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消费文化的掣肘下,中国文学创作中的"风景描写"已开始大面积消失。通过对西方人所经历过的文学描写经验来和中国当下文学创作中的文学描写进行比较,找出其中正确的文学描写价值观,可以为当下中国文学创作中"风景描写"的缺失指出一条可行的解决路径:首先从"风景描写"的文化背景入手,阐释其为何消逝的成因,从而证明"风景描写"是民族文化记忆和文学本土经验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其二,从对"风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沿革与概念论域的界定中,得出"风景描写"不能忽略它在民族文化记忆中的抵抗物质压迫的人文元素之观点。其三,无论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不应离开对"风景描写"的惠顾。其四,对"风景描写"在中国文学的地理分布及其地域特征进行了大致的梳理。最后,对"风景描写"的价值选择与前景展望作出判断:"风景"不仅是农业文明社会文学对自然和原始的亲近,同时也是现代和后现代社会人对自然和原始的一种本能的怀想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道教的神仙里面,有很多都是被追认而"升仙"的。这些神仙在人世间做凡人的时候,身份各不相同,既有帝后王孙、也有官员富翁,乞丐贫妇更是常见,由此看来,中国人的天宫真可谓是众生平等。在出身帝王之家的神仙里,有一位失意的王子,他就是著名的"升仙太子",民间一般称他为"王子晋"。王子晋本人并不姓王,他姓姬名晋,字子乔,曾经是东周王朝的太子。  相似文献   

3.
<正>“不食人间烟火”是用来形容神仙的。神仙可以茹霜饮露、吞气咽风,他们是不吃人间(也就是俗世)的饭食的。所以神仙大都别有风骨,来去总是飘飘乎逍遥然。神仙是凡人想象虚构出来的,向往也好,寄托也罢,停留在精神或文学的层面似乎也无可非。但如果混淆了现实与艺术的界限,本来是肉眼凡胎俗世子,  相似文献   

4.
《古风》五十九首中神话意象众多,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凡人得道成仙者.李白塑造了众多清高飘逸的神仙形象,创造出诗人理想中清逸宁静、悠游自在的神仙世界.诗人除了大胆想象还通过对比反衬、细节描写等艺术技巧,将此类神仙形象鲜活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5.
游仙思想作为抒情达意的手段,并形成游仙文学传统,伊始于庄子、屈原。到了汉代,文人们所创作的游仙文学,内容上继承庄子、屈原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开拓,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长生享乐的渴求;表达对现实黑暗动乱政治的不满,对自由、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对传说中的仙人如何成仙和世间良吏得道成仙的记载;对祭祀、祈请神仙降赐祥瑞和神仙方术的描写  相似文献   

6.
达姆罗什提出的"椭圆折射"世界文学理论,最大限度地剥离了西方经验与世界文学根本原则之间的必然联系,充分考虑了世界各区域文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它把民族文学通过折射进入世界文学空间看成必然,把世界文学看成原语文化与宿主文化的混合物,为民族文学成为世界文学描绘了清晰的路径。这一理论有助于克服中国文学进入世界文学空间时遇到的原作本质主义阻碍,对促进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闻一多认为小畑薰良的英译唐诗把灵芝变成了黑菌,是对原作的亵渎,这是原作本质主义的典型体现。而事实上,正是大量这一类英译中国古诗,在异文化空间里蓬勃生长,增强了世界文学的中国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沿学科--时期划分法,历来各家学派说法不一,有把"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归入现代文学之说,有只把新世纪文学作为当代文学之说.其实文学的发展和演进是不能断层和切割的,何况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它又是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依据此,当代文学60年的时期划分应为:建国以来的文学、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  相似文献   

