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之”取消主谓独立性的作用郭蕴璧,岳培亮“之”在古文中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但我在多年教学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其中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相对扎实的学生,其实并不真正懂得古文中“之”字作用中所谓“取消主谓独立性”的含义,以至能够形象地土理解“之”的这...  相似文献   

2.
秦世英 《中学文科》2007,(12):95-95
中学生学古文,必须在读懂在基础上才会开口提出问题。否则一切免谈。所以古文的教学不仅要解其“惑”,还要“习其句读”。解“惑”必须要在“习句读”的基础上。只有读懂了文章才能发现问题所在。因此语文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读懂课文,学生只有先“习其句读”,然后才能自得其“道”,自解其“惑”。为使学生在课堂开口提出疑惑,解决疑惑,在古文教学中我把古文分成三大类:叙事、写景、议论,进行教学,效果相当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闻达 《辅导员》2009,(20):15-15
中考语文试卷一般包括“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而古文翻译又是古诗文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大致分值在2~4分,加之越来越多的省份中招题目中逐步出现课外古文阅读的倾向,所以,古文翻译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那么,怎么才能快速准确地做好古文翻译呢?  相似文献   

4.
<正>一、趣味合一:在诵读中“得意”“得言”“得法”(一)在正确诵读中“得意”学习小古文的第一步,一定要认识小古文中的文字,要将每个字都诵读准确,注意有的字在古文中和现代汉语中的读音是不一致的。除了掌握古文中正确的文字读音以外,还要掌握诵读的情感。只有掌握了正确诵读的要领,才能够准确地在诵读中“得意”,即准确地掌握古文表达的意思。才能进一步在熟练诵读的过程中,理解古文表达的内涵。学习《铁杵成针》这篇小古文时,  相似文献   

5.
集中论述唐代古文运动对前代文章的取舍问题,指出韩柳对前代古文取舍时将“明道”和“作文”分开是古文理论进一步成熟的标志。韩柳以前的古文家就是未能解决好“明道”与“作文”之关系,才使古文革新未能收到应有之效。  相似文献   

6.
古文家方苞盛称欧阳修的碑志文“摩《史记》之格调,而曲得其风神。”(方苞:《古文约选凡例》)这不仅在一般意义上肯定了欧阳修碑志文的成就,而且指出了欧阳修碑志文的创作与《史记》的联系。方苞的评断并非过誉之辞。碑志文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一直到欧阳修的笔下,才充分显示出传记文学的特征,才能当之无愧地步入传记文学的范  相似文献   

7.
武汉之行,确是一次“文化之旅”,读楚地,读楚风,读楚人。 接到“‘国培计划’骨干班主任培训”的通知,因有一份寻觅古文人的欣喜而早早来到了武昌。  相似文献   

8.
借代。借代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布衣”代平民百姓.“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万钟’’代高官厚禄。我们必须了解古文中借代的大致情形,翻译时把所代称的事物准确地译出来,才能保证不出差错。  相似文献   

9.
快乐     
“要考古文了!第五单元的古文!”“是吗?《桃花源记》我还不会背呢!”“什么?你还不会背!弱智!”……  相似文献   

10.
今年高考作文满分作品《赤兔之死》近日被吵得沸沸扬扬。拜读之后,觉得作为一个高三的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实属不易。首先对于如此宽泛无边的命题能够想到这么独特的角度,其次古为今用之巧妙、行文之简练、结构之流畅、拟人手法运用之自然,专业的写家也不过如此了。慨叹“后生可畏,我辈不可媲美”。但是,《赤兔之死》之后,便刮起了“赤兔马”旋风。先是书店古文书籍热销,害得伙计一天得进三次货。再是家长们争相聘请家教给贵子补习古文基础,说是今后古文吃香了。事才不过一月,《赤兔之死》之炒作已变成高考劲吹“文言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何慧浙 《教书育人》2007,(5):110-111
文言文的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难关。如何突破阅读中的难关,迅速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这就需要掌握一种省时、简易、科学的方法来突破难点,举一反三。前人培养阅读古文能力的方法是熟读成诵,在熟读成诵中加深理解,做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多读多背的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对古代语言的感性知识。除此外,还可以有哪些方法?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学生阅读古文的难点。  相似文献   

