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艺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要促进孩子的情感发展,使孩子能够大胆地用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环境,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幼儿阶段,开展运用色彩进行绘画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通过学习和探索,我们广大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在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感受、体验和情趣,越来越注重生活化、人文化;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内容和形式更是丰富多彩,不再是照葫…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宗旨,因而明确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所经历的阶段至关重要。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初始阶段、意象阶段和创造阶段。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感知、情感、智力、想像、创造发展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主旨应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就如何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笔者在美术活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6.
培养审美能力是幼儿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要在艺术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从而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方正丽 《黑河教育》2010,(11):56-56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喜爱,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目标。从《纲要》中,我们体会到幼儿园艺术教育注重幼儿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发展的新取向。那么,如何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更好地感受美和表现美呢?  相似文献   

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园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是我们的一大教育宗旨,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在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能收获很多,幼儿的各项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带领幼儿观察、认识大自然,并引导幼儿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去感受美,欣赏一些易于理解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提出要“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的教育目标。这里指的是全面的审美教育,其内容包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艺术作品的审美,审美教育首先应是形成幼儿良好的审美态度和艺术兴趣,幼儿不仅要感受美,认识美,而且还要在感情上体验美。如果没有美的感受过程,就不会有表现美的需要和动机,也不可能有丰富的表现内容,所以幼儿园的审美教育不应是单纯的知识技能教育和片面追求表现形式的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但是,在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活动中,存在着教师的选择替代幼儿的选择、教师的感受替代幼儿的感受、教师的表达替代幼儿的表达等突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尝试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依据“物”“事”“趣”“情”的顺序,组织引导幼儿对艺术作品进行感知、欣赏、体验、领悟.  相似文献   

13.
国家教委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美育培养目标是“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这是根据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要而制定的,旨在幼儿中进行美的启蒙教育,激发幼儿感受美与表达美的情感与兴趣,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 近年来,我们在幼儿美术教学改革中,就如何萌发幼儿艺术情趣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总  相似文献   

14.
赵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242-242,244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应紧紧围绕"审美教育"这一中心,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真正萌发幼儿感受美和理解美的情趣,培养幼儿初步地表现美和创造美地能力。现结合近些年地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搞好幼儿园的舞蹈教学。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教师需要利用身边一切美好事物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让幼儿充分体会并能够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使其美的感受得以深化。”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到: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地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文从音乐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实践,总结了一些如何运用肢体语言引导幼儿体验审美情趣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教师需要利用身边一切美好事物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让幼儿充分体会并能够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使其美的感受得以深化。”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到: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地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文从音乐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入手,通过实践,总结了一些如何运用肢体语言引导幼儿体验审美情趣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并要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并对有艺术才能的幼儿进行引导,提供发展潜能和表现机会,支持鼓励幼儿表现自己等。如何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才能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使幼儿在幼儿园的审美教育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 ,都认识到幼儿园的艺术教学 ,首先要培养幼儿艺术的兴趣 ,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要让幼儿“越出幼儿园的围墙” ,充分利用自然和社区环境 ,对幼儿进行美育 ;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艺术工具和材料 ,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运用工具表达 ;在艺术活动中要注重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不能过分强调艺术技能…  相似文献   

19.
林红梅 《教育评论》2007,(6):149-150
音乐,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发展以及身心和谐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负有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同时,鼓励他们在音乐艺术活动中表现音乐,接受美的熏陶,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创设良好的音…  相似文献   

20.
<正>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音乐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多样,音乐区域活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组织形式,有助于在“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过程中匹配幼儿间不同的能力发展水平和经验建构的需要。音乐区域活动,有效地推进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游戏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