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现时校园中很流行一种风气:认为孤独是一种“高雅”,是“独树一帜”,是一种“深沉”,表明自己“与众不同”;还有的人认为孤独是“一种境界”、“一种风景”、“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2.
反弹琵琶     
[一技] “反弹琵琶”是指写作中从某一习惯见解或传统观念的反面进行立意的构思模式。它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反弹”即从某一观点的对立角度来确立新见解,提出新主张。它能使思维不落窠臼,锋芒毕露,使章标新立异,别具一格。譬如,“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本来是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有人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之举虽不足取,  相似文献   

3.
师:苏轼曾曰:“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亦云:“文章最忌百家衣。”而求新求异最常用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逆向立意。我们来看看古诗中逆向立意的实例。(投影)  相似文献   

4.
王文建 《河南教育》2005,(12):38-38
“反弹琵琶”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它的意思是:当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正面批评.引导不能奏效的情况下.不妨来个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或许能够解决学生教育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有个成语,叫"反弹琵琶",意思是不按常规思维,有意跟它唱反调。你说好,我说坏;你说坏,我说好。这种说法,看起来似乎违反生活常理,不符合人的正常思维规律,但正是这些"违反生活常理""不符合人的正常思维规律"的事情,才成就了牛顿、爱迪生等这样的大发明家、大科学家。作文时,如能突破思维限制,跳出条条框框,独辟蹊径,就能写出不落窠臼的文章来;如果固步自封,抱残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味同嚼蜡,毫无生机可言。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滴水穿石’的启示”为题作文,有同学在构思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滴水穿石不可取,水要滴穿石头非一朝一夕之事,浪费时间;滴水穿石方式落后,穿石不一定要用水,可以用电钻、炸药等。老师听后,对这位同学新奇的想法大加赞赏,其他同学也顺从老师的意愿,教室里一片赞叹。同学们的表现和老师的大加赞赏引起了我的深思。探究这位同学构思的出发点,不难看出,他想与众不同,反弹琵琶,运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我在为孩子们善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而叫好时,也为他们因逆向思维易陷入误区而担忧。心理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  相似文献   

7.
古时候,孝顺的弟兄三人为他们的母亲做寿,席间,兄弟仨特地请受人尊敬的某秀才为母亲吟诵祝词。秀才思考片刻,当众高声吟了起来:“这个婆娘不是人——”拖出余音后随即停下来,  相似文献   

8.
“反弹琵琶”,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它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即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从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从而表达新的思想。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开卷不一定有益”、“不妨对牛弹琴”等,就属于“反弹琵琶”。作文时采用逆向思维进行构思,会为你打开一片新天地,使文章富有新意。  相似文献   

9.
反弹琵琶,是指打破常规思维的定势,和常规思维所指向的意义完全相反,独出心裁地去认识事物和评价事物。下面说说古今诗人是怎样反弹琵琶铸造新意的。一、同样是写秋天,战国宋玉在《九辩》中写道:"悲哉秋之为气兮,草木寥落而变衰。"唐朝杜甫在《登高》中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  相似文献   

10.
袁海福 《现代语文》2005,(2):116-117
作文需要创新,忌讳雷同。清人方东树曾说:“去陈言,非止字句,先在去熟意;凡前人所已道过之意与词,力禁不得袭用”(见《昭昧詹言》卷九)。这里说“力禁”,对中学生来说要求是高了些,但由此可见新意是衡量文章的重要标准。文章要出新,关键在内容。内容的出新主要是文章要有创见和创造性。而如果作者陷入思维定势,就势必千人一面,众口一辞。在这方面,中学教师最有体会,要学生写一篇《学贵有恒》的文章,都是首先提出论点,然后正面列出论据,比如李时珍、马克思等,再就是反面例证,比如,宋代的方仲永,最后来个结语。这种文章写一百篇,与写一篇没有…  相似文献   

11.
如今的90后、00后,对一切的庄严肃穆都能嘲讽戏谑,如"赖床是对周末最起码的尊重""人生的悲哀就在于,当你想两肋插刀的时候,却只有一把刀";更有"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翻白眼""如果命运扼住了你的咽喉,那你就挠它的胳肢窝"之类的无聊调侃。或许两三句"名言"的创造仅供娱乐,但如果对中学生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思维加以合理引导,说不定在写作中能巧妙翻新、出奇制胜呢?细  相似文献   

12.
李斌 《同学少年》2009,(10):8-8
"反弹琵琶",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它是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即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从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从而表达新的思想。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开卷不一定  相似文献   

13.
反常,就是与常规思维定势相悖,借助于逆向思维,取其相反的视角进行思考,捕捉反其常情、常态、常规、常理之道而创设的人物、事件、现象、观点,打破常人和世俗的定见和定论,让人物的态度、性格情节的发展出人意料。看似逆反人情,悖于事理,但却有另番风情之妙,从而产生出比正常手法更为强烈的感染力量的写作技法。  相似文献   

14.
鸡和猴.本是两个毫不相干的动物.而为什么却有“杀鸡给猴看”的典故呢?据说很久以前,人们根据“猴子惧怕血红”的天性.摸索出一个台服猴子的妙法。称为“杀鸡给猴看”。当精明的猴子窥视到流着鲜红血液的小鸡无论怎么哀鸣惨叫、垂死挣扎.终不能重获新生的悲惨场景时,为使自己免遭此“鸡运”。也只好乖乖听话了.情愿受主人的调遣。这也是猴子的“识时务为俊杰”之处.  相似文献   

15.
不少的成语、格言、警旬、寓言等,往往以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而为人们津津乐道,口耳相传;但不能否认,其中有一些所揭示的哲理确实带有一定局限性,因而受到了人们的“非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弹琵琶”。“反弹琵琶”指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反弹琵琶”,通俗地讲,就是唱反调,即提出与一般人相反的观点。但是,反弹琵琶不应被理解为是钻牛角尖、是诡辩,它必须以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先进的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反弹琵琶”有两大要义:一要“反”,就是对焦点话题进行反思和批判;二要“弹”,“弹”是基于批判而又超越批判的创新,是基于理性思考的言语实践。只有在“反”和“弹”的统一作用下,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锤炼和提高。一、从原点出发在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一课中,教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大壮想摘校园里的花,别人劝阻,他还振振有词:“我爱花,所以我摘花。”如果你在现场,该怎样辩驳大壮呢?接下来,教者以大壮的身份与学生展开了辩论。  相似文献   

18.
董久铭  邓扬忠 《教师》2013,(6):99-100
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逆向思维立意的过程就是打破常规,从新的目的出发,从新的角度着眼去对题材作深层次的透视而获得其社会哲理的体悟过程,它能使作文的材料"平"中见"奇","奇"中见"深"。  相似文献   

19.
通常的教学思维是从课文到作文,也就是教师在讲授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着写作文,学生以课文为范文,依照课文的模式去写作文。可大多数学生不知从何写起,久而久之,学生怕作文,离课文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改革中,从抓办学效益、人才质量、学风建设等方面进行"反弹琵琶",以"反弹"促"正弹",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