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积极推进体制建设,拓宽宣传载体,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贯穿于大众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工作在农村。由于农村的情况特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略显困难,要选择行之有效的路径加快大众化的步伐,其路径要内容具体化、手段通俗化、形式多样化、对象分层化、结果实效化。  相似文献   

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前提;内容和形式大众化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创新传播平台和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培养和造就大批理论家、宣传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人才保障;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工作在农村。在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面临新的变化和挑战,要选择行之有效的路径加快大众化的步伐,要求内容具体化、语言通俗化、方法多样化、宣传专业化。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大众拥有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为前提的。这种话语权的价值构成突出表现在维护和实现大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促进话语大众化、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创新大众化,由此从推进理论创新、转换话语方式、优化传播形态、重视实践示范、强化机制保障等路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定后,中宣部制发了《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以此为指导,在工人、农民、青年等群体中,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通过有效的教育体系和教育平台,进行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宣传,促使社会主义过渡理论迅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知理解,助推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宣传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大部分人都把重点放在"大众化"上,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而不了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当前只有正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传播中面临的问题,才能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领域。因此,要多方面,多角度的探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的中国呈现出社会意识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态势。为此,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同时尊重社会意识多样化。从传播学角度切入,以传者形象的塑造、接受主体的细分、传播方式的整合、传播语言的转化为研究突破点,来探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以期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阶段,高校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面临着现实挑战。针对这些挑战,必须立足现实国情,积极探索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注意理论宣传在内容和语言上的通俗性,丰富理论宣传的方式和渠道,提高理论宣传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建立和完善理论宣传的效果评价机制,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业人才队伍。因此,通俗化的表达形式、多样化的普及方式、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科学化的效果评价以及专业化的理论队伍,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通过有效的大众化的途径,才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掌握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可通过宣传教育路径、政策路径、文化路径、实践路径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大众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大的障碍就是路径依赖,路径依赖导致教育主体性缺失、理论创新和应变能力不足、运用的教育资源与手段单一,其本质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路径错位。要矫正由路径依赖引起的路径错位,有赖于路径整合。主要包括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语境的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校园文化资源的整合。从而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优化,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在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大部分人都把重点放在"大众化"上,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而不了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当前只有正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传播中面临的问题,才能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承担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指导社会实践,而且要用大众的实践经验和被提升的新理论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和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两个方面,着重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传播过程中传播渠道与传播媒介的改进三个方面,探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依据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众化"之依据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特质所决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运用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联系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阐释,也要做好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观的教育宣传,并善于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理论斗争;同时还应通过价值事实来确证"大众化"的现实意义,使人民群众真正从马克思主义这一"普照之光"中得到福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只有被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坚持理论创新、要贴近生活实践、要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阵地为平台,以大学生思想内涵提升为重点,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原则,以教育主体行为的一致性、理论普及话语的大众性、校园舆论营造的强势性、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性等为路径,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实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追求,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阐释,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来看,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统一中展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彰显了基于实践、民族和时代特色的理论发展,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凸显的是理论深入人心的接受认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贯彻立足当下的理想性、基于利益实现的认同性、尊重差异的层次性的原则。进而集中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主体与接受主体相统一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视角,在理论建构、领导示范、制度安排、传播方式以及话语方式上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