投篮队员与防守投篮队员的犯规做出正确的判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首先从理论上加深对“投篮动作”的理解,吃透“投篮动作”的内在涵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欧洲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犯规动作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96甲A和第10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共54场、108队次队员犯规动作的对比研究,从犯规动作的部位,施加的对象,犯规性质等方面,揭示了不同水平的足球运动员犯规动作的规律性特征为裁判员提高判罚的准确性以及队员在训练中有针对性地提高个人的防守抢截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掩护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使用较多的战术配合,其目的是进攻队员为了摆脱防守试图阻止防守队员到达想去的地方。合理的掩护动作是队员熟练技术与高度默契的体现,错误的掩护动作则是非法的,是犯规行为。 一、正确的掩护原则。 1.静止的队员。当试图掩护对手的队员未移动,他仍停着并两脚着地,为合法掩护。也就是说一个好的掩护动作应该是让他的同伴利用他作为一堵不动的墙,使被掩护的队员撞到墙上。  相似文献   

18.
《时尚球类》2005,(3):27-27
竞赛特点 对抗激烈 对抗激烈是手球竞赛最主要的特点。在激烈的篮球对抗赛中,比赛双方是不允许身体接触的,篮球规则中有身体阻挡犯规的规定,而在手球比赛中,规则规定防守队员用身体阻挡进攻队员的动作是合法的。而且在执行中,如果持球队员身体没有失去平衡,还能够继续进攻,裁判员就不会中断比赛。由此,手球比赛中身体接触异常频繁,对抗自然也就特别地激烈了。  相似文献   

19.
第一节 球队 1.每个队(上场)应由5名队员组成。场上队员每队不得减少到少于5名。如果比赛中一名队员接受第6次侵人犯规并且所有的替补队员都已经被取消比赛资格,该队员应留在比赛中并且登记一次侵人犯规和全队犯规。还要判该队一次技术犯规。所有后来的侵人犯规包括进攻犯规应同样处理。所有已6次或6次以上侵人犯规并留在比赛中的队员们,应同样处理。 2.如果只剩下5名合格的队员,其中1名队员受伤且必须离开比赛或是被逐出,他必须由最后的由于6次侵人犯规的原因而被取消比赛资格的队员来替换。随后每一次替换一名受伤的或逐出的队员,需按此相反的次序来处理。任一取消比赛资格的队员再进入比赛,应判罚一次技术犯规。 3.如果比赛中一名队员病了且必须离开球场,裁判员应在该队获得新的球权时立即停止比赛。该队员被替换并且不判技术犯规。也允许对方队替换一名队员。  相似文献   

20.
“控制球”是篮球比赛中拥有“球权”的一方对另一方构成进攻威胁的基本前提,也是发挥个人技术和全队战术能力的基础。但是,在临场裁判中,宣判一些违例动作,尤其是判罚侵人犯规后的处理上,出现不应有的失误,主要原因是对控制球概念的理解与控制球动作的掌握不相一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