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宏观数据而言,当下外资不仅没有撤离中国,反而还有增资迹象。据商务部数据,今年1到9月,中国内地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86.09亿美元,同比增长6.22%。不过,这也是近三年来,外资少有的一波对华投资增长高潮。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中国内地民营书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成为中国社会步入新时期的一个标志,也是中国内地民营书业产生的一个政策和历史源头。嗣后,中国内地民营书业筚路蓝缕,一路发展,从“拾遗补缺”的边缘地带发展到社会主义出版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试图把中国内地民营书业的发展放置到广阔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进步等历史背景下去探讨,分析中国内地民营书业的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画坛,张大千从事艺术活动六十五载,曾被美国世界美术协会公推为“当代第一画家”,被徐悲鸿定为“五百年第一人”,世人称之为“古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东方之笔”、“中国美术集大成者”。然而由于他自1949年之后即离开内地漂泊于海外,晚年定居台湾,所以其事迹、其作品不为内地读者所熟知,更受中国内地出版界冷落近50年,目前有关他的作品在中国内地出版得非常少,仅有的一些著作,不是与他人绘画作品的合集。便是戏说味浓厚的传记小说,难以全面反映张大千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1996年,中国内地才有了第一艘大帆船。14年过去了.中国大帆船仍然处在懵懂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5.
资讯频道     
《现代出版》2010,(5):76-76
内地资本首次登陆台湾投资出版业 近日,有内地资本背景的台湾新经典文化出版社在台湾正式成立。该公司的内地资本背景是国内最大的民营出版公司之一的北京新经典。这实际上也是内地出版企业首次在台湾地区投资成立出版公司。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写作》2008,(4):8-9
新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方汉奇: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第一份晚报出现在香港,是英文的,后又逐渐出现了中文晚报。20世纪初,即1910年,中国内地第一份晚报——《中信晚报》在上海发行。北京出现晚报是1918年,是份商业报纸。从那时起到1949年,北京前后大概出现过47家晚报,其中叫《北京晚报》的有6家,分别在1921年到1939年间创刊发行,存在的时间都很短,  相似文献   

7.
1896年8月11日在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商业性电影放映,使徐园一举成为中国内地的第一家"电影院",由此揭开了中国电影历史和电影商业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2004年4月,应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和意大利Scaler,集团邀请,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祝君波率领上海出版设计代表团前往德国莱比锡参加"2004年世界最美的书"授奖仪式,开访问考察德国和意大利的图书文化.这是中国内地出版界第一次参加"世界最美的书"的展示和授奖活动,也是中国内地出版界第一次参加莱比锡书展,第一次与德国和意大利的书籍艺术家密切接触.笔者随行记录下诸如感悟:  相似文献   

9.
1986年9月,长期亏损的沈阳防暴器材厂破产被拍卖,这是社会主义中国第一家破产且公开拍卖的国有企业。1980年11月,新中国第一家拍卖行——国营广州拍卖行成立,标志着中国内地拍卖业从此正式复出。1987年12月,深圳市政府国土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内地第一本介绍香港历史与现状的英文书已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主要内容包括英占以前的香港,香港问题的由来及解决,香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概况,以及香港与内地几大历史事件的关系等。该书是中国  相似文献   

11.
业界动向     
港澳投资内地包装印刷业门坎降低2009年1月1日起,香港、澳门在内地设立包装装潢印刷企业,最低注册资本将比照内地企业实行,门坎降低。  相似文献   

12.
《出版经济》2021,(1):28-30
2018年10月23日这一天,83岁高龄的胡应湘应邀在珠海出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这一天,也是胡应湘提出伶仃洋大桥构想35年后第一次看到完工的港珠澳大桥. 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到内地投资的香港实业家之一,胡应湘1935年出生于香港,是香港合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改革开放初期,"三来一补"企业陆续落户广东,伴随而来的...  相似文献   

13.
美剧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3年到12小时:美剧的传播与流行模式 从1980年第一部美剧登陆中国内地以来,美剧在内地的进入和流行一直延续着明、暗两条主线.其中,明线是电视台购买相应美剧版权后,进行翻译、混录合成(有时还有删减)后再通过电视频道播放;而暗线则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录像厅、区县电视台盗播和21世纪以来的网络下载与观看.  相似文献   

14.
冯小刚于1997年推出内地第一部贺岁片至今已10年有余,从《甲方乙方》的1100万元到《集结号》的2.6亿元票房的收入.冯小刚不仅取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丰收.也在电影市场萎靡不振的今天,为中国电影如何崛起带来了希望,树立了典范.他也因此被人称为中国贺岁片大师,  相似文献   

15.
她是中国内地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电视直播CALLIN节目;她在开播的第一年就和当时红遍全国的《实话实说》一起被评为中国电视十佳谈话节目。她,就是齐鲁电视台的《开讲天下》(原名《齐鲁开讲》)。  相似文献   

16.
广告     
《传媒》2007,(1):75-75
维亚康姆加入中国公交广告争夺战;中国内地电脑广告投放亚太第一;微软推出数字广告解决方案欲做网络广告巨人;世纪华文举办报刊媒体广告价值报告会;  相似文献   

17.
1978年12月26日,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学人员--52名国家公派访问学者搭飞机离京赴美,揭开了新时期中国内地出国留学教育的序幕.时光荏苒,到2003年12月底正好25周年整.25年,整整一代人的光阴,这一时期的出国留学教育,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发展前进的道路上留下了一道深刻而闪亮轨协.  相似文献   

18.
香港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传播工具总称传播媒介。香港传播媒介,最早从1841年发行第一份英文报纸《香港公报》,1858年出版第一份中文报纸《中外新报》开始,1928年香港广播电台成立,1957年“丽的呼声”电视台创办,到1967年无线电视台播映,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香港传播媒介以最快速度捕捉和传递信息,将香港、中国内地以至世界上发生的大事,迅速传给香港市民。由于多是商业性经营,主要依靠自身的收入维持生存与发展,竞争非常激烈。由于香港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它与中国内地的关系,许多知名的国际通讯社、行销全球的报章和海外广播公司均派员进驻香港;多家国际新闻机构在香港设立分社或办事处。  相似文献   

19.
香港各大学到内地招生,必将成为中国今年最为重大的教育新闻。 往年香港高校也到内地招生,但因为招生人数很少,对内地高校没有多大影响。今年,香港高校在内地招生人数及生源质量均创历年新高,仅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4所高校就招收了约900名内地优秀生。这其中包括了若干省份的高考状元。内地、香港两地高校在招生环节终于面对面地碰撞在一起。不少考生面对香港高校与北大、清华的录取通知书,选择了前者。  相似文献   

20.
魏永征 《新闻三昧》2001,(11):54-55
去年香港法院判决的中国青基会诉香港《壹周刊》诽谤案,是第一起中国内地机构到香港起诉香港媒介的案件。《壹周刊》1994年1月号,刊出一篇无中生有、危言耸听的文章《希望工程善款失踪》,严重损害了“希望工程”的声誉,致使“希望工程”在香港和世界华人中捐款明显下降。经过艰难的讼战,香港法院判决《壹周刊》构成诽谤,赔偿中国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