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引导”
  请各位语文教师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教别人学语文的人,我们自己应该有较高的语文水平,那么,我们的语文水平是怎么来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教给我们的吗?当然是,但仔细想想又不是。我们的语文水平归根到底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自己多读、多写慢慢形成的。从教多年后,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学生,即便把语文教师上课讲授的东西全部接受了,甚至消化了,也不一定能把语文学好。有些学生听课笔记做得很好、很详细,课后巩固也非常到位,但语文就是学不好。而语文程度比较高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但这个共同点不是上语文课认真,而是平时喜欢看书、喜欢写文章。由此看,学生的语文水平主要不是我们语文教师教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一个学生的作文本上有这么两句话:“我认为参加农业生产是没有出息的。”“我总是考虑着前途的问题。”某老师费了一番心思后,改为“我认为参加农业生产是没有前途的。”“我时时刻刻想着前途的问题。”另外一个学生在作文里慨叹“前途”的“渺茫”,而某老师却只在文章后面批了“文字清顺”四个大字。人们问他为什么只批这样几个字呢?为什么不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呢?这位老师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是语文教员,不是政治教员,我批的是文章,不是思想。”解放已经快八年了,这样的教师现在应该不多了吧。但是,把教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的传统教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听着、答着犯困,便或玩、或打盹,或者思想开小差,于是大家在教改中大声疾呼: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改变被告诉、被灌输、被训练的地位。怎样改变 ?我们想出的一招就是:“换个思路备课”。比如教《太阳》这篇课文,老师备课不是像以往那样备自己讲的内容,也不是备自己“问”哪几个问题,而是想,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通读懂,还要提出自己乐于解决的问题。于是教师在备课时备了这样一个自学提纲在课堂上出示:   1自读课…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效益之不佳,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原因虽然很多,但教师主导不力恐怕要承担不小的责任。不是说“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吗?不是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吗?可是,就是在语文教改已经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身边依然充斥着太浓的郁闷空气:教师拘泥于成法,不能成为语文学习的先行者,不能自有学法,不能演示学习策略。再深究下去,就又发现,事实上不少老师本身就缺乏语文意识与觉悟,所以他们的教,只是流行概念的转述。他们的所谓主导地位,几乎是体现在把学生引导到接受已然信息的道路上去,而他们所凭借的已知信息,又多是实录…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认清一个事实: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角色已经不是以往的权威性的命令发布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是学生的朋友。但是,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在教材编写、教学实践等方面出现了忽略理性思考、忽略知识系统的"泛人文化"倾向,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走入一个盲区:如果只是参与者、指导者,那么我们该教什么?该如何教?  相似文献   

6.
如何克服“重理轻文”?需要开具全方,进行综合医疗。如领导者的重视,文科教师的努力,社会各界的支持,文科学生出路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正确对待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这里,想着重谈一下语文教师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语文教师要克服“重理轻文”的思想。语文教师轻文,说来奇怪,实则有之。例如,有的老师自己教语文,偏偏不愿儿子学文科。他们说:“老子吃亏,还要儿子倒霉吗?”有的老师主张:“语文要主动向数理化让路。”他们说,三个月不上语文课,学生照样听得懂,写得出,三天不上数理化,学生就跟不上了。有的说,学习语文靠社会实践,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活动的增加,语文水平会自然提高,而数理化则要靠课堂讲、课后练,要善于在“题海”中  相似文献   

7.
童年我做过无数金色的梦,但从没有梦见自己会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高中毕业那年,赵埝中心小学招考合同制教师,我被录用了。领导分配我教三年级语文,我不以为然:一个堂堂的高中毕业生,教小学三年级,还不是绰绰有余?然而事实并非如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的课不但吸引不住学生,还在黑板上写了一些不规范的字。学生议论纷纷:“这样的老师能教我们吗?”是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怎么办?我的耳畔又响起了王  相似文献   

8.
在东滩初中视导时,我们发现学生的作文上错别字比较少。他们究竟是怎样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的呢?听老师们说:“要想学生少写错别字,教师自己必须先注意,要把正确的字教给学生,教师写错了,学生也会跟着写错。”这话很对。我们在别的学校就看到过这种现象:语文老师在黑板上把“欺骗”错写成“期骗”,学生在笔记里也就写成了“期骗”;物理老师把“电量”写成“电(?)”,学生的作业里也写了“电(?)”。东滩初中的校长告诉我们:“过去我们总是强调语文老师要注意消灭错别字,语文老师也的确做了不少  相似文献   

9.
轻松驿站     
改时态语文老师:“请把‘我的哥哥去学校’这句话改写成将来式。”一个男同学站起来:“我哥哥的儿子去学校。”语文老师:……电击在学校“红十字”队员培训班上,队员在进行急救训练时,一个男学生开玩笑地问一个女生:“我要如何才能打动你的心?”女生笑说:“刚才老师不是教过了吗?要用电击!”文盲实例老师对一个学生说:“你举一个文盲的实际例子。”“比方说吧,苍蝇如果不是文盲的话,它就不会往明明写着‘灭蝇’字样的胶纸上落了。”区别生物课上老师提问:“青蛙与癞蛤蟆有什么区别?”学生:“青蛙是保守派,坐井观天;而癞蛤蟆是革新派,想吃天…  相似文献   

