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前PPT播放47张民间剪纸作品,配《山东小曲》音乐)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童谣《外婆桥》。谁来读读? 生:(感情朗读)“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又有圆子又有糕。” 师:读着读着。仿佛外婆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是一位怎样的外婆? 生: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设想]《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爱和责任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读后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让人感受到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对生命的珍爱、生活的责任。因此阅读的过程就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我想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学习并掌握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同时更加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并肩负起生活的责任。为此本课设计包括:一是以教材为载体,传授散文阅读三步法(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美;再读课文,把握情感主题美;品读课文,体会散文语言美);二…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想 学生其实每天都在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对这些感官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也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发现。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如何观察”。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态度情感: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感激父母。 知识能力:学会理解和关心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父母对自己的疼爱,懂得感谢父母。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和沉浮现象,能够用语言和文字细致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针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初步感知,理解有关"沉浮"、"溶解"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师:(导入)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的结尾写道:“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怎么会对北方故都的秋产生如此浓厚的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人文本,走进作家,品味这篇写于70多年前的著名散文,解读作家为何愿意折去生命的三分之二,来留住北国的秋天。  相似文献   

7.
《读碑》是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二课,刘成章所著的这篇文章让读者在极度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今天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应用怎样的眼光去仰望这座历史的丰碑?用怎样的心情去解读这座不朽的丰碑?这篇课文为我们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一读者意识,不可或缺(师出示文章开头两个自然段你生长在城市里的人们……记不记得那时你是如何地伸开手臂,用喜悦的姿态,奔向田野的?我总爱怀着一份稚气,把城市遗在身后跑到田野里来……躺在上帝制作的绿茵上……(生自读,批注自己的思考与发现)师:同学们喜欢这样的开头吗为什么?生:我不喜欢这样的开头,感觉有些啰唆。很明显,第一句话中的"你"是多余的,应该删去。  相似文献   

9.
要上好语文课,教师必须具备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只有科学地把握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引导学生去亲身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价值,才能把课上得精彩出众。找趣事感受稀奇建构形象师:朋友在一块总有说不完的话,就请你们把闰土和"我"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你能从闰土和我的对话当中读出哪些有意思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 在上《生活中的真菌》一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动物、细菌和病毒的相关知识,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它们并列的另一类生物——真菌,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了解和认识真菌。  相似文献   

11.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掌声》,请大家齐读课题。生:掌声。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词语朋友。瞧!它们来了,快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相似文献   

12.
教学准备 1.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水枕、一条一米长的绳子。  相似文献   

13.
《〈呐喊〉自序》这篇文章就带有介绍自己生平和思想的意思。这里面反映出相应的时代背景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很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通过自由读、齐读、指名读等不同方式和不同目标(有层次)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达到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引导学生抓课文中的重点词,体会怀素写字的认真、刻苦。3.使学生从怀素写字这件事中受到教育,知道成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对学生进行读悟结合、读说结合的有效训练。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学生能从文中找出中心意思“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并体会“珍贵”背后蕴藏的对童年的留恋、对生活的乐观、母亲的爱心等多种情感。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一、从学生身边常见事物引出探究的主题师:同学们,你们家里有哪些家具?  相似文献   

17.
(课件出示图片:香蕉、辣椒、咖啡、杨桃、酸奶、苹果等,引导学生说味道) 点评:课前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来自然引出课题做铺垫。学生说出味道的同时,就读准了课题中的“酸”“甜”二字。  相似文献   

18.
师:老师这儿有一把小勺,来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一个学生试后,说是凉的。)大家知道,如果老师把勺子底放在热水里,过一会儿再摸摸勺把儿,它会变热。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变热的吗?谁来给大家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郭雪妍 《科学课》2008,(2):24-25
师:老师这儿有一把小勺,来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一个学生试后,说是凉的。)大家知道,如果老师把勺子底放在热水里,过一会儿再摸摸勺把儿,它会变热。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变热的吗?谁来给大家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诗句洗练,言浅意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赏诗中描绘之梅,悟作者心中之梅.明了怎样的言语形式承载了怎样的思想情怀呢?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在多角度的读中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