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城”与“高教园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在兴起一股兴建大学园区的新浪潮 ,目前在建的“大学城”与“高教园区”在本质上基本相同 ,形式上也有很大的相似性。“大学城” (CollegeTown)概念在国外具有特定的含义和内涵。本文分别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对“大学城”进行分析。狭义的“大学城”与“高教园区”的含义相似 ,是一个教育社会学上的概念 ,通过比较分析 ,两者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实质内涵上的区别 ;同时对“大学园区”与原来的“文教区”进行比较。广义上的“大学城”是一个人文地理学的概念 ,本文讨论了大学城的生长过程、衡量标准和建设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宋亮 《教育》2012,(5):28
春节放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教育》旬刊记者拨通了投资人张女士的手机,不愿透露全名的张女士表示:"你有未完成开发的大学城建筑吗?我只要昌平大学城的废弃建筑。"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城规划建设被地方政府赋予了极高的价值预设,并给予了很大支持。在大学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应转变理念,明确职责范围,避免管理的越位、缺位和错位,强化其服务协调、方向引导、资金扶持和公共事务管理等职能。  相似文献   

4.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作为国内一所典型的高教园区,在发展的道路上有着自己的规划。园区在向着广义的大学城转型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制约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发展高校旅游、依靠大学科研和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能有助于园区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扩招形势下高校异地办学与大学城的兴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三次较大规模异地办学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由高校扩大招生规模而引发新一轮异地办学和各地兴办大学城的主要因素;客观地探讨了扩招、异地办学和大学城三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社会、经济、教育等多视角、深层次地认识扩大招生和异地办学,对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我国以教育、科技等多视角、深层次地认识扩大招生和异地办学,对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我国以教育、科技为载体的城市化建设所表现出来的重大意义;然后,从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考虑,提出了异地办学和大学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力求在21世纪初叶将这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办好。  相似文献   

6.
广州大学城体育教学资源综合使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持续扩招,原来高等教育内涵式的发展模式达到了极限,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师资不足、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等一系列问题.2001年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了建设高教园区(大学城)的热潮.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大学城已接近60个.  相似文献   

7.
高教园区建设与管理的“宁波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共宁波市委、市政府为实施“科技兴市”战略 ,从宁波的市情出发 ,借鉴国内外建设“大学城”的经验 ,成功建设了宁波市高教园区 ,构造了独具特色的“宁波模式”。这种模式具有开放的理念、开放的园区 ;多元办学体制促进资源共享 ;多重功能竞合 ,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 ;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带动园区建设等特点。宁波高教园区的建设已初见成效 ,有力地促进了宁波高教事业的发展 ,并对其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与其经费投入不足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高校拥有各类丰富的资源,对其做开发与利用的深入研究,构建高校经费筹措新模式,是重大而紧迫的时代命题.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高校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如开发校办产业资源,自然及建筑资源,经营性资源,文化资源等.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是人群密集型场所,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城市出现的大学城更是聚集着大量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人数众多,对待事物敏感、热情高、关注社会事务,易冲动。而且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和大学城的新建,在校生人数短时期内迅速增加,使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这些  相似文献   

10.
大学城拥有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完善的场馆设施和各种专业体育人才,为其足球赛事的开发经营提供了绝佳的平台.本文主要对解决大学城足球赛事的开发与营销策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教园区(大学城)发展模式虽然各异,但在功能定位、促进区域性聚集和投资多元化等方面存在共性.目前,大学城在独立与共享、资金投入与运作的持续性、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作用、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但通过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进行合理规划、加深全局性认识、体制与机制的创新等措施,大学城发展将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需求,全国各地兴起了大学城建设。大学城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种新的模式,在其建设中存在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城建设中的五大悖论,并对其悖论的消解做出三点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伊风 《教育》2012,(5):24
2003年,重庆市作出建设大学城的决策,按照"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要求,打造"教育城、科技城、人才城、文化城、生态城"。2005年10月重庆大学城就迎进了首批师生,2010年基本建成为国内建设规模最大、综合功能最强、入驻高校门类齐全、入住师生最多的大学城之一。重庆大学城,从规划、定位、开工到目前的13所高校入驻,重庆大学城无疑是全国大学城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各个高校承担着共同的使命与责任,也面临着相同的机遇与挑战。尤其对占据地利优势的高教园区的高校而言,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已成为共谋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大学城建设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大学城以名牌大学为动力,能够带动并形成高品质的新型城市,城市以大学城为依托,能够提升城市整体文化素质和外在形象。  相似文献   

16.
为方便整合城内各种教育资源,广州大学城高标准、高投入地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但应用效果差强人意。本文对广州大学城信息化建设整体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引发更多的人关注广州大学城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问题,也期待为广州大学城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学城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走到了关键路口:是按照现有模式发展,还是进一步优化提升?在新的发展时期,大学城的整体功能优化与品质改善提升,需要延续大学城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聚集的传统功能,溢出大学城的整体发展效益;彰显大学城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的现代功能,溢出大学城的经济效益;拓展大学城全方位城市对话和国际互动的多元功能,溢出大学城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
一、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内涵及意义1999年我国第一所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大学城诞生,这种资源共享模式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新兴事物,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积极的探索,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由此而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百年发展中较强的政治本位、社会本位取向使其功利性不断加强,形成了国家意志下的单一质量观。当前的质量问题并非完全由近十年的扩招造成,与我国政府长期主导高等教育密切相关,是市场经济确立后个体质量需求日益受到重视、高教质量观走向多元的集中反映。提高高教质量须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依靠高校的“自为”逐步解决。政府应逐渐淡化行政干预,实现从主导者到高教质量保障体系监护人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