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报风范的落脚点在其影响力和公信力.报纸的宣传可分为日常新闻宣传和重点新闻宣传两大块.日常宣传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发生和必报的新闻,属于常规动作.重点新闻宣传则是在日常宣传基础上的策划和提升,应该属于自选动作,它体现了报纸宣传的水平,是提升舆论影响力的关键所在,也集中展示着报纸的风范.  相似文献   

2.
郑立波 《青年记者》2012,(10):63-64
大报风范的“大”应怎样体现?我认为,落脚点在影响力.影响力是媒体追求的终极目标,没有影响力,大报风范就无从谈起. 新闻媒体要具备大报风范,最主要的衡量标准有两个:一是政治影响力,二是平民影响力.所谓政治影响力,主要是指媒体对社会生活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的影响;平民影响力,主要是指媒体的发行量大,受众面广.体现大报风范,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3.
大报小报之别,不在开本,而在品质.品质之于媒体,犹如品德之于人类.由此我以为,大报风范的核心价值在于报纸品质,报纸品质的核心价值在于公信力.体现大报风范,是职业约束,也是社会要求. 一、出以公心最重要.写一件新闻,动机当然是它本身所具有的新闻价值.但是越来越多的报纸和记者却以经营压力为借口,将利益——包括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凌驾于新闻价值之上,或肆意吹捧,或恶意批评,显失客观,丢弃公信.  相似文献   

4.
都市报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在求大,做大影响力,做大发行量,做大市场,做主流大报,等等.大报风范,与都市报的自我求大,有其共同之处,但无论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明显不同.对都市报来说,大报风范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一是要坚持党性原则,有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就是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这与都市报注重为读者服务,追求贴近读者,其实是一致的.都市报以自己的新闻方式实现党的根本宗旨,关键是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5.
"全国百强报纸"(大报)信息丰富、文化含量高,它是培育有文化、有素质国民的老师;推进文化繁荣,实现文化慧民、文化中国与全领域推动科学发展,大报是引擎。因此,大报不能粗放,必须用心生产。科普品质关系大报文化质量,文章细部质量关乎大报文化水平,权威、强势的媒介——大报理应处处有文化、有品位。文章闪失颇多,将拉低大报的阅读率、影响力与利用率;办大报,不能"泼笔",应"工笔",细琢细磨文稿乃提高大报文化品质的要素与内需。  相似文献   

6.
农村大众报提出,今年要突出办报本位,以“全力提升影响力,实现发展新突破”为事业发展的主线,把体现大报风范作为提升报纸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并以报纸影响力的新突破,进一步提升农村大众报的推动力和竞争力.一是唱响主旋律.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党的十八大和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的重要一年,是我国经济政治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  相似文献   

7.
刘明洋在2012年第4期《青年记者》刊文表述,大报风范的提出,是傅绍万同志继“新闻强报、特色立报”“以人为本做新闻”“全方位提升舆论影响力”等提法后,对于现阶段新闻传播的更深入思考,是一个带有深层次理念和价值的思路。从某种程度上说。“大报风范”也是对以往各种提法的深化和概括,包容着以前的一些内容,符合新闻发展的要求,符合新闻传播的规律。在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条件下。这是培育新闻竞争力。实现公信力、权威性、忠诚性等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姜克俭 《青年记者》2012,(10):61-62
一、何为大报风范 首先从外延上要明确,集团所倡导的大报风范不仅仅是大众日报风范,它是指大众报业集团的风范,不仅体现在包括大众日报在内的各报、刊、网之中,也体现在集团内各部门、各公司的作为之中.概括地说,集团倡导的大报风范,对外是一种集体符号、一种文化标识;对内是一种办报和经营理念,是集团文化、精神与意志的凝炼.大报风范的内涵集中体现为以下四点:首先,大报风范体现为对党和人民负责的大报责任.其次,大报风范体现为不甘人后、勇立潮头的胆魄.再次,大报风范体现为专业精到的职业精神.最后,大摄风范体现为大气、道义、亲和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12,(10):58
越是社会转型期,越是改革攻坚期,越需要新闻媒体做好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舆论工作,新闻媒体的责任也就更加重大。承担大责任,需要大风范。1月17日,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在部署集团2012年工作时提出,新闻宣传要体现大报风范。前不久,集团编委会举行了大报风范专题研讨会,党委  相似文献   

