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传统的文言教学耗时甚多却效果不佳,学生们对远离时代与现实生活,充斥大量陌生言词、生涩语法、句式的文言文往往望而生畏、无法亲切。为让学生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体验驾驭文言文的乐趣,我本着追本溯源的想法大胆地提倡学生写文言作文。我的观点在《高一七二班文言作文选萃》的序言中是这样表述的:“文言作文乃对文言学习之检验,能读文言固可喜,然能以文言咏今事方为学习文言之最佳境界也。”写文言文固然不易,但对求知欲旺、好奇心强的学生来说,却普遍感到新鲜、刺激,有了跃跃欲试的欲望。当然文言作文毕竟不同于一般作文,在学生“下水”之前,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逐步熟悉“水性”,消除畏难情绪。我的作法是要求学生在背诵古典诗词、文言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作楹联、创作古典诗词、用文言文写日记。为保证训练质量,我特意请来地区诗词楹联学会的专家讲课,介绍古典诗词写作的基本方法,并对古典诗词写作中的格律、平仄作出要求,  相似文献   

2.
《综合阅读》的基本教学策略是“一篇带多篇”。“一”是重点。首先是要抓好单元内重点篇目的学习,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体现单元精神的课文是单元的重点篇目。《文言寓言三则》所在的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其主题是“文言基础”,目的就是让学生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以文言文写的《文言寓言三则》自然成为单元重点,要以本课的学习,带动其他课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想】《渔父》是苏教版高中必修五“直面人生”专题中的一篇文言课文。作为文言文,教学中将遵循“先言后文”的原则和程序:先让学生学习文言字词句知识.掌握字词句含义,扫清阅读障碍,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学习其中的人文内涵。传承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神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新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中有一篇文言文《促织》,篇幅较长,怎样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文言实词,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情节、环境、人物的分析上?我尝试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实词。这一方面有助于文言文的学习,另一方面有助于成语的掌握,从而有效地提高个人语文素质。可谓一箭双雕。现以《促织》为例,用成语印证文言实词:1.·宫中尚促织之戏·礼尚往来尚:推崇、讲求。2.·居为奇货·囤积居奇居:储存。3.·假此科敛丁口·狐假虎威不假思索假:凭借。4.·辄倾数家之产·倾家荡产倾:倾尽。5.·百计营谋不能脱·营私舞弊…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设想】《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赠黎安二生序》选自苏教版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意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手段,力求在学生走近文言文、激发文言文兴趣方面作出尝试。【教学目标】1.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点。2.梳理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及作者的观点态  相似文献   

6.
韩晓东 《学周刊C版》2011,(8):144-144
一、课前预习使课堂更精彩 预习无疑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对一篇生疏的文言文让学生去预习,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学生还没有一定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积淀,要想读懂一篇文言文,这困难势必很大。他们往往会凶为看不懂而懒得预习,更谈不上思考。所以,一说到古文,学生常常会说:“等老师给讲吧,自己啃不动。”  相似文献   

7.
想要更有效地链接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让文言文教学起点更准,过度更稳,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合作交流,更需要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多为学生着想,依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枯燥的文言内容变得灵动,使呆板的文言课堂活跃起来。以《杨氏之子》和《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言文为例,探析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堂很有创意的文言文教学课.上世纪60年代我刚踏上讲台,也尝试过让学生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觉得很好玩,结果文化大革命惹来了一身大字报,说我把学生引入死胡同.其实容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更熟练、更扎实地掌握已经学过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相似文献   

9.
《项羽之死》乃选修系列的一篇散文,项羽这位末路英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我认为这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散文,可此文乃以文言形式行文,而文言文向来都不受学生青睐。因此,我决定另辟蹊径,先让他们解读文本,在与项羽这位盖世英雄的灵魂对话之后.再让他们分组表演。整个课堂教学分为四大步骤:  相似文献   

10.
凌丽屏 《考试周刊》2010,(44):45-45
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无奈、畏惧。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课标要求衔接不上,导致初高中文言学习断层。义务教育第四学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16篇)。”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目标的阐述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相似文献   

11.
1990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对文言文教学降低了要求。由1986年要求“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能够翻译文言课文的一些片段”调整为“能顺畅的朗读文言课文,理解基本内容”。贯彻新大纲一年多来,有的教师没吃透大纲精神,错误地认为文言文不需要再讲了,只要让学生背背课文就行了。有的甚至在学生提出问题后不予解答,说什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特别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怎样才能让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呢?我在作文“写真”教学上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根据这一要求,上好文言文必须处理好“文言文”和“语体文”的关系,改革文言文教学方式,既要有“言”又不能忘“文”,用学案连接课堂内外,把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把学生自学和老师点拨结合起来,解决好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又不能把文言文学习仅仅当作文言知识的例子,而要用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和对文本的现代化解读把文言语体打通,让学生自由出入古今,获得语文学习的解放,真正提升语文的素养。  相似文献   

14.
中职学生文言文的基础很差,阅读兴趣为零,针对这些问题,我尝试着在文言诗文教学中让学生快乐学习文言文,根据文体特征设计了"诵读式表演"和"戏剧式表演"的文言诗文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起好"导"的作用,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真正积极参与进来,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诗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周军 《现代语文》2008,(11):87-88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共140篇课文,文言文竟占据40%的份量。可见新教材对文言文的重视是空前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6.
余凤云 《广西教育》2012,(14):72-72
据说现在的初中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三怕中文言文居于首位。进入初中,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尤其如此。不仅是怕,还有不少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进行质疑。他们问我: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我们要用文言进行交流吗?要用文言写作吗?我援引了王力先生的话作答:"我们要继承丰富的文化遗产,就要读古书;读古书就要具有阅读古书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古代汉语(文言文)。  相似文献   

17.
<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传承的载体,文言文阅读能够让我们感受古人的思想情感、写作艺术,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但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质量不高,这种现状需要改变。一、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我们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围绕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点开展,重视着文言基础的落实。教师主导色彩过于浓烈,通过逐字逐句逐段地串讲,忽视了学生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发挥。如《报任安书》这篇课文往往需要四五课时才能上完,而教师教学活动中往往逐字  相似文献   

18.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谈到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时是这样说的: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谈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时是这样说的: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运用文言词语的机会,学生觉得有趣,乐意做,有效果。我的做法就是引导学生写“文言文”,也就是给学生一定的材料,让学生用文言文的形式来表达,不讲究写法多么巧妙,只要求尽量用上学过的文言词。训练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给出课文中学过的文言词,让学生用上这些词写“文言”故事。例如学习《桃花源记》后,让学生用上下列词语写故事:缘、异、怡然、咸、无论、及、遂、向、既。有学生写出这样的“文言文”:吾缘·山路而行,忽见丛林,甚异·之。林中高低之树·咸茂,无·论·芳草碧绿。吾怡·然·而乐,复前…  相似文献   

20.
经历了几千年淘洗的文言文,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是“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从艰涩晦解的文言词汇中解脱出来,就是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激情主动了解文言文,引导他们在尝试翻译多解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提高文言综合运用能力。一、内外结合,让学生了解文言雅意学生认为文言文晦涩的原因是缺少应有的理解,特别是未能像阅读现代文那样经常去认知感悟。多给学生提供认知文言文的机会,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