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德育环境建设可以从优秀传统道德关于环境习染的论述中得到启迪年口借鉴,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环境陶冶作用的论述中得到教益年口指导。当前,大学德育环境建设要从文化熏陶、舆论熏陶、养成教育几方面抓落实。  相似文献   

2.
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系统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强 《中国德育》2007,2(11):52-55
建构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系统,就是要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优化师生关系;贯彻宽容平等原则,促进学生之间的融合:利用外部人际环境的影响,建构与大学德育目标指向一致的外部人际环境。构建大学德育人际环境系统需要遵循生活适应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交互主体性原则、拓展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李长攸 《山东教育》2000,(31):13-14
现行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偏重于学校、教师的作用,忽视与家庭、社会的积极联系和配合、协调,这样,只在学校采用单一、封闭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不利于更好地教会学生做人。因此,德育必须走改革与发展之路。遵循这一思路,我县以县第一实验小学为实验基地,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构建了网络化的情感立体德育体系。我们采取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方法,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广,对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机制   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4.
大学德育环境有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分。外部环境即大学德育工作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内部环境是指大学校园德育环境。本文重点讨论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陈思拉在《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发表文章指出,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朗,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相互渗透以及各种信息的涌动,决定了把大学控制在净化的学校环境中是不可能收到实效的,实施开放性或动态性的德育管理才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大学德育管理的开放性有两个方面:一是向社会开放。在德育管理的环境上要扩大到社会和家庭,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结合、互相协调的管理网络体系。在德育管理的内容上要创造各种条件,使大学德育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在德育管理的途径上,要善于解决大学生思想上的实际矛盾,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对待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实现思想和现实的统一。二是向世界开放。大学德育面向世界,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我们培养面向世界的高层次人才,就必须研究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大学德育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了解他们的特点与方式,把大学德育置于一个更高更广泛的时空,通过比较、分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理论。  相似文献   

6.
赵金昭 《红领巾》2004,(4):128-130
研究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是增强大学德育的科学性、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人的道德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是构建大学德育环境的理论基础.大学德育环境的构建历史性地表现出时空性、主导性、主体性、生命性等实践特质,具体体现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画龙点睛的校训、高雅的人文环境、师生的平等互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网络为高校德育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它使高校德育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等。网络给高校德育理念、德育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新时期大学德育要关注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的塑造依赖于德育而形成和发展,德育又借助于大学精神而深化,二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与大学德育存在着紧密的关系。首先,网络的发展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其次,大学德育教育中人的培养离不开先进文化的熏陶和默化。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虚拟性和时效性特点给大学德育带来了挑战。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坚持育人为本,创新德育技术和优化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教师素质,塑造专家型德育队伍,从而发挥网络文化对大学德育的价值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0.
网络道德:大学德育的新课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信息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本从信息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点出发,分析了信息网络对青年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提出了大学德育在信息网络时代所要研究并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有别于传统德育的高校网络德育在新时期存在着滞后的问题。德育工作者应针对大学生上网的特殊性,实现角色转换,突破时空局限,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德育。  相似文献   

12.
网络时代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内容、德育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对德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巨大冲击。高校德育应积极探索,应对挑战,改进工作,增强实效。为此,必须主动出击,占领网上阵地;突破传统德育框架,构建新的德育模式;制订网络行为规范,加强网德教育;适应网络社会,建设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齐抓共管,加强对网络传播的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中开展环境教育拓展了德育内容,对高校德育教育有着重要作用。环境教育在对大学生三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实现道德内化与知行统一、提升大学生素质、丰富德育手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环境教育主动服从和服务于德育,才能使两者有机结合,发挥出环境教育的功效,从而使学生学会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高等院校网络环境的形成,使高等学校工作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高等德育与网络的结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德育工作,本文提出了几点思路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二是德性培育机制的制度化;三是充分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四是德育方法的创新;五是德育内容的发展;六是德育教学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网络特点,分析了网络环境对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发掘了网络环境的道德教育功能,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加强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营造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校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观,营造和谐的人文校园物质环境,学校教育的和谐环境,提供人性化的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构成德育的主体(教育者)、客体(受教育者)、介体(内容和方法)三因素中,育人环境是渗透其中并形成德育整体的一个重要因素。优化育人环境是对学校以及基层组织的各种建设与有效管理。民族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要不断地加强包括教学环境、校园环境、学术环境、服务环境以及交流环境等在内的育人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独特魅力和强大功能,不可避免地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明确高校网络德育的目标与任务,遵循高校网络德育的原则和规范,通过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在网络通信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高校网络德育体系是高校德育信息化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然趋势,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试析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高校工作的核心。当前制约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外因素主要表现为学分制带来的不适,缴费上学引发的苦恼,高校扩招、信息化社会和独生子女特性的影响,因此,要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德育体制、更新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和创新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发达的互联网技术营造出一种虚拟环境,高校德育无法脱离这种虚拟环境。高校德育的虚拟环境在本质上是虚拟形式与现实内容的统一,这种环境下的高校德育与传统的高校德育存在着主体、客体与中介的同构关系。虚拟环境下的高校德育经常出现"非意图的结果",其原因可以从实践主体的心理畏惧、综合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资源支持等主客观方面加以分析。通过构建"虚拟真实"与"虚拟自我"可以走出高校德育虚拟实践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