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专利引文的技术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在利用专利文献进行技术竞争力研究时,大部分集中在专利申请的数量、领域、单位、地域等简单的数量统计分析上,很少引入专利引文分析.文章通过分析专利引文在技术竞争力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分析方法,利用PEM燃料电池专利引用情况的实证分析,从核心技术、技术趋势、竞争对手、专利引证率等方面分析了专利引文在技术竞争力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该文为<数字图书馆论坛>2008年第11期本期话题"科技创新中的专利应用研究"的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2.
彭爱东 《情报学报》2008,27(1):84-88
专利引文分析是专利情报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引文分析方法本身的特点,如需要对不同年份、不同领域、不同地点授权的专利的被引数据进行对比,单纯利用从数据库中检索出来的原始被引数据将会使分析结果出现很大偏差,因此有必要对专利引文数据进行修正以确保专利引文分析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引起偏差的各种因素,它们分别是专利被引年限的人为切断,专利技术领域的不同,以及专利数量、引文数量的不断上升.在偏差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两种对被引数据进行修正的方法--固定效果修正及准结构化修正.前者简单剥离所有偏差因素对专利被引数据的影响,后者则能有选择地消除某种偏差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利引文分析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的今天,专利信息如海潮般涌向我们,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专利信息中收集对用户有用的信息,才是我们所关注的。文章主要围绕数据挖掘技术在专利引文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意义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比较Innography、WIPS和Patentics3个专利检索系统的引文分析功能,旨在帮助用户识别满足自己需要的专利引文分析工具,同时提出进一步完善专利检索系统引文分析功能的建议。[方法/过程]通过比较3个专利检索系统引文收录范围、引文检索方式、前引后引查找功能、引文类型区分功能、非专利文献查找功能、可视化呈现功能和引文检索准确度,发现3个专利检索系统都具备基础的引文分析功能,但各有不足,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结果/结论]Innography应加强数据清洗,WIPS需扩大引文收录范围,Patentics则要增强系统稳定性,三者在检索数据准确性方面都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就《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以被引频次为科技期刊、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进行的年度排名,提出了引文时间的界定问题,即以某一年出版的期刊为依据进行引文频次统计所得到的结果,不应该是各期刊在该年被引用的。在界定期刊被引时间时,应该以论文作者对某种期刊实施引用的具体日期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专利研究的可视化引文分析——基于图书情报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可视化引文分析工具Hist Cite,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扩展版为数据源,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引文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分析图书情报领域专利研究文献的数量和年代分布、国家地区和研究机构分布、核心作者、核心期刊以及当前研究的热点,并用可视化方法展示专利研究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比较中美专利引文的异同,对两者深入认识理解,明晰两者在揭示专利关联度、反映专利所有者间竞争关系、判断专利商业价值和法律稳定性等方面的异同,以利于专利引文价值的更好实现。[方法/过程] 研究中美专利引文的区别,并深入分析其专利制度和社会观念层面的原因。[结果/结论] 中美专利引文在著录内容、引用位置、排序标准、标识要素、类型标注及对PCT申请的国际阶段产生的专利引文态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而在建立专利引文数据库、挖掘专利引文情报时,只有区别处理,才能提高专利引文分析成果的准确性,更加有效地实现专利引文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面向专利数据领域,根据专利引文数据、IPC分类号、德温特分类号构建一种专利相似度的测量方法,以LT E移动通信领域专利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该方法对专利相似程度区分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滕立  黄兰青 《情报工程》2016,2(2):018-025
本文以共被引和共词分析方法,以SCI中2000年至2013年的有关专利引文的研究文献为对象,分析了其知识基础与研究主题.结果表明,专利引文研究主要是建立在Jaffe AB(1993)、Narin F(1997)、Griliches Z(1990)和Trajtenberg M(1990)等人研究基础之上,核心研究领域集中在企业/产业的创新能力与绩效评价,涉及知识溢出、技术扩散、竞争优势等内容.关键词聚类在战略坐标中的象限分布则表明专利引文研究处于既定范式下的深度研究,缺少对范式扩展的广度研究.另外,研究还发现专利引文研究较少关注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专利权人在美国授权专利被科学论文引用的数据,从对科学产生影响的角度揭示了五国专利特征,对比研究了五国技术创新状况。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元搜索引擎的中文数据库引文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现有中文引文数据库的优缺点,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利用元搜索引擎的原理,提出一种改进的中文数据库引文分析系统模型,并详细论述该系统的各项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对国内外引文信息可视化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全景+细节"策略,运用可视化方法对从CNKI获取的原始引文信息进行研究。通过可视化的引文网络、分支信息、分支网络,可全方位、多角度查看引文情况;通过基于引文耦合的聚类信息可视化,可以发现研究热点;通过文献及作者耦合可视化,可以了解作者的研究兴趣的关联;最后对洛特卡定律进行了可视表示。未来的研究应注重扩展信息可视化系统的功能,改进信息可视化。图7。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引文分析法对2005-2010年间发表的目录学论文进行统计,从引文量、引文学科种类、高被引作者和高被引论文数量及被引次数、共被引次数四个方面分析目录学发展现状,最后运用引文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法、多维尺度分析法)探讨目录学研究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专利数据库 ( USPTO )检索系统”为例,采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建立一个专利文献引用关联可视化系统雏形,为企业或专利文献检索单位开发建构未来系统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被引次数的引文分析无法直接揭示论文的研究内容,利用关键词或从标题、摘要和全文中抽取的主题词很难客观反映论文的被引原因。本文以碳纳米管纤维研究领域的高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进行引文内容抽取和主题识别,经人工判读验证: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高被引论文识别的核心主题能够较好地揭示高被引论文的被引原因(引用动机),而且与论文的研究内容相符合;与基于全文、基于标题和摘要的主题识别相比,在引文内容分析基础上识别的主题具有更好的主题代表性,能够有效揭示被引文献的研究内容,是对原文相关信息的重要补充。本文的实验表明基于引文内容分析的高被引论文主题识别是可行而且有效的。图4。表4。参考文献31。  相似文献   

