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一直处于卑贱地位,从秦代商鞅变法提出“事本禁末”的观念到明太祖强化“重农抑商”政策,历代王朝都以“农本商末”的思想为主旋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四民观”中居于最上层的“士”与居于最下层的“商”也发生了微妙的关系变化,“弃儒经商”成为明代中晚期社会变迁的一大亮点。本文着重讨论这种转变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古就是世界农业大国,“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主调,由此而形成的“重农抑商”的政治方针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一贯奉行的基本治国之策。“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重农抑商”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李悝变法,商鞅具  相似文献   

3.
<正>从战国时期兴起一直延续到清末的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适应了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增强自身实力,纷纷变法图强。“重农抑商”作为一种思想主张,最早是商鞅提出的。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实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而且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基本经济政策推向全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代的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曾领先于世界各国。然而,由于封建专制统治,近代科学技术却没能在中国产生。古时中国以农业为主,农业成了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重农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战国商鞅变法内容之一即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旨在发展小农私有制。西汉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后来又逐渐演化成“农桑为本,工商为末”,手工业被置于末业的位置。重农桑、轻贱工商不仅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行的政策,而且逐渐地成了人们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社会流动是社会的动态表现之一,按其向度可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两种方式。社会垂直流动即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从一个社会位置移到另一个高低不同的社会位置上。它是最普遍又最为人们所关注的一种社会流动。通畅、合理的社会垂直流动往往为社会筛选出大量的优秀人才,并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反之,狭窄、不合理或反向的社会垂直流动则会影响、阻碍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传统中国社会里,社会成员大致可分为士、农、工、南四个阶层。其中以士为首,以农为本,以工商为辅。由于封建社会里等级制度森严,尊卑分明,兼之小农经济下人们安贫乐道,安土重迁,因此社会成员的垂直流动很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成为社会成员实现垂直流动的主渠道和统治者维持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因此,我们可以而且有必要从社会垂直流动的角度剖析科举制被废除这一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6.
《史记·商君列传》云:“事末利及怠而贪者举以为收孥”。这就是商鞅变法制定的抑末政策。司马贞《史记索隐》注这句话说:“末谓工商也。盖农桑为本,故上云‘本业耕织’也。怠者,懈也,《周礼》谓之  相似文献   

7.
明代所谓“闭关锁国”“片板不许下海”的禁海法令背后并非由于“重农抑商”“重陆轻海”的文化思想封闭等原因,而是由于明代财政立法方面的缺陷导致的财政危机;禁海政策并非贯穿明朝始终,而是随着不同的经济动因变化而呈现不同面貌,其根源都在于明代财政制度所存在的天然缺陷;明初期的禁海政策只是为朝贡贸易作保障的临时性立法,其目的是弥补和挽救明初便面临崩溃的窘迫财政状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四民观起于春秋时期的管仲,即将民众按士、农、工、商四大社会职业来划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带有强烈的等级性、阶级性的传统四民观才真正确立。士为尊,而农则为立国之根本,商人则位于社会的最底层。面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四民观带来的心理压力,徽商将治生纳入传统的价值体系,对商农关系、士商关系进行改造,确立了新的"四民"观念。  相似文献   

