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庭坚“夺胎换骨”法与陈师道《次韵答秦少章》诗中提出的“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是宋代诗论中两种不同的“换骨”说。前者源于佛禅话语,是以禅喻诗的著名诗论;后者出自道教内丹学说,是以仙道论诗的典型诗论。陈师道“换骨”说与黄庭坚“学诗如学道”有联系,是指学诗的艺术修养过程,通过勤奋、艰苦的研习,最终达到理想的审美境界。陈师道“换骨”说与内丹炼养有共通性,突出表现在勤奋苦修和养气静心两方面。它对以禅喻诗习气的形成具有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三立为晚清“同光体”赣派的代表诗人,他特别景仰同乡前辈黄庭坚,以其为学习的对象,他的诗歌创作、诗论、诗评中体现出对黄庭坚诗歌选择与改造的特征,他并热心奖掖乡贤同仁,以振兴江西诗学,成为晚清诗坛接受黄庭坚诗歌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诗及诗论对宋诗乃至明清诗的影响极大,但历代褒贬不一,该文试对黄庭坚诗的内容和形式及其诗论作一分析,指出其形成缘由、特点及其影响,以重新认识其诗坛地位。  相似文献   

4.
多数学者认为,盛行于有宋一朝的"活法"诗论源于江西诗派吕本中,然当下学术界已有新成果证明吕本中并非首创者。北宋时期为救"昆体"之弊的胡宿才是最早提出该理论的学者,"活法"诗论在北宋即开始流行,后经过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大力实践,才得以进一步发扬光大。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本文将尝试厘清"活法"诗论的历史来源以及阐明苏轼、黄庭坚在"活法"诗论中所作的贡献,旨在有助于完善"活法"诗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的诗作为世人共识。黄庭坚的诗歌理论是否有一个体系?本文从黄庭坚诗论的诸多方面,阐释了其诗学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江西诗祖黄庭坚的诗论,与近千年后美国二十世纪解构主义代表人之一的布鲁姆的“误读”诗论作比较。笔者重点将“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理论,同构成布氏“逆反式”批评理论核心的六种“误读方式”作比较,揭示了“夺胎”与“克里纳门”、“换骨”与“克诺西斯”、“点铁成金”与误读的功用之间的相似之处。同时,笔者也指出了黄氏与布氏理论相似之中的诸多“障碍物”(文化背景等)。  相似文献   

7.
北宋中后期,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尽管由于新旧党争的关系,不见周邦彦与苏轼、黄庭坚等人有何交游,但这股雄劲的文艺思潮必然会对周邦彦词的创作产生影响。这可以从周邦彦与苏轼文人圈及江西派人士之间的关系;从后世大量论词杂著里对他创作的相关评价,并与黄庭坚相关的诗论词论相比较;从黄庭坚、周邦彦在创作和风格上与杜甫的渊源等几方面看出。  相似文献   

8.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都有文经武纬之才,博古通今之学,就是苏老先生的千金小姐苏小妹也是名播京都、才华出众的淑女。一天晚上,淡月微云,轻风细露。东坡和诗友黄庭坚在花园里切磋诗词,遥见小妹徘徊梅下吟哦不止。东坡随即笑邀小妹一起谈诗论词。席间,小妹举头望月,低头吟咏“轻风细柳,淡月梅花”,然后瞅着哥哥和黄庭坚说:“请帮我琢磨琢磨,两句中各加一什么字作腰,才会成为一联更好的诗句”。文思敏捷的黄庭坚稍一沉思就念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不满意,认为“太俗”。东坡踱了几步说:“改成‘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行吗?”小妹朗诵以后,摇着头说:“太实,前人用得过多,不够新颖。”在黄庭坚捻须微吟时,小妹娇嗔一笑,“改成‘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不是更好吗?”东坡,黄庭坚一听,拍手称妙,连称奇才。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诗论”是我国古代对诗这一文学体裁的最早的比较系统的论述。文章认为 :孔子的“诗论”可以从学诗与作诗的兼容性方面去理解 ,孔子的“诗论”注重抒情与表意的“无邪”性和修身与处事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0.
北宋任渊的《山谷诗集注》对黄庭坚诗歌的用事之法作了详尽深入的阐释,包括典故的继承与袭用、变化与生新两方面,并进一步揭示了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历”的诗法。《山谷诗集注》在诗歌注释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诗论将蹈袭行径指为“窃”。在唐代之后,对“窃”之认定尺度渐趋宽松,表明中国古典诗歌“原创”可能性渐趋缩小。从宋到清的诗人和诗论家,无一不在创新和“无一字无来历”之间徘徊,并在此二者之间形成张力。  相似文献   

