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东夫妇有三个孩子,老大上大学了,老二简上高中,小儿子约翰上初中。老大已经年满18岁,房东夫妇基本不管他,我搬到他们家那么长时间,就从没与他打过照面。在美国,孩子年满18岁,基本就开始独立生活,自给自足了。  相似文献   

2.
扫码时代     
<正>某城不大。城南的早市也不大,但挺红火。从早上一直到中午,都是人来人往,热闹得很。李老汉的菜摊儿也不大,有两步宽吧,倒是位置好,在早市的入口处。李老汉摊子上的菜是应着季节卖的。春天,刚开始卖白蒿、荠菜、扫帚苗,都是地里栈边长的野菜。现在的人们喜欢吃这些野菜。过上几天,天暖和点儿,老汉菜园子里的菜就能卖了,有菠菜、  相似文献   

3.
<正> 扫除文盲年年抓,年年搞,但从何处着手,才能取得卓著成效?十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开启扫科盲的机器,推动扫除文盲的轮子转,扫科盲与扫文盲并举,两者有机结合,互为利用,相互促进,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在农村要扫除文盲实在难,难就难在资金少,教员差,场所缺,时间短,联产承包,人员分散,更难的是多数文盲学文化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扫除文盲”的启动力。动力缺乏的原因有多种:记性不行,或儿女缠身,或没有时间,而最主要的是,脑子里“读书  相似文献   

4.
获网络文学大将赛之桂冠领少年作家出书潮之风骚尚爱兰、蒋方舟——当今中国文坛一对才情飞扬的个性母女就在此时、就在此刻为你打造“作文新概念”请关注、请提问、请探讨!  相似文献   

5.
扫阳光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着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 “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 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人生秘诀: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相似文献   

6.
扫阳光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  相似文献   

7.
晚修时,意外听到某位同学不以为意地说道:“扫地这种小事,做不做都无所谓吧!”就在我为她的言论感到吃惊时,周围同学一片赞同的叫好声更让我诧异万分。从小,家长就会教育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学后,老师更是把“劳动最光荣”的口号刻进每位学生的脑海。谁料想,十几年劳动意识的树立怎会在这几个即将成年的青年身上轰然倒塌?劳动的益处可不仅仅是维持良好学习生活环境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8.
扫阳光     
《考试》2010,(1)
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  相似文献   

9.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常常被用来训斥不拘小节的人,甚至等同于"好高骛远"。诚然,有些人确实是因为忽视小事而难成大器。但纵观历史,更多的却是"一屋不扫,横扫天下"。项羽年轻时,叔父项梁教他学文章,他不肯学;教他学剑术,他不肯学;教他学兵法,他还是不肯。他什么都不学,却想纵横天下,这可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批判标准的靶子。可结果呢?他不学文章,不学剑术,不学兵法,  相似文献   

10.
1月27日 晴 如果做不了雄鹰,那么做一只小鸟也是自在的;如果做不了大树,那么做一棵小草也是美丽的;如果成不了大海,那么做一滴海水也是快乐的。虽然我们还做不了大事,可是如果能够把眼前的小事做好,  相似文献   

11.
扫落叶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要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的时节,每一次起风,树叶总是随风飞舞,落得满院都是。因为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落叶,对此头痛不已的小和尚就一直想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将要落的叶子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摇树,落叶随风簌簌落下,小和尚的心情非常好,他想,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第二天,小和…  相似文献   

12.
阳光不必扫     
杰克和约翰兄弟俩住在一楼的阁楼上,由于多年没住,卧室的窗户只能整天密闭着。厚厚的布满灰尘的窗户遮蔽住了阳光,整个屋子十分阴暗。兄弟俩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于是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将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就拿扫帚和簸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了。他们很用心地将映在地上的阳光扫进簸箕里,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搬进阁楼,可是一进楼梯口的黑暗处,阳光就没有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扫,小心翼翼地搬,但依然是徒劳,屋子里还是没有阳光。“为什么我这样努力都无法将阳光运到屋子里呢?”这个问题让他们…  相似文献   

