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化冲突整合——析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是我国教育界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本文从分析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关系中存在的一些误识入手,从分化、冲突、整合三个角度及层面探讨了再会两者间的辨证关系,认为科学的应是肯定分化,但不要绝对化;正视冲突,但不要扩大化;积极整合,但不要“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是我国教育界关注和讨论的一个颇有争议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理论基础上,侧重于从实践的角度阐述两者有机整合的具体做法,阐述两者整合的实际效果。据此认为,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整合是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符合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特长教育·个性教育·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长的形成主要与个体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心理特征有关,而个性则除此之外还包括人的气质、需要、目的、动机、情感、意志以及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特长教育虽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直接等同于个性教育。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视张扬个性的教育,但同时也重视共性的教育,它是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的统一。从外延关系上看,它们三的关系是:素质教育真包含个性教育,而个性教育又真包含特长教育。  相似文献   

4.
心理-道德教育校本课程,是我国学校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课程相整合的产物。本从介绍我国中小学心理-道德教育课程兴起的背景入手,探讨了心理-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内涵、根本目标、主要类型和实施条件,并进一步提出了心理-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5.
人的双重生命存在,决定了生命的发展需要道德的守护。同时,教育是直面生命的事业,生命性是教育的一种品性。道德教育只有在生命视野中才能回归本真,才能是基于生命、始于生命和为了生命的事业,实现对生命的关怀、呵护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人文教育·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与科技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关系,人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人教育的最高目标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与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语教学的美育目的应是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机制。只有在教学中遵循和有机运用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心理流程,把学生当成主动积极的认知,才能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和融合。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社会治理·社会回应机制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全球化多元共生、开放、回应与同构的趋势中,中国社会转型与西方社会转型因社会主义制度因素的嵌入而具有非同源性,但中国因工业化、现代化的使然,仍引发了社会结构的重构和具有现代性特质的社会分化开始,并凸显出我国传统的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管制模式的内生性冲突。因而在社会转型情境中建设和谐社会,不仅需要重设动力机制、社会机制,而且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制度安排还需要建立一套不断完善的社会机制链才能持续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促进与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心育是心理教育的简称,心理教育是指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长期以来,教育界存在的片面重视知识传授与智力开发,轻视情感、意志与个性品质培养等方面的心理教育,这是我  相似文献   

10.
侯典军 《中学理科》2007,(10):104-104
新信息题是测试学生化学能力与素质的有效题型,因此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解新信息题采用“阅读·加工·联系·整合”四步曲,符合人类认识规律,能提高解题质量和效益.阅读,指读懂题示新信息、新原理、新概念;加工,指对新信息加工处理,转换成可以直接利用的信息,提取关键信息;联系。指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找到衔接点及解题的切入点;整合,指运用新知识结合已有姐识解决问题,将思维过程展示出来.本文现举两例.以飨读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心理——道德教育校本课程,是我国学校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课程相整合的产物。本文从介绍我国中小学心理——道德教育课程兴起的背景入手,探讨了心理——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内涵、根本目标、主要类型和实施条件,并进一步提出了心理——道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兴趣·成功·希望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兴趣·成功·希望教育模式对兴趣培养、情感教育、成功教育和希望教育等教育模式进行了整合,理清了兴趣、成功、希望和情感在教育过程中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兴趣→成功→希望教育“工艺流程”,并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化·冲突·整合——析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崔景贵 《教育导刊》2001,(23):24-26
近年来,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系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仅笔有限收集的相关论就有20多篇。某些学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但其中也有一些误识;而在教育实践中,还存在着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错位与混淆。  相似文献   

14.
心理教育不等于道德教育。二在目标指向、理论依据、运行机制、工作方式诸方面存在重大差异。若将心理教育放大至道德教育或以心理教育取替道德教育,定然遭致德育含义的扩展、外延的膨胀与泛化等结局,从而降低德育的实效;不独如此,这种观念与做法还极易使人错解心理教育的原旨,委弃其要旨,从而带来不必要的理论视差。将心理教育混同于道德教育,从深层追究,其实是混淆了非道德范畴与道德范畴的界限,潜存着德育泛化的危险,势必给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同时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15.
傅冰 《教书育人》2006,(3):62-63
永新村地处城郊,全村人口一万六千多人,永新校在校小学生一千九百多人。不少村民忙于商海的冲浪而忽视孩子的心理疏导和教育;独生子女现象所带来的隔代教育也时而撞击着家庭教育,亲子沟通的缺失造成部分学生陷入了物质生活丰富而精神生活失却依托的无助窘态;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值过高而忽视素质培养、心理疏导的家教片面性与独立的、单向的学校心理教育难以形成合力。要想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就应家校联手,打造双向互动的心育天空,共搭心育之桥,大力整合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心理教育资源。共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狄金森一生苦苦地追寻爱情,却终老独身;她渴望成名,但在世时仅发表几首诗;她从 小深受宗教的熏染,然而终生未成为基督徒。狄金森的一生充满了痛苦、矛盾和压力,她的诗歌再 现了她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7.
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理念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素质教育观、系统整体观、减负增效观和科学发展观等理念的策动下,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对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整合。整合可从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目标、师资队伍、实施途径和评价等方面实施,以不断增加其实效性,促进学生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8.
所谓“对话”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对话被理解为与单个的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语言形态,属于纯粹的语言学现象。广义的对话事实上已经完全超越了原始的以口头语言交流为特征的语言学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还具有社会和化的意义。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对话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一种生存状态。具体来说,对话作为一种原则,往往与民主、平等、包容、坦诚联系在一起;对话作为一种策略,往往与共同在场、主动介入、积极参与联系在一起,通过敞开、接纳、回应、碰撞、沟通、合作、交流、互动等,达成视界融合以及共生共荣的理想;对话作为关系思维的表征,既可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人与各种本之间。  相似文献   

19.
我攻读硕士学位时学的是儿童心理学,之后又攻读学前教育学的博士学位。在别人眼里,我自然是教育孩子的专家;在别人心里,我的孩子自然应该被教育成神童,否则,不仅是孩子的失败,也是我的失败,是我所受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20.
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关系研究是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即关于心理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定位,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问的相互关系、区别与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对近年来国内有关两者关系的研究成果和基本观点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