10.
我们知道,语文学科本应是最丰富多彩的学科,语文课理应是生动有趣的课。然而,目前的现状是,语文学科成了干瘪苍白的学科,语文课成为枯燥乏味的课。于是,学生、老师困惑,家长、社会不满,站在高层面的仁人志士则从宏观的高度对现行教育体制以及高考制度提出了一连串的质疑,甚至有人给中学语文教学扣上了“误尽苍生”的大帽子。还有不少人说,学生的语文水平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也不是学生“学”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诸如此类问题,作为语文教师,该怎么办?我们认为,在没有更好的考试制度以前,语文教学的“可为”应该从语文教学观念的…  相似文献   

11.
中考不再选教材上的文章了 (现代文 ) ,一直被认为是教学重点的语法早已不是中考内容 ,教材充其量只是例子 ,教材建设也变得多元化 ,以前为应试练就的十八般武艺已经没有用武之地 ,于是许多语文教师惊叹 :“这语文没法教了 !”是啊 ,我们早该重新审视语文教学了。今后怎样教语文 ?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大问题 ,而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说清楚的 ,在这里 ,我只想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历 ,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教语文要建立大语文观语文教科书只是语文教学资源中重要的一小部分 ,遗憾的是我们许多语文教师把它当成了教学资源的全部。…  相似文献   

12.
“自主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近几年老师们思考讨论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看来,所谓“自主学习”,通俗地说,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把学习当成学生自己的事。但在实践过程中,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读书或上台表演表演就了事,而是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和探索:“自主学习”的起点是什么?自主学习有哪些形式?师生关系如何处理?自主学习是不是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如果需要,那么教师又如何指导?自主学习对教师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对这些问题,今天的“茶客”们都会有自己的见解。上海从来都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而作为从属于建平教育集团的上海建平实验学校,近几年在新课程改革中,更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今天,该校语文组的老师们光临茶馆,他们中的谭淑云、李百艳等老师都是在全国已崭露头角的名师。他们的讨论,会把我们对“自主学习”的思考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正>老师教语文,学生学语文,看起来千头万绪,但归纳起来就两个字:读与写。如果教与学都从这两个字上下工夫,就不愁教不好语文,学不好语文。难道不是吗?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会怎么教学生?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作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那么,答案就有了。如果我是语文教师,我会注意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好书,多读好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新型人才。这样的人才从何而来呢?无庸置疑,这样的人才只能从科学的教育中来。什么是“科学的教育”呢?恩格斯一语破的:“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造。”不用说,科学的语文教学也要创新。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思考。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到我们的教学,老师们有一句行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无疑,从要求教师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角度看是对的。但若奉为金科玉律,身体力行,那就错了,错在老师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剥夺了。学生…  相似文献   

15.
闫怀娟 《考试周刊》2011,(59):50-50
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讲活了。”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活”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也应是语文老师追求的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很不容易,它是教师素质、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综合体现。但它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总会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我认为,把语文课讲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王大伟 《湖南教育》2004,(16):15-15
角色之一:提供者教学案例:有位教师在教《理想的风筝》一文时,学生们讨论了“喜欢刘老师吗?为什么?”这一问题。有较多的学生因为刘老师是残疾人、长得难看而不喜欢他。于是,这位教师向同学们谈起了自己在上学时遇到的一位失去右臂的语文老师,介绍了他的文学、书法水平怎样出色  相似文献   

17.
教师的教主要是教学生“会学”,即教学生会探索知识,会总结规律,会举一反三。据此,我们认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的教法要孕伏着学生的学法,即教法与学法同步进行。如五年级一位教师在复习课上出了这样一道题:960÷30=?老师问学生:“谁能把这个算式的含意说出来?”一个学生回答:“960除以30”,另一个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常要求学生“把话说完整”。例如,老师问:“这一课我们学了几个生字?”学生答:“十一个。”老师便说要“把话说完整”,然后重新找人回答,直到答出“这一课我们学习了十一个生字”,才算符合要求。这个要求有无必要呢?  相似文献   

19.
兢兢业业地上了十多年语文课 ,教过中师学生 ,也上过高三毕业班 ,我自认为是驾轻就熟了 ,解决学生的语文疑问就算没有十分的把握 ,也总该有九分吧。但是 ,想不到我竟被学生难住了 :“老师 ,您什么时候才带我们去遨游文学的海洋 ?文学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我平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 ,只能无言以对。  这道语文题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难道平时我教的没有文学吗 ?我没有带领他们去遨游文学的海洋吗 ?文学离我们真的很远吗 ?细细回想自己十几年来所教的 ,也真有些不像文学。我们总习惯把文章肢解 ,从结构层次、中心思想、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20.
汪庆荣 《师道》2021,(4):39-39
2021年2月25日,天津市的一位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说:“你爸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这位教师的言语背后流露出满满的歧视与轻蔑。作为老师应该怎样教育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有教育专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很多老师听了这话脑海中或许会浮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屡教不改”的“后进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