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义是决定说话者选择哪种动词虚拟式的主要因素。为了方便比较,可以将把动词虚拟式分为两大类型——be型和非be型。两种虚拟式在语义和语用上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基本结构为NP1+BE+NP2的同义反复结构,研究发现同义反复的意义推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涉及NP2意义与功能的变化,其工作机制为转喻—隐喻连续体。意义上,转喻的"视角化"使NP1实现动态的语义选择;功能上,范畴隐喻使NP2完成跨范畴映射,可以充当形容词角色。  相似文献   

3.
王惠丽 《海外英语》2014,(14):275-277
同义反复的句法结构是,A即A,具体而言,在同义反复的语言结构中,同一个单词或者词组既充当主语又充当宾语。这种语言结构和属于语病范畴的语义重复截然不同。前者并不是简单的语义重复,它包含的弦外之音依赖于听话者进行语用推导而得到;后者则是语义的简单的堆砌。基于以往对于同义反复的相关研究,本篇论文进一步讨论同义反复结构的用语推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逻辑学家、修辞学家、语言学家等都对有关同义反复话语的解读提出了各自的观点,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转喻理论对同义反复话语进行阐释,可以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以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理论为指导,分析了以往一些省市中考英语真题及练习题中的同义句转换,并揭示出其中蕴含的语法隐喻现象。以语法隐喻为指导来设计初中英语同义句转换题型,可以把语法隐喻循序渐进的引入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丰富学生的英语表达,扩展词汇量,提高外语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于句型AisA,如单从字面去理解,只是简单而无意义的重复,但事实上,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合作原则,用会话准则和言语态度等理论对其分析可知在句子表面结构之下隐藏着一定的暗含的会话含义。根据语境,该会话含义或者语义上扬或者语义下抑:当会话含义属于语义上扬的情况时,根据语境说话者的言语态度可能是崇敬、欣赏、赞同。当会话含义属于语义下抑的情况时,根据语境说话者的言语态度可能是不满、痛恨、失望等。  相似文献   

7.
同义反复,又叫同语、重言等,是一种特别的话语表达方式。从句法上看,其谓语动词一般使用BE,即“是”,整个表达结构为SVC,且主语与补语完全同形,在语用上却能传达各种含意,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下对汉语中名词性同义反复的典型结构“名词(短语)+是+名词(短语)”的句法和语义特征进行探讨和解读,可说明语言和文化含性对构式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于句型AisA,如单从字面去理解,只是简单而无意义的重复,但事实上,从语用学的角度运用合作原则,用会话准则和言语态度等理论对其分析可知在句子表面结构之下隐藏着一定的暗含的会话含义。根据语境,该会话含义或者语义上扬或者语义下抑:当会话含义属于语义上扬的情况时,根据语境说话者的言语态度可能是崇敬、欣赏、赞同。当会话含义属于语义下抑的情况时,根据语境说话者的言语态度可能是不满、痛恨、失望等。  相似文献   

9.
当代生物学哲学对选择解释的同义反复问题的研究有三条进路:怀疑自然选择原理的科学地位、重新定义适合度和选择的概念、放弃科学理论结构的正统观点。这三种研究都不能彻底解决同义反复问题。当被作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运用工程分析的方法来定义时,选择解释都不是同义反复的。当用实际的后代数量来估计适合度的值时,对种群构成变化的选择解释并不产生同义反复;而对具体个体的存在进行选择解释就是同义反复的  相似文献   

10.
同义反复是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中,由不同词语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用现象,主要涉及到词与词之间的同现关系。通过对汉英词语搭配中同义反复现象的对比,了解该现象在两种词语结构、中的差异和原因,从而可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两种语言在形式相异下的语义对等。  相似文献   

11.
刘雨 《林区教学》2011,(1):61-63
对认知语言学领域的莱考夫认知隐喻理论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作了较全面的介绍与比较后得出结论:虽然语法隐喻和认知隐喻两种理论各自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基本思想,即都承认隐喻是一种语义现象,都试图解答隐喻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意义这一核心问题,两种隐喻理论在运作机制上的差异恰恰是对各自隐喻研究的互补。  相似文献   

12.
林忠 《绥化学院学报》2008,28(2):127-129
生成语法将英语构式“NP+BE+NP”解释为“同义反复”;语用学从“量”准则的角度认为整个构式的意义是会话含义;文化语义学将其解释为该构式具有文化与语言个性,他们不一定在所有语言里具有同样的表达式,并企图用“语义元语言”来描写该构式。这些解释都没有关注该构式的意义特征,对产生构式意义的内在过程没有触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以对该构式的语义、句法与功能特征做出统一的解读,它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非范畴化的结果,其内部机制为认知转喻,最后从英汉对比的角度探讨了其在汉语的对应表达。  相似文献   

13.
罗茜 《文教资料》2010,(20):42-43
本文分别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隐喻进行了比较。二者具有不同的讲究方法和目的,但并非一个优于另一个而是相互补充。从多维度去研究隐喻,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和解释隐喻。  相似文献   

14.
隐喻已经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学术上存在着认知隐喻和语法隐喻两大主要隐喻。它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隐喻。本文客观地从隐喻的本质、工作机制、语义特征对这两种隐喻进行初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隐喻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隐喻是我们探索、描写、理解和解释新情景的有力工具.以隐喻手法表达“比较”语义,在语用上就形成了含有隐喻机制的比较句.本文以隐喻干预的三个不同层次为切入点,初步探讨隐喻干预机制在比较中的运作.二者可以组合、渗透.对比较句的研究从语法句式切入,拓展至语用及认知层面,将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反复修辞格在英汉语中都有大量的运用。从语言单位角度来说,“反复”可以分为词语反复、短语反复和句子反复;从句子结构形式来看,又可分成紧接反复和间隔反复。由于英汉语两种语言的差异必然在翻译中反映出来,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做出相应的变通。  相似文献   

17.
隐喻和反讽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比分析了隐喻和反讽的异同之处。同为修辞格的隐喻和反讽都是间接表达言者真意的有效手段;使用隐喻和反讽的相同原因很多,主要是为了遵循礼貌原则;此外,两者均违背了会话合作原则等语用理论。而两者间的差异显著存在于文体特征、理解过程和语用功能方面。  相似文献   

18.
人际语法隐喻理论最早由Halliday提出并被视为功能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美国的《奥普拉脱口秀》和中国的《杨澜访谈录》为研究对象,从人际情态系统的角度比较中美访谈类节目中的交际话语,研究发现两个节目在主客观取向系统、情态的三级量值、归一性等几个方面都存在异同点:两种语言都存在情态隐喻的用法,但英语主观显性的表达多于汉语,较多体现隐喻的高情态值,表现形式多样化;汉语则倾向于表达低情态值,情态表达更具抽象性。通过研究,人们对中美访谈类节目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人际语法隐喻理论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为人际话语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英汉俩种语言虽然在词,词组以及句子等各个不同层次上均有同义重复,但形式与内容却不尽相同,如同义重复在英汉俩种语言中都可以作为构词法构成新词,但汉语同义重复的形式比英语要多的多。文章将俩种语言的同义重复机制加以对比,并就英汉同义重复的不同对汉英翻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