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为什么(Why)、是什么(What)、谁(Who)和怎样(How)几个维度分析了高考改革的路径,揭示了综合素质评价在操作过程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重要因素,为高校建立完善招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育适应社会与教育超越社会的矛盾是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两难困境的根源。综合素质评价遭遇到文化传统及城乡差异等社会性问题,导致评价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操作性原则等有可能被异化。完善教育改革的外部条件,优化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渐进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必须的政策出路。  相似文献   

3.
教育适应社会与教育超越社会的矛盾是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两难困境的根源。综合素质评价遭遇到文化传统及城乡差异等社会性问题,导致评价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操作性原则等有可能被异化。完善教育改革的外部条件,优化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渐进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必须的政策出路。  相似文献   

4.
5.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第八次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新生事物”。如何使之名实相符、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各方争议较大。各级课程领导者既需要“志存高远”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勇气,引导学生整理、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同时又要建构一整套诚信承诺机制.努力规避由此而引发的种种问题,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评价制度在新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 ,发展性评价立足于新课程标准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通过实施全新的质量检测标准 ,开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评价 ,建立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的记录袋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实现多维度评价的依据之一。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差异。作为新高考一参考的综合素质评价,其指标的设计与实行总体而言具有城市化倾向,不利于来自农村贫困地区的弱势高中生,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城乡学生的差距。依据扎根理论,对30个大学生样本的深度访谈文本进行质性解析发现,来自农村弱势家庭的学生尽管缺乏社会教育资源,但是从家庭劳动中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敢于参与社会实践、执行力强;富有责任感;坚忍不拔,具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懂得感恩,体谅他人。农村弱势学生源于家庭劳动的综合素质应该在高中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得到彰显,成为促进城乡公平的指标依据。在家庭劳动的评价设计中,参与家庭劳动的评价应具有可选性,要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建议采用全人评价理念,通过多维度的材料构建小劳动者形象。  相似文献   

8.
有效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已日益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战略主题中也明确规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启动,高考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联动,已经成为高校人才选择和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本体上来讲,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并成为一个必要环节,是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有之意。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可为"的。同时,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也有"难为"窘境。针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可为"和"难为"二维张力中应有所"立场"。这体现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我国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旗帜必须鲜明;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必然会经历理论和实践上的"冲突",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面对高考改革,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积极反省,自我调适,不断走向"理性化";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将是一个复杂、逐步融合,且"前途光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高考综合改革形势下,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依据,为中学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构建的多元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客观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状况,不但形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而且满足了高校人才选拔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背景下各省高考改革方案的共同政策。教育适应社会与教育超越社会的矛盾是高考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两难困境的根源。综合素质评价遭遇到文化传统及城乡差异等社会性问题,导致评价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操作性原则等有可能被异化。完善教育改革的外部条件,优化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渐进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必需的政策出路。  相似文献   

12.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综合能力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能力的结构、发展的过程及倾向,并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综合评价分为基础性素质评价和发展性因素评价。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被纳入高考招生体系,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对于中国高考改革而言可谓意义重大。在肯定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于高校招生录取的积极意义的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问题却引发了学者们的担忧。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改革中面临诸多公平性困境,如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政策欠缺、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评价主体对高考的功利性追求等。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招生的改革与出路需要政府、高校、普通高中学校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17):33-34
新课改中评价方法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及来自家长的评价信息,建立能够反映每一个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成长记录袋。学期末,依据学生的成长记录实施评定。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改革探索,近年来各地都在对高中毕业生作“综合素质评价”,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写入电子档案,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依据之一。去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但由于缺乏具体操作标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作用并不是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当前,在优化电子信息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中,传统的只注重学习成绩不注重综合能力的"一刀切"的评价方法已得到初步改进,学习成绩已不再作为电子信息类学生综  相似文献   

17.
提升学生评价素养对推动实现综合素质评价常态化具有深远意义。学生评价素养是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在评价实践中所应具备的理念、知识、能力、情感的综合表现,具有整体性、发展性及情境性等特征。重视培养学生评价素养有利于引导学生走自主发展之路,有利于营造多主体交互式的评价氛围,凸显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价值,同时也是顺应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的时代之需。在现实中,学生评价素养的培养仍受传统考试文化、评价观念、多元评价场景及评价制度缺失的制约。因此,学校需重视开展评价教育,帮助学生积累评价经验,创设良好的评价生态,通过提升学生评价素养增强综合素质评价效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各省市相继推出与之对应的高考改革方案,其中将高考由单一考试推向多元评价,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选才的参考依据是其共同的选择。本文对新课程高考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现状进行总结,探讨其理论期许和现实隐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高考改革中的综合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类考试评价中,高校招生考试的影响最为广泛而重大。推进我国高考综合评价改革,需要认真探究其保障条件,选择适宜的改革途径。既要重视健全学生日常学习成绩的有效考核机制,也须建立相应的学校诚信与社会诚信的保障体系。走渐进改革之路,可避免考试评价制度大起大落所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极大地降低高考改革的教育成本与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