12.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6):I0001-I0004
韩愈研究五《原》的创作与道统的确立———兼论韩愈阳山之贬与文风之……变刘真伦(1.1)韩愈先祖占籍迁徙流变与韩愈里籍考………张清华(1.7)“是”与“异”:韩愈文论的核心………………刘振娅(1.12)先生伟绩传青史万古民怀逐鳄恩———也谈韩愈寓潮功…………………绩杨子怡(1.16)试论韩孟联句诗………………………吴在庆,赵现平(3.1)韩愈散文分期意义之探讨……………………王基伦(3.6)从《听颖师弹琴》的争论看韩诗的复古文化内涵……………………………………………吴振华(3.15)韩愈“古文”中的“骈文成分”………………付琼(3.20)韩愈…  相似文献   

13.
宋初的行卷古文存在“立则”和“开道”两种倾向。前者以王禹偁等人为代表,他们的古文多以“六经”为准的,试图为君臣定制定行为准则,展现出欲为帝王师的姿态。后者以柳开、张扶等为代表,试图希望以古文言说天地之道及仁义礼智信等“儒行”,继而使自己的古文获得与“六经”同等的地位甚至超越“六经”,达到成为“圣人”的目的。张扶等士子抱有“言天地之理不当使人易度易揣测”的想法,力图以古涩之语生成深奥的意义。把握这两种倾向,对于今人窥视当时的文坛以及理解“传道明心”等古文理论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文以“道”为灵魂,因而“道”的涵义的丰富,亦必对古文艺术风格之形成产生影响。从韩愈的作为文化价值之善的“道”,到欧阳修的合乎自然人情之真的“道”,再到苏轼的作为美之渊薮的“道”,是道学内涵在唐宋的逐步完善和发展过程。作为唐宋古文运动之主将,此三者的散文风格与其道学思想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舍的关系,并深深地打上了各自道学思想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在古文里,“之”字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用法复杂,变化较多。正确地掌握“之”字的各种运用规律,准确地辨析它在具体句子里的词性、含义和语法功能,对于阅读和教好古代散文,都是必要和有益的。古文中的“之”主要作代词、动词和助词。其中作代词和助词的机会最多,用法也复杂;而作动词的机会较少,用法也较简单。  相似文献   

16.
古文释译是沟通古今文化的桥梁,是批判地学习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必由之路。不仅古文水平较低的人离不开此道,就是古文水平较高的人也离不开此道。古文释译有其自身规律,“识辞例”即为其一。“识辞例”即“属词之例”,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它包括构词法、词法、句法等。“属词之例”的重要性前贤多有述及,高邮王氏父子在训释古文中就立下了开创性的功勋,他们在自己的的著述中多有实践  相似文献   

17.
“札”,古文义为“木简之薄小者”。古代人写字写在木片上,较狭较小的木片就叫“札”。“札记”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只言片语。  相似文献   

18.
朱氏论古文以韩愈为本,辅以李翱。认为古文之道正大重厚,学古文者立心必须端正;治古文应善养气,不求速成,宜操节小作。他不满桐城派的肤浅,主张“淡朴淳古”,文章有阳刚之美。朱氏古文不足处,一是“实用少”,二是“取资未广”,此外,有时邻于艰涩。朱氏再传弟子候官龚景瀚、光泽高澍然最著名。朱氏在闽北形成的古文流派,兴衰得失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9.
施 :王老师 ,您好 ,很高兴今天能请您来谈一谈中学语文教育中古文教学的问题。王 :不用客气。施 :我们知道古文学习是中学语文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可是很多中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古文的时候 ,会产生一种“畏难”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们很难对古文产生兴趣 ,对后来进一步深入学习也是一种障碍。您能不能谈一谈怎么才能帮助他们克服这种“畏难”心理 ,比较快地培养起学习古文的兴趣呢 ?王 :学生“畏难”心理的产生是因为古文的表达方式和我们现代文的表达方式有很大不同 ,理解上有一定障碍。任何事物的学习都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古文…  相似文献   

20.
“互文见义”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表达方式,只有掌握了它的句式结构特点和句意的内在联系,并注意与“对文”的区别,才能准确理解古文,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