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史与论的结合上,对近代对立的崇高和崇高型艺术的定义、内涵、与古典和谐美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崇高和美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逐一作了论述。全文在此基础上,结合东西方艺术的历史状况,进一步论证了美学史上追求对立的崇高理想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张平的叙事风范,在“晋军后”时代的山西作家群里,最具“主旋律”特色,这一点,秉承了“山药蛋派”老一辈作家紧扣时代脉搏,为百姓立言的创作品格;同时,他的叙事,在同代山西作家群里,又最富激情个性,这一点,与老一辈和同辈山西作家风格迥异。两点的结合,构成张平叙事风范突出的美学特征——追求阳刚美、崇高美。这种美学特征的追求,植根于黄土文明的腹地文化,在后现代文化的不断浸染中,凸显着“抵制场”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崇高的追求     
这几年,我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既教书又育人。我觉得,首先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热爱我们的专业,热爱我们的学生,是我们为事业献身的第一步。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专业,我们就会孜孜不倦,刻苦钻研,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这个过程,是逐步提高自己素养的过程,也是为教育事业贡献我们才智的过程。我们不少老教师,回忆刚踏上课堂讲台的时候,是多么幼稚,多么贫乏,如今,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师范毕业的年轻教师,觉得满足于在农村教小学,做一个“孩子王”,是没有积极向上追求的表现。于是他便埋头复习功课,等满了两年教龄后再去考大专院校。  相似文献   

5.
大学应有崇高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社会拂面而至,知识经济悄然兴起。大学正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普及化”。大学的功能与地位从未像现在这样凸现。为了适应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大学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和程度不断地变化着、改造着自己。大学是常变常新的,大学是多姿多彩的。大学到底该变成什么?大学追求什么精神?大学应有什么作为?大学怎样才能既有高尚行为,又有崇高追求?这是每一位大学人始终面对,不得不经常思考的基本问题。这里也想谈一谈对大学的认识。一、大学定义有特指大学是思想最活跃,最富创造力的学术…  相似文献   

6.
信恒 《学子》2003,(2):9-9
“让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有崇高的目的。”这是曾经激励过一代学子的格言。不客气地说,当代学子似乎缺少的正是一种激情和高尚。所以,在重申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理应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出反思。追求崇高和卓越,才称得上是时代的英雄,生活的强者。勿庸讳言,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尤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常常是老生常谈,流于形式。这固然是使学生觉得理论说教“高、空、大”的客观原因,但从主观上讲,我们之所以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7.
追求崇高,追求卓越是研究生教育的理念.依此应培养研究生三种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处理好教与不教、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佚名 《科技文萃》2004,(6):40-41
白求恩精神写进丹青史书,力透纸背,濡染了一代又一代白衣战士.他们把成为白求恩那样的人、做白求恩那样为民爱民的好医生,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钟南山、汤钊猷、王撷秀、任继学、易为民等一长串"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他们正是站在众多默默无闻的白衣战士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背景下,教师作为学生和公众心目中的道德楷模,应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坚守纯洁的精神家园,坚持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提高法律意识,学法守法依法执教,要心存敬畏之心,严以律己、以身立教,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相似文献   

10.
1986年7月,风景如画的桂林,1000多名教师济济一堂,专心致志地听江苏特级教师王元的语文示范课。 他那悦耳动听、圆润纯正的普通话,他那工整俊秀、结构美观的粉笔字,他那繁简得体、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他那端庄大方、潇洒自如的仪表风度,无不令人敬佩喝采。人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祝贺他的  相似文献   

11.
呼唤崇高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唤崇高美刘荣林崇高美应成为文学的主潮,文学的足音应该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心声律吕谐和。在反映生活的过程中,去观照宏伟壮阔、森幽险远,去表现俊杰的思想、崇高的情感和非凡的向上力。这种对生活节律的呼唤不仅符合人类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人们审美习惯和审美追...  相似文献   

