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科技、经济中心的转移及留给我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世界科技成果发现、发明、创造和应用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世界的科技中心发生过多次转移,从古代的中国到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直到今天的美国。对科学中心转移现象进行系统的定量化研究的第一位学者,是日本的科学史家汤浅光朝,他得出的结  相似文献   

2.
从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看,世界经济中心经历了从意大利到英国、法国,再从德国到美国的转变,相应地世界科技中心也发生了转移。在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专利立法及专利保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对专利保护-科技发展-经济进步三者的辩证关系进行思考,并根据世界历史发展结合逻辑推理推导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专利保护有利于促进科技发展和经济进步。之后就中国专利立法及实践领域的问题给出建议,以利于通过加强专利保护从而推进中国科技、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代科学技术是指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中心是指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占有全世界当时科研成果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个国家就称为科学技术中心。在近五百年来,科学技术中心发生了五次转移。即从意大利,到英国,再到法国,然后到德国,最后到美国。每个时期内都有一批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意大利(1540~1610年)开创了自然科学新纪元的《天体运行论》这部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所撰写的向教会神权宣战的“挑战书”,刚则出版作者便与世长辞。他的伟大学说由意大利唯物主义哲学家布鲁诺所继承、捍卫和发展。1584…  相似文献   

4.
近代世界哲学高潮和科学中心关系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用统计方法从量的抽象上描述了哲学史上早已昭彰的哲学高潮转移的客观现象,说明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近代世界哲学高潮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顺序兴起和转移,是导致科学中心在这些国家渐次形成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统计结果表明,每一国家科学高潮之前都出现一个哲学高潮,其“哲学超前期”,按二者高潮起始年代间隔和峰值年代间隔,分别平均为六十年和三十年,揭示了哲学革命是科学革命的前导。通过对处于哲学高潮的各国哲学界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倾向的历史分析,进一步定性阐述了哲学对科学的深远影响。最后还探讨了英国、法国、德国几个典型国家迭次发生“哲学革命——社会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这一有趣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探析世界新兴高技术领域专利中心转移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世界数字信息传输技术领域的专利分析表明,在1980-2007年期间,该技术领域的专利中心经历了从欧盟转移到日本,重新转移到欧盟,再转移到美国的过程。影响专利中心转移的因素,包括科学引进、创新制度、创新人力资源、创新型消费者、创新市场和政府支持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历史地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科学活动中心中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困境,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法的研究阐明了科学活动主体中心期的转移及转移过程中的多中心性现象。科学活动主体中心期的转移及转移过程中的多中心性现象有其历史地理基础:通过历史地理化过程,科学影响因素的地域集聚产生科学活动的整体效应,同时伴随着科学社会化过程,形成科学中心;地理历史化过程加强了科学活动的整体效应和社会科学化过程,进一步整合了科学资源,使已经存在的小的科学活动中心形成大的科学活动主体中心,使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7.
近代科学中心转移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研究话题。从时间上来看,近代世界各主要国家建立专利制度的顺序与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考证是否存在世界专利中心转移的现象,探寻世界专利中心转移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揭示世界专利中心转移与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以及工业革命的关联,利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搜集整理大量历史数据,发现世界专利中心呈现出英法美德日不断更替又交叉共存的现象,既基本吻合思想解放-社会革命-科学中心-工业革命的波动规律,又体现出各国在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上的不同特点。研究结论能够为我国知识产权强国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提供历史经验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世界学术期刊出版语言选择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乌利希期刊指南数据,分析了:世界范围内学术期刊语言选择现状;科学中心转移过程中美国和德国学术期刊的发展差异与出版语言策略上的不同;科学语言变迁过程中非英语国家学术期刊出版语言的选择.通过分析发现:全球2/3的学术期刊是英语期刊;科学中心从德国转移到美国的过程中,美国和德国在出版语言选择上截然不同;日本、德国和法国等非英语国家重视英语期刊的做法值得中国学习.  相似文献   