8.
西方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小说都是反映了人们对"侠客"的崇尚,二者具有许多共同点,如:这两种文学中的"侠客"都是重侠义,也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形象。二者也具有许多不同点,虽然两种文学中都有对"侠客"武功的描写,但这两种的描写却是不同的。而且,"侠客"的价值观也是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就这两种不同文化中的同一个"侠客"形象描写的异同进行了分析,这种不同也正反应了不同民族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前,有一个神仙从天上到了人间,用点石成金之法来考验人间的凡人。如果遇到不贪财的,就渡他成仙。结果遍地都找了,竟没有碰到一个这样的人。所有人都嫌点的石头太小了,要求再点一个大些的。有一天遇到一个人,神仙用手指将一块很大的石头点成金,并道:"这块金子就归你了。"那人摇头不要。神仙觉得这样的人难得,就渡他成仙。不过神仙不明白这个人为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诺言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中国文学也在世界文学领域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翻译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在本文中,将就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文学翻译与文化调适进行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学读本》关注的是"中国"、"现代"与"文学"。"中国"是指"世界"的"中国","现代"自然是相对"古代"而言,这既是一个时间观念,又包含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现代性"这样的质的规定性。我们所要强调与着重把握的,则是"文学":文学所特有的反应方式,现代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文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中叙写了神仙、魔怪、凡人三类人物的饮食活动,涉及的饮食品种、饮食习俗颇为丰富。这些饮食事象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学意义,突显了小说的主题,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打上鲜明的宗教烙印,体现了佛道儒三派思想交融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工农兵文学和世界上其他的许多文学不同,它描写的爱情,不只是一种社会形态,更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它是把爱情描写作为一种表现手段,通过所描写的革命情爱,表现无产阶级革命的艰难和胜利,表现革命的时代特色。工农兵文学的革命情爱和前苏联文学描写的革命爱情,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从今天角度看,工农兵文学的革命情爱描写有着重要的缺陷,但作为革命的一种表现手段,却也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神仙与凡人的关系在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在汉代的仙传小说中神仙的形象大多威严冷漠,与凡人的关系隔膜疏远;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情况有所改变,神仙开始走下神坛,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之中,与凡人的关系日渐密切,神仙形象具有更加浓厚的人性化色彩.  相似文献   

15.
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描写不同,在意识流文学里,人物内心活动仿佛是从人物头脑里涌流而出直接被作者记录下来,前面不冠以“李想”“他自忖”之类的导语;这些内心描写可以从这一思想活动跳到另一思想活动,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A5):25-26
文学的"超政治性"一直被视为日本文学的传统性格之一。在汉字文本和中国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日本文学虽很少涉及政治性或政治、社会等批判因素,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方丈记》作为隐逸文学思想实现日本化的标志性作品,贯穿其始终的佛教的无常思想与隐逸思想一直是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但其细节描写中不乏作者忧国忧民的"政治性因素"的体现。本文拟从《方丈记》记述的"灾厄"中的细节描写出发,分析其在揭示无常观之余所隐含的作者鸭长明虽身在乡野,但心系朝廷,关注时事,不失为社会人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政治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熊文斌 《文教资料》2009,(27):13-14
贾宝玉经历了一个从神仙到凡人,从凡人到多余人,又从多余人向叛徒和信徒转变的过程.从神仙到凡人,他的神性被消解了,神的人性与现实性更多地体现出来;从凡人到多余人,则是他与现实疏离与未来呼应的过渡;对"正统"的决绝反叛与对美的不渝追求,意味着他的成熟与圣洁,意味着人性的美好可达神性之境.至此,这一人物形象寓示的现实意义和终极意义逐渐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学中出现了众多描写女子借助易装或沙场建功立业,或科场一举夺魁,或勇敢突破封建礼教的藩篱而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作品,从中可以梳理出中国文学"女扮男装"母题的嬗变流程,并探寻其所揭示的反封建主题的演变与时代变迁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游仙诗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的神仙信仰是游仙诗的思想源头。《离骚》借助游仙表达政治寓意,《远游》描写仙游、追慕长生,《庄子》借助神仙形象追求逍遥独立的精神人格,三者共同组成了游仙诗的文学源头。游仙诗是在先秦神仙信仰、文学作品两个方面的作用下逐步发展到魏晋得以成熟。  相似文献   

20.
人生如梯     
<正>清代潘耒有诗云:"梯空一万重,拔地九千丈",天空原来是"梯空",就像梯子一级一级垒上去的。说到梯子,不免想到儿时祖母一则有关天地的传说。祖母所讲的传说是,远古时天与地相互离得很近很近。地上的人可以从树上采下花或果填饱肚子,因此空余时间有的是。闲着的人常常会架了梯子上到天庭,天上的神仙大多爱下棋,凡人上去后就在旁边看。观棋的时候免不了多嘴多舌,惹神仙心烦。这还不是主要的,凡人吃多了果子等,时常会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