12.
<正> 在美学中,美是最基本、最中心的范畴,但由于美的具体形态和它们审美特性的不同,还有其他一些范畴,如崇高与优美,悲剧与喜剧、丑等。什么是崇高呢?有人说它是“艰难的美”,有人称之为“伟大的美”。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如果用简单明瞭的语言来回答,把两者综合起来,可以说:崇高是艰难而伟大的美。  相似文献   

13.
执著的追求崇高的信念○李盛光(全国教育系统劳模临川二中校长)编者按:我省教育系统向宜黄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吴荣兰学习的活动正在深入开展,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通过阅读本刊今年第5期率先推出的长篇通讯《描绘壮美的人生画卷》以及聆听吴荣兰先进事迹报告团的演讲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中西文化关于崇高的不同理念,认为西方崇高美学的突出特点是"冲突"性,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自然事物是西方崇高美学的主要关注对象。中国文化中不乏这种崇高,但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更注重人的崇高,而且更强调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把中西两种崇高进行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崇高美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敬意",自然的崇高美产生的条件是"力量";人的崇高美产生的条件有两个:"力量"和"善"。  相似文献   

15.
这一辈子与西藏民族有着解不开的情结,我一直在心里默默提醒自己:援藏工作没有期限,为了西藏的明天,无怨无悔地奉献一切,办好让西藏人民满意的学校是我的最高追求!1979年春天,而立之年的我听从组织的召唤,作为援藏干部,离妻别子奔赴高原,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隆子县任区委书记,后担任扎囊县委副书记,分管党务和教育工作。当时,藏民的孩子很少有读书的机会,一个乡仅有一所初级中学,设备简陋,学生坐在地上听课,手中的石板做纸张簿本,老树根和颜料拌和成的水做笔与墨汁……此情此景强烈地触发了我心中的责任感,打定主意多留下几年,为援藏事业多…  相似文献   

16.
“崇高美”是教学过程中文与道的凝聚,是崇高思想感情的熔铸和升华,是教师凭借卓越高超的教学艺术所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的能使学生心灵受到熏陶感染、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艺术境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崇高美,对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从以下两方面去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康德崇高美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崇高的内涵来看 ,康德把崇高分为客体的崇高、客体表象的崇高和心意情调的崇高 ,揭示了崇高作为审美范畴和审美客体的客观性 ,弘扬了崇高的主体性。从崇高的根源来看 ,康德把崇高的根源归因于主体的内部机能 ,试图克服崇高事物的巨大威力与主体恐惧心理的矛盾 ,分析二者的对立与统一 ,不是统一于崇高事物 ,而是统一于主体的内部机能 ,从而凸出了主体的勇气、力量和自我尊严感 ,也倡导了主体对客体的超越。康德还深刻地揭示了崇高的心理机制 :由崇高的事物审美感官难以把握产生痛感理性观念引导想像力自由驰骋掌握崇高的事物产生崇高感。康德的崇高理论代表了德国古典美学崇高理论的最高成就 ,为现代崇高理论的发展作了坚实铺垫。  相似文献   

18.
19.
对于《九歌》风格的评价,历来楚辞学界都较趋于一致,那就是:散发着浓郁感伤气息的优美。诚然,就《九歌》的部分特质而言,它是浪漫的、自然的、绮靡的、感伤的,诸特征和优美的表现形式无不—一吻合。但笔者以为,这种吻合,仅只是表层的吻合。如果深入到《九歌》的底蕴,那么,我们将会惊奇的发现,和优美相反,《九歌》内在的风格却恰恰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中国的师德建设要与时俱进,突出其创新性和崇高性。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要求教师刻苦治学,并具有渊博学识,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诲人不倦、无私奉献,面对金钱价值观和享乐化倾向的冲击,不应向兽性沉沦而是向灵性提升;教师应爱生如子、以人为本。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育崇高的具体体现。师爱的现代解读呼唤教育理念中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人本意识。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良好自我形象塑造也是追求崇高的一种表现;教师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教育创新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创新人格的教师;教师应乐群团结、互助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是现代人的重要特征,也为教育工作者所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