13.
虫虫扫光光     
盛晓阳 《父母必读》2008,(10):48-49
如何阻止寄生虫跑到孩子身体里?如何把已经进入孩子身体的寄生虫驱逐出去?一起来看看!说起寄生虫,很多人就会想到蛔虫。其实,除了蛔虫,寄生虫还包括蛲虫、钩虫、弓形体等。它们的成虫寄居在人体内,而虫卵会随着粪便排出,如果粪便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就可能污染蔬菜和水果,或经未洗干净的双手,进入人体而寄生。它们不仅抢夺孩子的营养,造成孩子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学校的好坏可以由多项指标来反映,卫生工作抓得如何便是其一,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君不见,一旦有重要的检查、活动、来访,就少不了一次范围或大或小的大扫除,因而,不少学校的师生现在都形成了这样一种条件反射:一旦发现在进行全校大扫除,便会马上想到:又有哪位领导要大架光临了。由此可见,应付检查可以说为一个学校的卫生水平的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5.
刘梅花 《快乐阅读》2014,(12):25-25
<正>小时候,家里种了一种美得惊艳的花,叫小罂粟。花一开,整个小院子都绚烂起来,蓬荜生辉。院子是素淡的,土房子,有几根没颜色、快腐朽了的木头,几捆干柴,半截黄草垛,墙头上有几丛青草。唯有房后的几十棵大树,都快长到半天里去了,堆砌出浓厚的绿荫来,让土眉土眼的院子有了几分气势。但是,小罂粟一开,草木摇曳,生机勃勃,院子里就不一样了,像贫寒的女子披了嫁衣,那么灼灼地绚烂,令人痴迷。  相似文献   

16.
王雄 《河南教育》2005,(2):45-45
我是2003级的招飞苗子生,心里总有一种认识,觉得一入班就是为了学习文化课,一出班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在学期之初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对诸如扫地、擦黑板之类的琐事,从来都不愿主动去干,有时甚至采取逃避、抵制或者消极应付的态度。对于我的“固执己见”老师不仅没有严厉批评我,而且想让我在班里试当一段副班长。当就当,谁怕谁!我本是一个“犟脾气”,激动之下还真的走马上任了。作为副班长的我,想彻底改变一下班级的卫生状况,给同学们一个惊喜。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自己刚刚布置了任务便有同学站起来反对。我怒不可遏,同学却不买账:“你自己…  相似文献   

17.
杰克和约翰兄弟俩住在一楼的阁楼上,由于多年没住,卧室的窗户只能整天密闭着。厚厚的布满灰尘的窗户遮蔽住了阳光,整个屋子十分阴暗。兄弟俩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于是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将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就拿扫帚和簸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了。他们很用心地将映在地上的阳光扫进簸箕里,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搬进阁楼,可是一进楼梯口的黑暗处,阳光就没有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扫,小心翼翼地搬,但依然是徒劳,屋子内还是没有阳光。“为什么我这样努力都无法将阳光运到屋子里呢?”这个问题让他们…  相似文献   

18.
杰克和约翰兄弟两人住在阁楼上,由于年久失修,卧室的窗户只能整天密闭着。厚厚的布满灰尘的窗户遮蔽住了阳光,整个屋子十分阴暗。兄弟俩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于是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就拿着扫帚和簸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了。他们很用心地将映在地上的阳光扫进簸箕里,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搬进阁楼,可是一进楼梯口的黑暗处,阳光就没有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扫,小心翼翼地搬,但依然是徒劳,屋内还是没有阳光。“为什么我们这样努力都无法将阳光运到屋子里呢?”这个问题让他们困…  相似文献   

19.
毕婚扫雷区     
有一些"毕婚族"在大学里就开始恋爱.对彼此的家庭条件、性格等等比较了解,相互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到了毕业,其他现实条件也比较成熟了,在这些基础上选择结婚,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公元七五五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以后,这个地主阶级的政权就逐步走下坡路了。唐玄宗这个皇帝抛弃了唐太宗和武则天所执行的法家路线,政治上黑暗腐败。官僚大地主和宦官勾结在一起,把持军政大权。地方藩镇割据的局面十分严重,各自独霸一方,连年战争,唐朝中央已无法控制地方。大地主大官僚乘机疯狂地兼并土地,“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这时唐朝的政治和经济危机都很尖锐,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