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考察了基因工程茵Ecoli TOP10F’重组质粒pBAD/gⅢA—NTF2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在连续传代30代后,质粒的目的基因片断没有缺失,具有结构稳定性;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经传10代后,菌株的质粒没发生质粒丢失现象,20代后各代菌种质粒保有率低于100%,但50代后的菌种质粒保有率仍高达88%。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分离稳定性。该基因工程菌在优化培养基和优化条件下的整个发酵过程中,始终表现出良好的结构和分离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碳源、温度、溶氧、pH值及外源丙酮酸氧化酶表达对重组大肠杆菌DH5α/pSML-PyOD质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甘油为碳源,37℃,装液量10%~15%条件下重组菌质粒稳定性最好.当发酵过程中体系pH值在6~7之间时,质粒稳定性较高,但当pH提高至7.5时,质粒稳定性会有所下降,重组菌在低pH值条件下有利于产丙酮酸氧化酶.外源蛋白表达使得重组菌质粒稳定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皿菌落分离法、透明圈法及摇瓶发酵法从盐腌皮上分离、筛选得到脱毛蛋白酶生产菌株Bacillus cereus SZ-4,该菌株经发酵后得到的粗酶液酶活力为72/mL;对其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Bacillus cereus SZ-4遗传稳定性较差,在1~4代菌种之间差异不是很显著,可用于发酵生产接种。  相似文献   

4.
自LAS 污染区域的土壤中分离出二株LAS 高效降解菌,在LAS 含量为30m g/L 的培养基中,30 ℃培养5d ,LAS 的降解率分别为96 % 和99 % 。经鉴定分别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 和气单胞菌(Aero monas sp .) 。经质粒消除试验表明,二株菌均含LAS 降解质粒  相似文献   

5.
从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出两株厌氧无芽孢杆菌,经鉴定为短双歧杆菌.经驯化,此菌由厌氧生长,被驯化为在牛乳中生长良好,并使牛乳在10小时内迅速凝固的菌种.它与酸奶常规菌种混合发酵后,可制得凝固良好、风味适宜、双歧杆菌达标的保健双歧酸奶.  相似文献   

6.
短双歧杆菌的分离驯化及在双歧酸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出两株厌氧无芽孢杆菌,经鉴定为短双歧杆菌,经驯化,此菌由厌氧生长,被驯化为在牛乳中生长良好,并使牛乳在10小时内迅速凝固的菌种。它与酸奶常规菌种混合发酵后,可制得凝固良好、风味适宜、双歧杆菌达标的保健双歧酸奶。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教学》2014,(7):76-76
据光明网2014年1月20日援引报道,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的博士生陈绍兴等从29株嗜盐古菌中分离到断型质粒pHaDVl,并对该质粒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开展了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和分子遗传学特征鉴定研究。研究表明,该质粒的基因组大小为13053碱基对,共有19个开放阅读框,组成两个头对头转录方向的操纵子结构。在其基因组上具有3个类似于嗜盐古菌多形病毒特征性蛋白基因,依据该特征,质粒pHRDV1可被归为嗜盐古菌多形病毒Ⅱ型,同时还具有该型病毒不具备的复制蛋白基因。这是一种新型质粒,已经被命名为pHRDV1。嗜盐古菌是古菌域真古菌界中的一个重要类群,主要分布于各种高盐环境,在医药和化工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嗜盐古菌质粒能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嗜盐古菌资源和揭示高盐环境基因水平转移奠定基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极端微生物》。  相似文献   

8.
利用开放性实验和实践创新训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指导学生参与实验室中的基因工程菌菌种管理。针对实验室构建的工程菌的品种多、数量大、流动快等特点,利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2003和Macromedia Dream Weaver 8.0设计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菌种管理系统,对现有菌种进行良好的统计和查找。阐述了如何使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和Macromedia Dream Weaver 8.0软件管理实验室菌种,并介绍了该系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质粒常被用做基因的载体.纯化质粒DNA的方法可以分为3种:碱裂解法、煮沸裂解法和SDS碱裂解法.这些方法可以纯化共价闭合环结构质粒DNA,而大量获得高纯度的闭环结构质粒DNA最经典方法是氯化铯.溴化乙锭密度梯度离心法.该方法经过我们的实践与优化,减少了质粒中蛋白质和基因组DNA的污染,提高了质粒的纯度和得率,所得到的质粒用于拟南芥原生质体转化,效率高达60%~70%,明显高于普通的质粒小量抽提试剂盒所提取的质粒DN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福氏志贺菌重组双歧杆菌Bb-ipaB疫苗。方法:以福氏志贺菌DNA为模板扩增福氏志贺菌ipaB基因,双酶切后克隆到pGEX-1λT质粒上,构建重组质粒pGEX-ipaB,电穿孔法将该质粒转化入Bb,构建福氏志贺菌重组Bb-ipaB疫苗。结果:成功扩增出分子量约为1 711 bp的ipaB基因,双酶切证实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中,并成功转化入双歧杆菌,构建rBb-ipaB疫苗。结论:成功构建福氏志贺菌重组rBb-ipaB疫苗,为该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基因工程菌(细胞)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入手,阐述了导致基因工程菌不稳定的原因及不稳定性的表现;探讨了防止或降低基因工程菌不稳定性的对策,包括组建合适载体、选择适当宿主、施加选择压力、控制基因过量表达及控制培养条件等。  相似文献   