9.
在《国语·齐语》中有“令夫士,群萃而州处……夫是,故士之子恒为士”一段话,《管子·小匡》中也有基本相同的文字。这里的“士”,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有人曾译为“士人”,而我认为当时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重农抑末”政策主旨的探讨,对封建社会中、前期抑末(抑商)进步说提出驳论,并对抑末政策产生、强化的原因进行了新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1.
论早期改良派的重商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等为代表的早期改良派,为了维护民族利益、通过对“重本抑末”、“重农轻商”等传、观念的批判,提出了“士商平等”、“商为国本”、“由商及富,由富而强”的一系列具有反抗外来侵略性质的重商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陶圣建 《新高考》2009,(10):29-30
【知识梳理】 重农抑商又被称为“重本抑末”,就是强调发展农业生产,限制甚至打击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具体说来,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中国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它具体表现为封建政府对生产和流通领域进行种种限制,以此促使百姓安于农耕。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重农抑商”是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王朝的一项传统政策。历代封建学者对这一政策一向是赞颂的。解放以后,史学界在热烈讨论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过程中,也认真讨论过“重农抑商”政策的性质,例如,郭沫若先生认为汉武帝实行的种种“重农抑商”措施的实质是打击工商业奴隶主,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因此西汉政权是封建性质的;而日知先生则认为“重农抑商”是奴隶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为在奴隶社会中农民的身分地位比商人要高,“重农抑商”“它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相互斗争的表现。”但是,当时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讨论主要是环绕着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探讨而进行的,并未对这一政策进行全面的历史评价。近年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史学界不少同志又重新注意起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来,纷纷撰文进行评论。有的认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不论在社会主义时代还是在封建时代都是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抑商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从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 ,清政府是否推行了抑商政策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问题。但是包括笔者在内 ,绝大多数学者都是用现代经济学理论来解释“抑商”所指内容的 ,忽略了当时决策者对抑商的认识 ,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重新探讨。历史事实是 ,明清时期人们把抑末、抑商看成是对商人收税 ,这是抑末、抑商内容的唯一所指 ,并不包含其他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唐大儒韩愈《读荀子》指出:“孟子醇乎醇者也”,荀子与杨雄“大醇而小疵”、“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乎!”并欲删削其“离于道者”,“附于圣人之籍”。认为在齐稷下学宫后期的学者中,与孟子等堪称老师大儒。韩愈以儒学传统着眼,认知荀况,难免不出于儒而胜于儒的荀子产生偏颇;但是,他对荀子书及荀况的历史地位给予充分肯定,张扬了荀子的思想,推动了荀子的研究。今存《荀  相似文献   

16.
男耕女织是汉族古代经济生活的主要特征之一。汉族的男耕女源于自然经济,西汉时,华夏民族发展、转化为汉族后,男耕女织的习惯和传统法典化,并产生了“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的“上农”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专题指导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经济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以及农业、手工业城市商业发展的情况。其中各朝采取的经济政策和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应视为重点内容,而各时期的赋税制度则为难点所在。 关于农业生产问题,要加深对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解:其一,许多王朝统治者都实行了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如西汉初、东汉、唐初、明初等),这是农民战争的结果,它迫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从而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历次农民起义的最重要的作用所在。其二,农业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步繁荣。明代中后期的生产情况就是典型的例子。其三,如何评价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政策。比如商鞅变法中就强调重农抑商,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主张“工商皆本”,孰是孰非?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将其主张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如此,我们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两种不同的经济思想在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都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献诗”之说见于《国语》。《周语上》:“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晋语》:“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谏于朝,在列者献诗”。“献诗”之说汉代人讲得更为具体:不仅有人献诗,而且还有人专业采诗,把“献诗”视为《诗经》的来源。“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  相似文献   

19.
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沿袭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而且对我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此笔者想通过对汉代前期(汉初——武帝时期)实行抑商政策的原因、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来评价这一时期的抑商政策。一、关于汉初实行抑产政策的原因: 第一,和汉高祖的经历分不开。汉高祖亲自参加了奏末农民起义,经历了楚汉战争,见到了秦朝暴政时的情景,知道不轨逐利之民的肆意活动将威胁到其封建统治秩序的恢复,如不对其抑制,则有碍于其他政策的  相似文献   

20.
《史记》是历史和文学巨著,而《货殖列传序》更是其中独具远见卓识的篇章。历经两千年的岁月,愈显出其思想的光辉。有胆有识,别开生面。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早在秦穆公时期,商鞅就实行奖励耕战的政策,奠定了秦国强盛的基础。到汉文帝时,贾谊认为许多人弃农经商,是“背本趋末”,主张“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人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指小工商),转而缘南晦”(《论积贮疏》);晁错也认为谷贱伤农,主张“务民于农桑”,“方今之务,莫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