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川 《辽宁教育》2003,(10):28-29
知识,首先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公共知识和个体知识。公共知识即在人们长期的交往实践中所达成共识的、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定。比如数学中的“十进制”,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比如对一个字的书写和发音;比如对一个物体的命名等等。公共知识是人们建构的产物。这个命题的意含是:公共知识就像房屋、桥梁、玩具、汽车、佛塔、陵墓一样是建构的产物;而不是像金子、石油、煤炭一样发现的结果。“发现”意味着,不管你发没发现,它都“存在”在那里,它具有客观的独立性。而“建构”则渗透着人们的主观意趣,知识的建构是基于人们的利益、立场、需要、趣…  相似文献   

2.
知识,首先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公共知识和个体知识。公共知识即在人们长期的交往实践中所达成共识的、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定。比如数学中的“十进制”,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比如对一个字的书写和发音:比如对一个物体的命名等等。公共知识是人们建构的产物。这个命题的意含是:公共知识就像房屋、桥梁、玩具、汽车、佛塔、陵墓一样是建构的产物;而不像金子、石油、煤炭一样是发现的结果。“发现”意味着,不管你发没发现,它都“存在”在那里,它具有客观的独立性。而“建构”则渗透着人们的主观意趣,知识的建构是基于人们的利益、立场、需要、趣味、眼界、胸襟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建构知识"之意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知识,首先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公共知识和个体知识.公共知识即人们在长期的交往实践中所达成共识的、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定.比如,数学中的十进制,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对一个字的书写和发音,对一个物体的命名,等等.公共知识是人们建构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个性知识在个人的知识体系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它操纵于幕后,不易察觉;它与公共知识相对,两者共同构成个人知识的整体;它存在于个体,建构着“这一个”,其价值有待揭示。基于对其存在特点、结构层次的探究,从建构的视角分析了各层次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个人知识观及其对高校教师专业培训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知识是相对于公共知识而言的。教师个人知识是教师个人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体验、沉思而领会并总结出来的有别于“公共知识”的实效性知识,它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实践性、缄默性和对话性等特征。在个人知识观的视角下,我国高等学校教师专业培训在理念上应实现由“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转变,在内容上应强调教师个人知识的建构,在模式上应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强调教师的反思与体验。  相似文献   

6.
观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和描述 ,从而揭示其特点和规律的方法。历史经验证明 ,许多科学的发现 ,都是经过观察 ,掌握了感性材料后 ,进行“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而实现的。所以说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 ,是人们获取感性材料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 :“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 ,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 ,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 ,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应用一样。”他还说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那么 ,如何通过深入、细致、全面、耐心而持久的观察 ,实现科学发现呢 ?一、要认识观察…  相似文献   

7.
交响音乐是音乐创作中最复杂、最富有戏剧性的一种类型。它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乐曲,它以特有的方式影响和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学就像交响乐一样,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回味历史的史诗,他们都是精神产品,只不过一个是文字。一个是音乐罢了。而我们中学语文教材汇聚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语文课就像一首大型的交响音乐。要给学生以宽广的音域,以我们各种“乐器”的协调、组合,帮助学生去发现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激发他们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寻幽探胜。  相似文献   

8.
“发现法”是布鲁纳等人倡导的现代启发式教学方式。它强调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发展智能,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知识。实施“发现法”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引导。本人提出的“实验引导发现法”就是在“发现法”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学科的教学实际而提出来的,强调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授施瓦布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倡导提出了“探究式教学”,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在认识态度上应该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翁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设法去解决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应该看成对教师所赋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在内心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小学生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而“最有效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形成过程”。二十一世纪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与接受。而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则  相似文献   

11.
阅读素养与阅读一样,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体验、学习、发展的结果,或者说是在阅读活动中逐渐建构起来的。既然阅读素养是建构起来的,那么它就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有一个建构的过程,此过程也生成了阅读素养建构的过程性特征。“阅读素养建构的过程性”是建立在对人的阅读活动深度认知基础之上的,作为一种理论,它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有助于人们产生知识和洞察力。然而,它的传授、散播和发展是不会自动进行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1.学习数学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它不应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是一个主体主动的建构过程;2.这个建构过程依赖于认识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必须具有个体的特殊性,同时,数学知识的建构主要是一个“顺应”的过程;3.主体的建构活动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它是一个社会建构。从数学教育的角度看,它强调数学观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十分注重个人的思考能力,而讨厌那种只掌握知识的“工具”。在《论教育》中,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有时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工具,靠它来把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要为活人服务。它应当发展青年人中那些有利于公共福利的品质和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个性应当消灭,或个人只变成像一只蜜蜂或蚂蚁那样仅仅是社会的一种工具。因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向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档案袋评价”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知识是学习者基于个体体验活动的产物,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之中形成的。因此,学习者是“活动式探究者”“意义和知识的建构者”。而“档案袋评价”正是把握“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和推动“学习网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一是应防止过分注重知识传授,陷入围绕“新标准”,施教却是“旧程序”,或“越俎代庖”或“挖掘题海”,导致学生在参与学习中对建构知识的全身心体验的削弱。二是应防止为“发现”而发现。学生知识的建构,具有基础教育的时效性,应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能为发现而发现,应当以新课程标准的知识体系作为教学过程中研究性氛围创设的主线,与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并能引导学生形成较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三是应防止评价的片面化倾向。由于教学过程的研究性氛围创设是对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推动与帮助,而学生心智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评价教学…  相似文献   

16.
纵观全国各省市2005年中考物理试卷,可隐约看到:就像语文试卷中的“话题作文”一样,围绕一个物理话题而展开的序列试题——暂称之为“话题类”试题,正悄然出现,它是中考物理试卷上的又一朵新葩,必将成为中考的新亮点,它可广泛地考查学过的知识,既能学科内综合,又能学科间渗透,是新课标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剑桥并不大,是个小镇。它像我们国内的许多地方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被人们称作“剑桥市”了(CITY OF CAMBRIDGE)。而以前,人们是习惯称它作“剑桥郡”的。我却喜欢“小镇”这个名字。城市过于工业化了,而郡又显得过于贵族味道,小镇却勾勒出了它的宁静和悠久。 剑桥的学院 诸如剑桥许多古老而悠久的传统一样,至今它仍和牛津大学一样,保持着它们独特的学院制。剑桥一共有31个学院,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这个只有10万人左右的小镇里。这些学院建于不同的年代,就像它们的建筑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从教材概念出发的教学往往强调学生对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掌握。这种书本知识是由国家组织某一领域的学科专家编制的、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学科知识,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经验往往是分离的,并被看作是有待占有的“对象物”,因而这种知识具有客观属性。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教师传递“法定知识”的主要载体,它是以“公共知识”的形态出现的,这就造成教师、学生所具有的个人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生命化形态的资源被排斥在知识形态之外。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易停留在对结论性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过程性知识的意义建构与体验,使得“个人知识”的存在缺乏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强调的是“知”与“行”的一体性,而并非是探讨“知”与“行”的孰先孰后。今天,这一思想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有着巨大的启发。它提示我们,思想教育工作不能偏重公共知识的灌输,而应将公共知识与个人知识同等看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形成自己独有的个人知识。  相似文献   

20.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谈有效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在课堂教学中,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总是抱怨学生连课堂上讲过的一模一样的习题,在考试中出现时仍然做不出来。其实用建构主义的哲学观仔细分析也不难理解。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一个人的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这样,我们对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的真正涵义获得了新的解释,“理解”并不是指学生弄清教师的本意,而是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的内容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它只是表明学生认为自己“我通过了”。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学生所学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