12.
发酵生产蛋白饲料中复合菌种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茶粕为基质接入一定微生物进行发酵以获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微生物蛋白饲料,菌种的筛选和优化是关键。本实验所用的复合菌种是已经过筛选和优化了的,为进一步确定所得的复合菌种是否为最优菌种组合,实验对该复合菌种在茶粕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种可以有效地利用茶粕基质中的营养成分合成菌体蛋白,表现为较高的菌体干重收率及总糖的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诱变育种,筛选出能产生植物细胞脱壁酶的菌种T02,该菌种产生的酶对植物细胞具有一次脱壁效应.脱壁后的原生质体能培养出愈伤组织.它与目前国内外植物细胞脱壁酶生产菌中较好的菌种EA一867比较,菌丝生长快、孢子产量多、酶的活性高,并能制成灰白色结晶.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用自己设计、筛选的培养基和菌种分离培养方法从南京、淮南、合肥和蚌埠等地生产的酸乳中筛选出优良酸乳生产菌株 ,并按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和乳酸菌特有生理生化指标对其进行鉴定。在确认菌株菌名为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杆菌情况下 ,按照生产南瓜酸乳需要 ,对菌种分别进行驯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玉米粒度、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基料中菌质多糖的产生都有影响,发酵条件优化结果为10目大小的玉米基料,接入15%液体菌种,28℃发酵24天。  相似文献   

16.
以皇冠梨为主要原料,研究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发酵梨汁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复合乳酸菌发酵梨汁工艺,探讨菌种比例、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等对发酵梨汁活菌数和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混合菌种发酵,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体积比为1∶1时对梨汁发酵效果最好;响应面优化最佳工艺参数为复混合菌种接种量体积分数4%、发酵时间25 h、发酵温度37℃,此条件下得到发酵梨汁的活菌数和感官评分均达最高值,其值分别为(29.5±0.68)×10~8cfu/m L和93±0.92分.  相似文献   

17.
从80年代开始,基因工程菌就开始改变着酶、激素、抗体等药品的生产工艺,使生物反应器成为取得生化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遗传工程学家发现,转基因微生物,不但能在一天之内生产出10亿之多的相同拷贝,而且代谢产物的品质和数量,大大地超过了传统的生化药物生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率。90年代以来,基因工程菌的开发研究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一、产乙醇基因工程菌 在用酿酒酵母等生产白酒过程中,原料必须蒸煮,耗费大量能源。近几年,日本三得利啤酒公司的科技人员,将根霉的葡萄糖淀粉酶基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诱变育种,筛选出能产生植物细胞脱壁酶的菌种T02,该菌种产生妁酶对植物细胞具有一次脱壁效应。脱壁后的原生质体能培养出愈伤组织。它与目前国内外植物细胞脱壁酶生产茵中较好的菌种EA-867比较,菌绦生长快、孢子产量多、酶的活性高,并能制戚灰白色结晶。  相似文献   

19.
自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伯格教授 ,用病毒和噬菌体重组DNA分子以来 ,基因工程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以研究基因拼接与应用为主的基因工程 ,逐步演变为转基因、细胞融合、细胞克隆、细胞组织培养、微生物发酵、酶的研究与生产等综合在一起的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作为一项高新技术 ,首先在生产人类急需的生化药物上得到应用。例如 ,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 ,用动物内脏提取 ,药源有限成本高 ,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将动物或人的胰岛素基因 ,转移到大肠杆菌的质粒上 ,组建成基因工程菌进行发酵生产 ,就可以取得大量的胰岛素。用基因工程菌生产…  相似文献   

20.
从酱醅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耐盐性乳酸菌,在18%、20%NaCl的浓度下都能生长,并产生乳酸。对该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得菌株的16S rRNA序列与GenBank登记号为FSB201的嗜盐四联球菌(Tetragenococcus halophlus)具有99%的同源性。再将该16SrRNA序列与乳酸菌分类中17个模式菌株的16SrRNA序列共同创建进化树.发现筛选菌与GenBank登记号为AB106344、AB106343的嗜盐四联球菌亲缘关系最近,证明筛选菌应属四联球菌属中嗜盐四联球菌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