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主党派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能磨灭的贡献。各民主党派充分利用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呼吁改革政治,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并提出各项主张.从而促进了国共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从而推动了抗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 ,民主党派对国民党政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拥护、认同、中立、调和、厌弃到对立的发展过程。这种认识的演变反映了民主党派对国民党政权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 ,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史上政党关系的形成和战后中国政治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3.
1937年,卢沟桥事变掀起了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开启了全民族的抗战.但是,国民党依然实行其一党独大专政的政策,特别是这个时期在文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专制.不仅不符合历史的发展潮流,而且还遏制了进步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的两面政策,即既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一面,又有与日妥协反共反人民的一面。这种两面政策贯穿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始终,只是其重点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演变。明确这一问题,便能较正确地把握国共两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由于蒋介石实行消灭异已的政策,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和国民党中央一直存在着矛盾、分裂和斗争,芦沟桥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抗战,国民党中央和各地实力派不得不在“共赴国难”的口号下结束对抗,合作御侮。然而蒋介石集团消灭异已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实力派抗日作用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来,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已经形成了领导与被领导、执政与参政、互相监督的基本政党关系。在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目标的一致性、制度的统一性、地位的平等性、利益的趋同性、合作的主动性、职能的多样性和特点的鲜明性等联系与区别,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加强合作、推动统一战线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转折。战争的胜利使世界和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观,国际国内形势的巨大变化,使中国暂时呈现出三大政治势力鼎立的政治格局。这一局面的出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大政治力量不均衡发展的结果,对近代中国的政治走向意义重大。本文将从国民党集团、中国共产党以及中间势力三大政治派别的历史发展情况、现状以及战后主张等方面,分析其在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局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最新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文献及其他相关资料,考察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召开前,共产国际、陈独秀对国民党右派斗争策略的演变,可分为四个时期在反击国民党右派的最初进攻中;鲍罗廷与陈独秀等在对待国民党右派问题上分歧的公开化;与国民党新右派的斗争;维经斯基、陈独秀与国民党右派的上海谈判。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为全民族的英勇抗战和共产党领导成为中流砥柱,其领导能力得到充分实现、迅速拓展和根本性升华。全民族的英勇抗战为历史悲壮性与现实残酷性所使然,亦是党有效的政治动员与组织的结果;党的领导能力的充分实现与升华,既是党的先进性的逻辑体现,又是党的革命性在伟大斗争生成的结果,源于全民族的伟大抗日斗争,又指导全民的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10.
山西抗日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大作用。抗战初期,山西抗日战略支点的形成,开创了全国抗战的新局面;抗战中期,山西战场的发展和扩大,对坚持全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战的坚强堡垒;抗战后期,山西战场主动出击,实施反攻,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同时,山西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具有先导和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37年7月卢沟桥战争爆发,中国各党派和社会力量迅速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全民抗战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气象。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和中国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所形成的合力,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克服国民党制造国共摩擦、消极抗日等困难,从民族大义出发,坚持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来自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民主力量与西方的民主力量走到一起后,世界民主力量对法西斯国家的协同作战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中国三百多个大小政党中,中国青年党与国共两党一样,有完整的政党纲领和严密的组织机构,并以在野民主党的身份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叱咤风云一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训政”制度最坚决的批判,并为此与国民党两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那么青年党与国民党关系又是如何演变的?到底是怎样走到一起的?本拟就此做一初步考察,以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青年党,了解近代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采取了从不干涉到援中抗日,最后到有条件参战的政策,其政策具有两重性,其一系列作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原则是相违背的.  相似文献   

14.
从国民党有关文献记载看,无论是在处理与群众关系,还是在对公共机构的保护等方面,红军在长征中确实做到了“秋毫无犯”和“毫无骚扰”。国民党宣传中的红军四处“杀戮”,实际是镇压土豪劣绅和国民党贪官污吏。由于贯彻了正确的群众路线和民族政策,执行了严明的纪律和发扬了优良的作风,红军建立和巩固了与群众传统的血肉联系,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解决了行军作战所需物资,扩充了兵员,保存了骨干力量。可以说,严明的军风军纪,是红军战略转移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后期和战后初期,在争取民主团结和和平建国的重大斗争中,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在组织上相互支持,在政治上多方协商,在行动上紧密配合,建立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合作关系,为建国后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奠定了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广泛的民族解放战争,融合了不同民族、阶级、政治派别的力量共同抵御外敌入侵。抗战期间,国民党、共产党作为中国国内两支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有战略、有计划地组织武装部队对日本侵略者作行之有效的抵抗,为击溃日军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两党的阶级属性、政治地位截然不同,抵抗思路和斗争策略也存在差异,这导致两党在抗战期间的表现有较大区别。本文结合两者在抗战期间的政治军事表现,试对全面抗战爆发初期、抗战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的国共两党及其领导的不同战场作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7.
于素芬 《中学文科》2009,(15):21-21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常会遇到一些观点或概念界定不清、容易混淆的问题。在政治常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节中,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难以透彻理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我就这一问题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历程,是顺应历史和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光辉历程。在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共同奋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新中国建立为新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正式确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在经历多种考验中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主题内容认知:本主题包含“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国民党的统治”和“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两大内容。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的政党以及资产阶级政权及统冶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内容。而国共关系和统一战线,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国民党推行的新县制是以孙中山的“县自治”学说为理论依据,主要内容是将保甲融入地方自治,健全基层组织,以强有力的保甲组织来推动地方自治。这一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国民党的基层政权,加强了国民党在基层和农村的统治,也有利于国民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抗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