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建立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城乡比较视角分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最大,而收入分配和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绝对程度基本相同,但二者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却存在显著性差异;政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正向挤入效应,而对农村居民消费则产生负向挤出效应;尽管城乡居民消费与收入分配差距都呈负向变动关系,但农村居民消费对收入分配差距弹性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2.
水产品非生活必需品,消费需求弹性较大。“十二五”期间,在居民消费率提高,消费结构升级背景下,水产品消费增长率将持续超过消费总体增长率水平,保持增长势头。在国家“以养兴渔”作为渔业经济结构调整主方向的政策背景下,“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依然宽松;同时,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资源将进一步向行业龙头企业集中。该类企业将...  相似文献   

3.
王宛 《未来与发展》2022,(9):17-21+1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消费结构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从消费主体群体看,消费快速增长的主体群体出现下沉趋势,农村居民这个消费群体逐渐崛起;从消费主体区域看,消费水平较快增长的区域呈现由东向西转移的趋势,中西部农村开始成为重要的内需消费市场;从消费结构看,居民消费出现升级趋势,这一现象在农村居民中更加突出。国家政策、科技进步及消费观念转变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我国居民消费出现这些变化和趋势。在新形势下,促消费是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需紧抓消费新变化新趋势,有效合理挖掘消费内需潜力,稳就业、促收入是根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振消费信心,还需引导注重财富管理防范消费迷失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甘肃省2000-2010年GDP的增长率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动率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探讨了具体的居民消费支出项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肃省城乡居民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消费支出类型也不完全相同.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整体提高了许多,随之消费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消费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将从收入水平、教育水平、传统文化、区域及城乡等不同的角度阐述这些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并对消费对人力资本的作用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饶颂  钟洁  刘庆相 《科技广场》2009,(12):10-13
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我国的总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偏低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作为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社会保障应当发挥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或者对总消费率的平滑作用.但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一方面社会保障覆盖面低且难以扩大,另一方面居民个人社会保险负担过重.所以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而促进居民消费率和总消费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人口年龄结构通过劳动生产率、消费能力、储蓄率以及消费观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产生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选取安徽省各地市2008-2015年城乡居民收支数据和人口年龄结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显著,总抚养比的提高是导致居民消费水平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人口年龄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人口老龄化限制了农村居民消费,对城镇居民消费却有促进作用,少儿抚养比提高抑制了城镇居民消费,对农村居民消费却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的主要一环,同时也是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国民收入生产的需求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一改过去那种被支配地位,成为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活跃因素。八十年代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有了大幅度的增长,而这种增长大大地超过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这表明,一方面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有所增长,生活比较宽裕;另一方面居民总体消费水平偏低,仍然保持节衣缩食的谨慎消费心理和消费模式。形成高储蓄低消费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的费用有了大幅的增长,居民需要通过压抑消费,长期储蓄积累才能保证这方面的开支。但是,高储蓄是为了将来的高消费,当储蓄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反过来促进居民的消费,因而,当前的高储蓄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VAR模型,定量研究我国国内投资、政府消费及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和中期内国内投资冲击对经济增长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短期内政府消费冲击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驱动作用;从长远看,居民消费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国内投资。  相似文献   

11.
王敏  魏晓晓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196+192-196,19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对临汾市健身人群的消费水平、消费动机、消费态度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余暇时间和消费观念等。所以的目的旨在更好的拓展临汾市的非实物消费市场,为临汾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韩心灵 《软科学》2014,(4):15-20
使用时变参数模型分析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总量上看,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有促进作用,但力度有减弱趋势,整体趋势呈现"倒L型";从结构上看,经济建设支出始终抑制居民消费,社会文教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作用由弱变强,并逐步变为主要推动作用,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从促进作用变为抑制作用。不同时间阶段这三类政府支出对全体居民及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结构分解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艳梅  张雷 《资源科学》2008,30(6):890-895
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可分为直接和间接消费两部分,一般来说,后者远远大于前者。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迅猛增长的背景下,分析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及原因,对于寻找节能途径与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87年~2002年为样本期,运用投入产出方法,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中国居民间接生活能源消费的增长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促使间接生活能源消费增加的因素有居民消费总量增加、消费结构变化、城乡消费比例变化和中间生产技术变化,而起到抑制能源消费增加的因素唯有以直接能源消耗系数大幅下降为标志的节能技术进步。可见,由于我国正值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居民消费变化和产业结构演进都成为能源消费上升的重要拉动因素,因此必须提倡适度合理的消费方式,促进生活节能;同时加快调整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发挥结构节能效应。  相似文献   

14.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北京市居民消费碳足迹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董会娟  耿涌 《资源科学》2012,34(3):494-501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碳足迹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居民消费碳足迹的基础上,以投入产出法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北京市2007年居民消费直接碳足迹和隐含碳足迹的特征。结果显示:城镇居民碳足迹总量约7993万t,约为农村居民碳足迹总量1195.55万t的7倍。其中城镇居民碳足迹以隐含碳足迹为主,农村居民碳足迹以直接碳足迹为主。从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构成来看,城镇居民以食品、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用品和服务为主,分别为35.2%,14.1%和13.8%;农村居民主要以食品、居住、交通和通信为主,分别为32.4%,21.9%和12.3%。此外,居民消费隐含碳足迹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是交通和通信碳足迹增加明显。最后针对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碳足迹的特征,分别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2018,(3):33-37
基于2010、2012与2014年的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构建一个纳入家庭债务的传统消费决定模型(LCPIH),以微观的视角考察家庭借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LC-PIH框架下,家庭债务对居民消费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即财富效应占支配作用,而挤出效应不明显;除日用品消费支出外,家庭债务对其余六项消费支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活满意度较高的家庭以及经济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反而较低,家庭债务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16.
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提取出5个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利用四川省2002年~2016年的统计数据,通过spss软件建立模型分析研究了影响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等收入居民在整个消费市场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对中等收入居民消费行为的分析研究对改善当前通货紧缩的局面和促进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十分有必要。利用SPSS等多元统计分析工具试图找出中等收入居民消费的重点、趋势及制约中等收入居民消费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8—2012年中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从Bayes空间计量的角度研究省域之间生活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居民能源消费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多数省域的居民能源消费在空间上呈现高-高和低-低集聚;人口规模是影响居民能源消费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居民消费支出和能源消费强度;从当期效应来看,各变量对居民能源消费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显著为正,因此,降低能源消费需要控制人口规模向城市转移的增长速度、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引导和改善居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9.
居民消费、在国家整个消费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调研和预测我国消费构成、消费方式、消费比重、消费规律,对调整和改革工业布局,加速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了解市场动态,满足人民需求,调动成乡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技术对我国1991-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货币发行增长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货币发行增长率存在格兰杰因;我国的M1增长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短期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