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一代》2010,(4):22-23
上期讲到孔子的“慎言”。“慎言”,是人的一种品质。为培养弟子,孔子对“慎言”提出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2.
《下一代》2010,(5):22-23
语言之道三:忌言 前面,我们讲了孔子的“慎言”及对“慎言”提出的三项原则。孔子在生活中也有些“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孔子善于言谈却主张并实践“慎言”,这与他的思想、语言态度和所处的言语环境密切相关。本文对孔子“慎言”的原因和他的语言实践作出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孔子"慎言"论是基于对语言功能的认识,他主张言行要合德、合礼、合宜。当今多媒体时代语言污染、语言暴力现象严重和官员雷言雷语频出的情形下,重申"慎言"思想有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言语得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言语得体观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包括内容得体和表达得体两个方面。内容得体表现为:言语表达"约之以礼",立德,诚信。表达得体的内容有:"辞达"论,"文巧"论,"慎言"论。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言论中曾多次提到“言”的问题,其“言”论思想已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孔子的“言”论思想对现实社会文化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我们必须结合当前实际重新诠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7.
君子人格是孔子根据他所处的时代设计的一种理想人格,君子人格具有上达仁义、克己复礼、慎言敏行、文质彬彬等基本特征。孔子在培养弟子成为君子时,注重让弟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三省吾身、坚忍不拔,同时孔子也很重视以自身的人格影响、教育弟子。  相似文献   

8.
孔子──中国史学、东方史学之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确立作为“史学之父”的标准与条件的前提下,论孔子的史学贡献,认为中国史学之父是孔子而不是司马迁,并认为孔子也是东方史学之父。  相似文献   

9.
《论语》之“论”作“伦理”解、圆通解、“选择”解、“讨论编次”解、“编纂”解都是不对的,而应作“议”解。《说文解字》释“论”为“议”。《论语》、《孔子家语》、《孔子家语后序》和《汉书.艺文志》中的“论”也应释为“议”。《论语》之“论”的动作实施者肯定是孔子,而不是此书之编者。与《论语》同时代的其它著作中也出现了许多作“议”解的“论”字。“语”具有“言说”和“辩论”之义。《论语》书名之义就是:孔子的议论、评论之辞及其与弟子的言说、辩论之辞。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史学界将孔子的“克己复礼为仁”视为孔子站在没落权隶主贵族的立场,反对社会改革和进步的主要依据。本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这一看法的理论基础是“战国封建论”,而“战国封建论”并非学术界的共识;若从“西周封建论”出发,则可做出新的诠释,即“克己复礼”是符合春秋时期社会稳定和发展要求的正确思想,在历史上是有进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孔子及《论语》论师道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儒家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中国封建统治者封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还是中国师道理论的创始人,也是践行中国师道的楷模。孔子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仍然有许多内容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教育家,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40余年教学经历的教育大师。他在一生的教学中,所以能“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教学成果累累,与其“谈话法即问答法”的具体贯彻不无关系.“孔子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这个途径进行的(指谈话法,引者注)”。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孔子师生之间质疑问难的记录。“论,凡言语循其理,得其谊谓之论”;“语,与人相答问,辨难谓之语附.更是精辟地概括了《论语》的实质,也说明了谈话法在孔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试囹根据孔子谈话法这一重要的敦学形式和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仁爱”思想中其实已包含了“人生而平等”的人权思想。并且,孔子的人格思想是建立在。人”自身之上,推己及人,由此实现个人或群体的生存权,发展权等。显然,这种人权思想比西方的“天赋人权”论还要科学。因而,孔子的人权思想可以作为世界普遍接受的人权理论。  相似文献   

14.
吴锦 《文教资料》2006,(33):1-2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子路的“论志”。这次子路还反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的回答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另外,《韩诗外传》中还记载了两次孔子与弟子论志之事。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景山,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言者何期愿,丘将启汝”。于是各言其志…  相似文献   

15.
一、两人对艺的本质看法不同:1.孔子将艺术与“善”相联,柏拉图侧重谈它与“真”的关系。2、艺术形式在孔子处只获得附庸身份,柏拉图则从本体论角度凸显其独立性。3、孔子提倡“表现论”艺观,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摹仿”。二、两人都对艺的社会作用予以关注。但一个从仁学出发肯定情感,肯定艺术;一个依据理念论而否定情感,否定艺术。三、孔子“为人生而理论”,柏拉图除此之外也“为理论而理论”。由于中西化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思想在理论形态和特色等方面都体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16.
孔子在塑造自己的崇高人格的同时,为世人精心设计了理想人格模式。“士”、“君子”、“圣人”及“成人”是孔子所称道的具有内在联系而合乎“中道”的理想人格。孔子以所仰慕的“圣人”勉励弟子,以所乐道的“君子”人格规约弟子,以所推崇的“士人”操守要求弟子,以所描述的“成人”形象感召弟子,致力于探讨实现理想人格之路。孔子的理想人格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今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用“内圣外王”来概括孔儒之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丰富内涵中相互联系的两个侧重层面。在孔子那里,“内圣”──即内在的主观伦理修养论与“外王”──即外在的客观社会政治论是浑然一体的。前者,即“仁学”;后者,即“礼学”。孔子一向并重“仁”、“礼”,主张“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孔子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外在的等级制度、社会“名份”、历史传统与内在的伦理意识、道德要求、品格修养紧密联系起来,贵仁隆礼,不可分割。这正是儒学在起始阶段内容繁复而理论浑朴的体现。孔子以后…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 ,在他的“仁爱”思想中其实已包含了“人生而平等”的人权思想。并且 ,孔子的人权思想是建立在“人”自身之上 ,推己及人 ,由此实现个人或群体的生存权、发展权等。显然 ,这种人权思想比西方的“天赋人权”论还要科学。因而 ,孔子的人权思想可以作为世界普遍接受的人权论。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教育家,也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具有四十余年教学经历的教育大师。他在一生的教学中,所以能“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①,教学成果累累,与其“谈话法即问答法”②的具体贯彻不无关系。“孔子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这个途径进行的(指谈话法,引者注)”。③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孔子师生之间质疑问难的记录。“论,凡言语循其理,得其谊谓之论。”“语,与人相答问,辨难谓之语。”④更是精辟地概括了《论语》的实质,也说明了谈话法在孔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原始歌谣的产生与流传,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论事类”诗话,最早的“论辞类”诗话保存在先秦时期的历史要籍中。《尚书尧典》中舜和夔的对话,开“论辞类”诗话作之先河。《论语》中孔子论诗的记述是诗话中最早的系统的“论辞”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