12.
后世对黄山谷词的评价不高,认为其词或太俗,或“不是当行家语”。从黄庭坚的诗论中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思想是讲究法度而不死守法度,其核心是“不俗”的革新精神,其词的所谓“俗”也蕴含着这种“不俗”的创作精神。“不俗”不是语言的精雅,而是超凡人格在文学中的体现。山谷遭贬谪后的“以诗为词,”更是其“不俗”人格在词中的自然流露,并因其以“情性”为词的雅在北宋词坛独标一格。  相似文献   

13.
惠洪、黄庭坚年龄差距很大,但缘于惠洪对黄庭坚的倾慕及二人对诗歌的共同爱好,惠、黄交游甚密,唱酬诗作、谈诗论法。惠洪的诗学著作《冷斋夜话》和《天厨禁脔》中称引、诠释黄庭坚论诗之语颇多,二书对黄庭坚诗法理论进行了传引、阐释和总结,成为江西诗派诗歌理论的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14.
在毛泽东同志的文艺美学思想中,诗论占有最突出的地位,这是他关注最久、论述最多的一种艺术。毛泽东同志艺术方面的审美趣味是非常宽广的,但比较起来,对诗歌的兴趣尤其强烈。他不仅创作了数十首举世公认的优秀诗篇,同时也发表了许多有关诗的独特见解,这就构成了毛泽东的诗论。本文仅就此作一初步探讨。诗言志“诗言志”本是我国古籍《尚书·尧典》中的一句诗论名言,指出诗歌是用来表达襟怀抱负的。毛泽东同志1945年9月在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应诗人徐迟要求,亲笔题写了这三个字。很显然,毛泽东同志是借古代诗论来表达自己的诗论,是古为今用。作为中国古代诗论“开山的纲领”,“诗言志”中的“志”,长期以来被解释为经过封建礼  相似文献   

15.
黄庭坚诗歌的主导风格,人们多用“奇崛拗峭”或“生新瘦硬”来概括,也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全面考察庭坚的诗论、诗作、和前人某些评论,不难看出,拙朴清新、平易自然的倾向,在黄诗中也时有流露。主要表现为:有的诗显得生动形象、清新流畅而又含蓄蕴藉,情味盎然;有的诗于奇峭中见拙朴,于不和谐中寻求和谐;有的诗于瘦处出清新,从清新中又透露出峭拔的气势。之所以产生这种倾向,既有前人与其本身的理论依据,又有他个人的思想、生活遭遇等因素。虽然它只是黄诗风格中的一个侧面,但对于帮助我们理解庭坚的诗论与创作有时不大统一有较大作用,是深入研究黄诗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徐祯卿“因情立格”诗论是针对复古创作实践中“格”与“情”如何兼顾这一问题而提出的。与李梦阳、何景明的复古诗论相比较,“因情立格”诗论为当时的复古创作指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陈子昂作为初唐文学革新的倡导者,其身上的儒、道、纵横家的思想,宇宙、悲剧、忧患、孤独等意识,他与高层之间的关系及其政治品格,他的诗论“兴寄”与“风骨”的内涵,其诗论产生的复杂原因及后人对其诗论的评价等,历来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特将近十年来对陈子昂思想与诗论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与简评。  相似文献   

18.
<正>1“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这首脍炙人口的《牧童》,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鼻祖黄庭坚7岁时即兴创作的。皇祐三年(1051年),黄庭坚父亲黄庶邀请几位诗友一起在家饮酒吟诗。其中一人说:“久闻令郎少年聪慧,何不让他也来吟一首?”听闻要吟诗,黄庭坚竟没有丝毫胆怯,落落大方地上前鞠躬行礼,  相似文献   

19.
颠覆与指斥:浅谈王若虚对黄庭坚诗歌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若虚诗歌批评注重创作与风格的“天全”、“自得”,因而对不合其审美理想的黄庭坚诗歌多有指责,主要体现在:颠覆黄庭坚宗杜说;以苏黄比较来扬苏抑黄;对黄庭坚具体诗作指疵;对黄庭坚诗歌理论的指斥。这些论评,尽管其中渗透着王若虚个人的诗学趣尚,存在指责失当之处,但相较于宋代的黄庭坚诗歌接受,它具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内容,并进一步从细部特征上探讨黄庭坚诗歌,成为黄庭坚诗歌接受史的一大转折。  相似文献   

20.
宋金元1 填空题1)欧阳修在《》中,提出了“”说,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的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这是一种正确的诗论观点。2 )欧阳修晚年作的诗话体著作题为《》,开了诗论之一体。3)本学期我们学习过的苏轼的三篇诗论、文论著作是《》、《送参寥师》和《》。4 )李清照在《论词》提出了词“”的著名观点,力主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并且对词提出了一些审美要求,主要有:一是勿“破碎”,二是要有“”,三是讲“”。5 )“大体禅道惟在,诗道亦在。”这是宋代诗论家在《·诗辨》里提出来的诗论观,对后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