16.
引文支持分析研究论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文支持分析研究论纲王正兴ABSTRACTTheauthordiscussescitationsupportanalysis,citationsupportmodel,citationsupportrole,therelationshipbetwee...  相似文献   

17.
链接分析与引文分析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网络影响因子沿用了期刊影响因子对引文分析的基本思路,但作为链接分析的指标,用于网络环境中的质量评价是不可靠的。可以根据Pagerank算法提出用于论文质量评价的Pagerank算法;可以根据引文衰减系数提出"链接衰减系数"和"平均链接时距"用于研究网页的老化规律。理想的链接分析工具应当是一种专用搜索引擎。  相似文献   

18.
引文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前引文分析已成为文献计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但少有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从引文分析理论(基础理论和引用动机)的不完善,引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引文分析方法、工具和数据库的缺陷,引文分析应用与实践(科学评价和科学交流)的局限四个方面较系统地总结引文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目前应该以谨慎的态度看待引文分析,对其方法和结果作客观评价,在充分了解其优缺点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鉴往知来,本研究运用引文分析方法,探讨近20年来(1994—2013年)科技教育研究的主题演进状况。样本取自WoS数据库的SSCI、SCI和A&HCI,共1 196篇,过滤后为1 009篇文献,共30 825条引文。①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分析文献数量持续增加情况,各阶段的成长率分别为第I-II阶段为85.45%,第II-III阶段为62.26%,第III-IV阶段为55.79%;②  相似文献   

20.
以国内引用认同研究者为研究对象,借助CnkiRef、Gephi等工具,从引荐分析视角分析了国内引用认同领域的研究景象,揭示出领域经典文献、权威期刊、经典图书和研究主题分布等信息,为相关学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供参考,也为丰富引文分析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