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盛华 《教师》2013,(19):100-101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乐于探究的精神,热爱生活的心态为目标,涵盖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等内容。品德课要让学生有"三最"的感觉。一、最亲切的感觉如何使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亲切的感觉呢?我认为把握下列两点十分重要:教学内容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要贴近学生的心理。我们知道《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精心选择的,绝大部分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贴近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2.
一、任务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是进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真实的语境,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所关注的人和事物,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内容,谈论他们的个人爱好,激发学生参与真实语言活动的动机,引发学生谈论自己的服装、饮食、起居、活动习惯等。  相似文献   

3.
金小义 《辅导员》2014,(15):87-88
正"生活即教育",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对我们今天的特殊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谓生活化语文教学,主要是指寻求贴近智障儿童的生活经验、生活兴趣、生活情感和社会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并用直接的、多样的、贴近的方法,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悟生活,促进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们可根据智障儿童的实际认知情况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语文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智障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语文走近学生的生活,为  相似文献   

4.
张军 《教师》2010,(10):107-107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中学生求知欲旺盛,自我表现意识较强,教师在历史教学方法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互动”呢?  相似文献   

5.
一、任务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是进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真实的语境,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所关注的人和事物,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内容,谈论他们的个人爱好,激发学生参与真实语言活动的动机,引发学生谈论自己的服装、饮食、起居、活动习惯等.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中学生求知欲旺盛,自我表现意识较强,教师在历史教学方法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互动"呢?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强调要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历史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增强教学内容同现代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联系,从生活视角体现较强的时代性。让学生从身边的历史去触摸历史、感悟历史,只有这样历史才能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思想品德教师充满信心地跨入课堂,让学生充满期待和兴趣地学好思想品德课,成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教学策略是必不可少的。一、素材选择:三贴近一拓展要让思想品德课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第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关键在教学素材,要尽量选择学生关心、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因此,我们教学素材的选择坚持"三贴近一拓展",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热点、贴近时代潮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学"良好的心理品德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坚持不懈的锻炼"这一知识点时,我以不久前召开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思想性、政治性比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割断,教学内容孤立为高高在上的理论和僵硬的教条,使课堂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因而,课堂教学显得枯燥无味,学生毫无兴趣可言。新课程改革后,思想政治课内容更贴近学生的个性特点,贴近时代脉搏,注重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心理以及学生的自我体验和自律。那么在新课堂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思想品德课呢?  相似文献   

10.
本课投掷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投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的投掷课不需学习过细的技术和过严的方法,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投掷练习和贴近学生生活,运用一些情景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投掷的合理动作.内容的选择上也力争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共同生活,教学内容淡化了竞技性,增加了趣味性、娱乐性、思想性、健身性、实用性为一体,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即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投掷的知识和技能,又将课堂延伸到社会.  相似文献   

11.
打造生态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搭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可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本文从教学内容要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阐述如何打造生态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打造"生态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搭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可以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本文从教学内容要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阐述如何打造"生态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它的显著特点是强调“生活逻辑、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经济生活》模块有着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尽可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它的编者、华南师大陈友芳教授提出,发现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生活是学好经济生活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4.
《标准》提倡"生活化"的教学,是指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联系社会实际的教学内容,并采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把抽象的物理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生活化教学是近年来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贴近学生生活和联系社会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尽力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获得真知。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石薇 《科学教育》2005,11(5):3-4
根据上海中小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及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一年级《思想政治》新教材已在本市部分学校实验使用。细读新教材的内容——高一的《经济生活》,我们不难发现,与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相比,新教材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尤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它在框架结构和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构建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体现“以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力求使课程教学内容回归学生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社会是21世纪课程教材改革中新设定的一门学科,它在内容编排上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亲身经历与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科的特色就是生物学科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以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加之许多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丰富了生物课的教学内容。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需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