10.
讲求大报风范,不仅仅是大众日报,现在已经延伸到以大众日报为旗舰的整个大众报业集团.大报风范,内涵丰富深刻,不仅是集团优秀文化的外在呈现,而且事关集团事业发展大局和走向. 对于沂蒙晚报和鲁南商报来说,在继承优良传统、讲求大报风范方面,更是责无旁贷,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受新媒体冲击,报纸日子吃紧.一是经营收益的提升越来越难,二是舆论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难.两难中,后者更紧要,因为报纸吃的就是影响力这碗饭,没有影响力,追论发展?为提升舆论影响力,报纸都在努力.就纸版内容而言,近年最为报纸挣分的招数,一是新闻本土化、深度化,二是评论日常化.  相似文献   

12.
张弢 《新闻爱好者》2007,(10):23-23
在我国的文化语境中,"大"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气度,是一种风范,是一种霸气。庄子的"鲲鹏展翅九万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让人终生难忘。同样,报人都以追求"大报"为目标,以办"大报"为荣,报社都希望跻身大报行列,但大报要有"大"风范、"大"气魄和"大"魅力。笔者在阅读近两年《大河报》的过程中,把其做"大报"注意做"大"标题,归纳为五个方面,即真、诚、情、容、境。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舆论格局下,评论依然是党报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主流大报上有一块独立的评论阵地非常重要,从《人民日报》观点版取得的成效来看,需要这样一种与大报权威性和影响力相匹配的有分量的新闻传播样式。  相似文献   

14.
齐鲁晚报按照"主流报纸,主流报道、主流影响"的既定报道方针,通过体育赛事报道凸显"舆论引导力、思想判断力,品牌影响力",在第十一届全运会报道的规模,形式、内容,效果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基本实现了全运报道立足全国、面向全国、影响全国的既定目标,成为全运报道的众多亮点之一,凸显了主流报纸风范,担好了东道主重任.齐鲁晚报在以下方面实现了创新:  相似文献   

15.
荆成 《青年记者》2012,(10):66-67
傅绍万同志在部署今年集团工作时,要求集团媒体继承优良传统、讲求大报风范,并从讲责任、守精神、树形象、重实践等方面对大报风范作了阐释.前不久集团党委常委学习议事会,集团领导专题讨论了新闻规范和大报风范.学习集团领导的讲话,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历史看.在大报70年报庆整理史料时,个人最大的一个疑问就是,什么造就了大众日报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6.
武大新闻学院吕彬教授如此评价本报改版:疏朗、清新、端庄、大气。我认为.这是从报纸的视觉呈现上,对集团领导提出的改版的总体指导思想“党报品质、时代气息、湖北特色、大报风范”的一种诠释。这种评价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鞭策,也是我们湖北日报版面设计今后一段时期所应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受众取向的细分多元,媒介形式的花样翻新,使得一个注意力分享时代正在来临。由此,根据各自利益和兴趣选择不同媒介,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系,受众也变得更加趋向分众化、小众化,“长尾理论”在媒介产业领域的效应愈发鲜明,这些都逼迫着媒介在精准定位上苦下工夫。与此同时,由于选择更加丰富,受众转移成本的大大降低,都无疑宣告新闻产品易碎性的特点不止限于时效一个方面,任何一种媒介的受众粘合度都在减弱,生命周期被大大压缩。在此情形下,与“百年大报”相对应的“小众”报可能将大量应运面生。然而,小众化报纸并不因其“小”,而在品质上大打折扣,它同样具有纸媒的所有属性,同样需要大报风范,具备相当的舆论影响力,惟其如此,才能吸人眼球,赢得市场生存空间。我们尝试以这一视角,重新审视《第11届全运会会刊》这份“寿命”仅仅只有17天的临时性“小报”,或许会有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大小媒体数不胜数,仅北京地区就有255种报纸,约占全国的13%。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强势媒体如云,大报获得的新闻线索多,稿件影响力容易增大;较专业化的行业报纸由于受众有限,市场认知度小,做起新闻来比大报难度要高很多。  相似文献   

19.
媒体是报业集团发展的根基。舆论影响力,是报纸产业的核心。当前,舆论影响力突破面临新的契机。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做新闻,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从政治政策上为我们提供了搞好突发事件报道和舆论监督报道的依据,为我们实现舆论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强大的舆论影响力,是每一张有理想、有抱负的报纸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也是一张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所在.十几年来,半岛都市报秉承不断创新的办报理念,知名度、美誉度快速提升,可以说形成了较强的区域影响力,并依托这种影响力,实现了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势变事亦变.当前,舆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新兴媒体来势汹汹,纸媒竞争愈发激烈,同质化竞争趋势日益显现;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普及,读者的审美标准和阅读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对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的舆论环境下,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实现舆论影响力的新突破,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