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使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结合国家关于安徽省皖江城市带及皖江文化圈的相关政策,剖析皖江地区户外运动现状,提出依托皖山皖水,利用皖江文化圈的文化特点,开发皖江地区户外运动,从而促进皖江地区建立地方文化、大众健身和绿色经济三者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谈家胜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1):45-47,61
第二届"皖江历史文化研讨会"于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在池州市召开.会议在"皖江文化"的概念、内涵与特征的理论问题研究上,虽仍处于探索与争鸣的阶段,但是学者的研究力度、概括提炼的精度较之首届有进一步深化;在个案问题的研究上,出现了群芳争艳的盛况,研究的领域拓宽,研究的程度掘深;在探究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上,与会代表联系实际建言献策,充分发掘文化中蕴藏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期,皖江地区的药材业发展迅速。这一时期,皖江地区药材种类多、质量好、分布广,成为土贡药材的重要地区。除了采集野生药材资源外,皖江地区还发展人工种植药材技术,弥补了野生药材资源不足的缺陷。由于药材种类多、质量好和产地分布广,皖江地区逐渐成为专业化的药材产区,药材的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成为推动皖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行业。  相似文献   

4.
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薄葬习俗述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考古材料,对伊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诸发展阶段的成人墓葬进行综合考察,表明该地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成人墓内基本没有随葬器具,流行一种与周邻地区埋葬情况不同的薄葬习俗。伊洛地区这一薄葬习俗流行了3000年,此当是该地域先民们的崇尚节俭观念的表现,而这种观念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回首十年,皖江地区动漫产业发展曾迎来了政策的机遇期也经历了热闹后的低潮期。如何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提升本地要素禀赋结构,认清动漫产业、行业特性,形成良性的市场自发秩序成为现在更多动漫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共识。不可否认,政府的规制和管理对起步之初的皖江地区动漫产业引导和促进作用很明显。但通过相关案例的研究,再对皖江地区各城市现阶段已实施的动漫产业规制进行分析和比较得知,各地政府在制度设计时应与时倶进、理性思考、科学规划,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结合本地区产业结构基础,着眼于其行业特性的多维度思考模式,使政府规制在皖江动漫产业向集群式发展进程中,通过政企博弈的良性互动发挥更加有效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代皖江地区圩田开发进一步扩展,促进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市镇的繁荣,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但也因过度围垦而造成了江面变乍、水道系统被打乱、湖泊面积缩减以及水灾频仍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深刻认识近代皖江地区圩田开发的特点及其影响,可以为当今的皖江开发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考古发现表明,新石器时代湖北地区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而农业生产中又以水稻种植为主,狩猎和捕鱼只是作为农业生产的补充,家畜动物骨骸的发现,说明家畜饲养业在经济生活中也有一席之地,聚落形态的出现,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氏族社会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皖江地区近20年来的开发开放,使得皖江城市带逐步形成并初具规模。对皖江地区和皖江城市带的研究成为热点,有关皖江地区和皖江城市带空间结构研究的代表性文献从皖江城市带的空间范围、格局、廊道及其整合等方面对皖江城市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皖江城市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是安徽崛起的关键所在,大力提升皖江城市带的层次和经济实力是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战争之后,皖江地区的人口变化剧烈,战争和自然灾害成为人口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战后农业生产、经济活动受到摧残,清政府开展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以恢复经济。  相似文献   

10.
重商求利:皖江地区传统农耕文化的近代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皖江地区农耕文化表现为安土重迁、勤力农亩的特征。近代前后,伴随着对外交流的加强和市场的刺激因素,皖江地区农耕文化开始呈现出明显的重商求利的特征,实现了由安土重迁向出外谋利、由因循守旧向迎合市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流域的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为文明的孕育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该地区经历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发展演变序列.洞庭湖地区的特色文化现象表现在稻作农业的长足发展、史前城址的发展、史前艺术的高超和祭祀场所的出现.在文明起源时期,洞庭湖地区的发展程度可与中原地区媲美.  相似文献   

12.
中华玉文化研究中心在全面地对南阳新石器时代独山玉进行调查后,初步分析认为,南阳是中国中部玉文化的发祥地,建立起“独山玉文化”的物质与理论基础已经具备,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石器时代陶器有独特的造型艺术与实用功能和工艺制作,与人们审美要求相适应。对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陶器造型分析研究可证明,陶器造型艺术的产生、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社会存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宗教文化是皖江历史文化的主要特色,也是皖江历史文化的价值所在。皖江宗教文化有以天柱山为中心的禅宗文化,以九华山为中心的地藏文化,以巢湖、芜湖和马鞍山为中心的道教文化,以及以沿江各大城市为中心的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五大宗教按其宗教伦理来说,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其中佛教解决的是人的生死问题,道教解决的是生命的超越问题,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可以合为一种,解决的是人的现世生存问题。这三种宗教伦理是皖江宗教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皖江历史文化的基本内核,对皖江社会的发展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考古学和民族学的材料,探讨新石器时代的饮食结构、烹饪方法和进食方式,指明它是中国农业文明的产物。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应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6.
物流产业集群是区域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在剖析皖江城市带发展物流产业集群必要性和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区位熵计算方法对皖江城市带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建议:加大政策落实,发展特色物流产业集群,促进制造业集群与物流产业集群联动发展;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物流产业的社会化进程;加速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相似文献   

17.
唐山地区新石器时代陶罐谱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唐山地区新石器时期陶罐进行系统研究,论述了唐山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周边文化虽然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但是有比较大的独立性,极有可能是本地起源的。  相似文献   

18.
广义上的"石构遗存",是指史前先民遗留下来的堆石、组石、铺石、立石、列石等石质建筑的统称。西辽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石构遗存密集分布的中心区域,石构遗迹普遍存在于本区新石器时代各种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中。小河西文化的石构灶,是目前所见中国境内史前遗存中出现的时代最早的石构遗存,具有独立起源的文化发生学意义,可视为本区史前石构遗存起源时期。兴隆洼文化时期是本区早期石构遗存获得初步发展时期,此间的石构遗迹,除了在本区土著文化传统上继续普遍被利用为上层分子和殷实人家居室中的灶外,还在当时社会精神层面的宗教礼仪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兴隆洼文化积石冢,应是红山文化积石冢的直接文化渊源。查海遗址发现的大型龙形石塑与后世帝王皆以真龙天子自居,并且皆在城中的宗庙祭祖的传统礼俗,也应有着某种内在的文化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