9.
探测科学计量学领域的研究中心(主题中心和地域中心)的转移特征,为相关研究者提供辅助参考。基于文献信息可视化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系统工具,从研究的中心主题和中心区域两个方面对科学计量学领域的研究中心转移规律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科学计量学研究中心主题围绕方法和应用两个层面交替出现,研究中心主题的更替越来越快,并且日益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研究中心地域呈现出“地缘式”增长和扩散规律,研究中心国家的兴隆周期逐渐缩短,当今已经形成了荷兰、美国、比利时、中国、西班牙、意大利等研究中心国家。同时,研究中心不仅是文献产出量高的国家,同时也具有高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以来,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相继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经济繁荣、思想解放、教育兴盛、政府有力支持等社会因素以及科学成果涌现时机因素共同导致了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演进与更替,五要素钻石模型可给予有效分析。科学与技术关系日益紧密,未来世界科技中心将不只一个,而是呈现出多中心并进、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并具有网络化、全球化等新特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为我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窗口",当务之急是解放思想,完善人才政策,营造创新友好的环境,加快世界教育中心建设,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破解发展面临的难题,抢占前沿研究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先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世界和平发展和永续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孙玉涛  国容毓 《科学学研究》2018,36(7):1161-1169
文章提出美国之所以能够长期占居世界科学活动中心位置是因为科学家跨国迁移,并运用诺贝尔奖获得者数据对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进行实证。通过1901-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信息的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以研究成果作为表征与以诺贝尔奖获得者作为表征的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具有同步转移现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跨国迁移者占总体的38%,并呈现逐阶段上升趋势;美国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要迁入国,若剔除跨国迁入获奖者,美国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时间将推后至1945年;同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跨国迁移特征呈现阶段性变化,未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可能呈现多中心特征。  相似文献   

12.
加快农业强国建设需要锚定构建世界农业科学中心的目标。利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探究世界农业科学中心的转移规律,构建“状态-压力-响应”模型识别影响世界农业科学中心形成的因素,并通过聚类分析对世界农业科学中心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研判。研究结果表明:(1)世界农业科学中心的形成是以总体科技水平为基础状态,受农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条件等压力因素驱动,以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为科技响应的过程;(2)世界农业科学中心存在转移现象,且可以同时有多个中心;(3)促使世界农业科学中心形成的驱动力有多种,其中农业经济压力与基础科技状态影响最为显著;(4)亚洲的世界农业科学副中心正在形成,中国的世界农业科学中心特征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时空特征及学科层次析因(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 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社会学家R·默顿运用定量研究方法研究了科学兴趣中心转移的现象.到50年代,英国科学家J·贝尔纳和W·丹皮尔先后研究了科学活动的分期与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规律. 不过,他们使用的都是定性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培养人才的苗圃——卡文迪许实验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家知道,历史上世界科学中心曾几度转移,这是国与国之间你追我赶,此起彼伏,后来者居上的必然结果。卡文迪许实验室就是英国在赶超法、德的竞争中于1871年诞生的,他们经过长期奋发努力,为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物理学中心之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与文化中心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美国两本年表所得的统计结果-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和世界文化中心分布的时空特性,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并概括性地分析其相关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16.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为推动我国朝着世界科学中心、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和世界人才中心(以下简称“世界三大中心”)不断进步指明了方向。结合国家创新生态系统“三阶段”模式,根据世界三大中心“百年易主”的转移趋势和我国迎接世界三大中心的困难与机遇,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国家有组织科研”(SOR)概念,认为当前及未来有计划实施 SOR 是我国迎接世界三大中心转移的重要抓手之一;最后针对现有国情提出了实施 SOR 的若干具体建议,为中国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了独特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大量的史料和数据的分析,证明社会的科学能力是推动一个尉家科学加速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决定近代科学中心转移的内在因素。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对科学中心的影响,是通过科学能力这一内因起作用的、因此,预测未来科学中心,必须对科学的内因和外因作综合分析。笔者对美国科学能力的分析表明,美国可能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退出科学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世界科学中心从古至今经历了数次的转移,文章通过对历次科学中心的转移与科技传播关系的分析,认为科学中心转移的规律与科技传播力度有关,科技传播力度大的国家必然会成为科学发展的中心。分析当代世界科学发展的方向,现代科学发展使西方机械宇宙论统治地位出现动摇,而中国的整体论、有机论、系统论的科学哲学思想面临全新发展机遇,我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科学中心,并从科技传播学角度分析了我国成为新的科学中心面临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1培养有创新能力、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了现代社会经济增长主要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必须有一批具有创新能力、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来实现。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和研究中心的大转移,都是由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来带动的,如13世纪意大利伟大科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等开创了用观测和实验来研究自然科学的新时代,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在意大利形成了近代科学的研究中心,促进了意大利经济、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使观测和实验…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系统观和科学社会观来看,科学运动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社会现象,必然与广阔的社会背景密切联系.人类社会发展中政治、思想、教育、经济等诸中心的转移总是与科学中心转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可以说,社会发展诸中心的转移是科学中心转移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外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