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一名教师要站在课堂上完成一堂成功的公开课,不经过反复的磨砺,离开教师团队的研讨,没有专家的指点,将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2.
袁大坤 《四川教育》2006,(10):46-46
在一次数学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出了一道课堂练习题:三·一班有男生29人,女生17人,女生增加多少人才占全班人数的一半?较多学生通过列方程:2(17 X)=29 17,解得X=6。教师看着不对,于是有了下面一段热闹的“循循善诱”:师:女生是不是三·一班的人?(生:是)师:增加的女生是不是三·一班的人?(生:是)师:女生增加了,全班人数有没有改变(?生:有)师:女生增加了X人,全班总人数就增加了多少?(生:X人)师:应该怎样列方程式?在这样细致地引导下,学生列出了方程:2(17 X)=29 17 X,解得X=12。从这个看似热热闹闹的教学片断来看,笔者认为有以下不妥:①教师的…  相似文献   

3.
上完课回到办公室,一张大红请柬放在我办公桌醒目的位置。我打开请柬一看,原来是几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许晶,她任园长的幼儿园近日举行开学典礼,邀请我作为嘉宾出席。看到许晶今天的成功,我真为她高兴。那是师范毕业前不久,我到近郊一所矿区中学实习。讲课前一天,学校通知我授课班级是初三(四)班,并允许我到班主任那里提前了解班级情况。我到初三(四)班的班主任王老师办公室说明来意后,她先对本班情况作了简要介绍,随后  相似文献   

4.
“冷场”,是教师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上,教师就更加不愿意出现“冷场”。因为多年以来不少教师认为,课堂上出现“冷场”,哪怕仅有一次,就意味着这节课是不成功的。而在笔者看来,课堂的“冷场”是教学中的正常现象,有的“冷场”是可以预料和设法排除的,有的“冷场”是防不胜防的。但不管是可以预料还是预料不及的“冷场”,我们都无须害怕和慌张,只要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机智地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灵活应变地驾驭课堂,“冷场”不会成为成功课堂的“大敌”。  相似文献   

5.
公开课等级越高,领导、同事的关注度就越高。因为你的表现决定学校的声誉。公开课前,领导、同事及关心你的人,肯定要帮你“出谋划策”,其心其意都是好的,许多中肯的意见对你的帮助也一定是很大的。但凡事有一利总有一弊,如果你在公开课前用“加法”平衡各方面的意见,在“兼听”中失去自我,那将是很遗憾的。南京的一位特级教师就有这样的亲历,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深入教学研究.“音乐公开课”是交流经验、传递信息的一种好方式,因此,全面评价“音乐公开课”,有利于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每次听完公开课,老师们总会由衷感叹:“要是每节课都这么上,该多好啊!”是啊,看那课堂上精巧的教学设计,精彩的师生对话,精美的多谋体课件,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很多课特别是公开课越来越热闹。课堂上,教师激情澎湃,学生积极发言,取代了以往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学生静悄悄。那么,应该如何处理思想品德课堂动与静的关系呢?笔者有幸参加了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主办的“2013全国初中特色课堂展示交流研讨会”,在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聆听了周智宁老师教学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我...  相似文献   

9.
高森,送电线路工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工会干部管理学院劳模教授。2012年2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架空线路清障检测机器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2011年山东省一线工人科技创新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项目。作为全  相似文献   

10.
柏海山 《今日教育》2007,(6S):38-39
回想自己以前开设的一些公开课.听课教师人数往往是最多的.而且也总能得到教师们的普遍好评.其实.那时候的我还只是语文教学的“门外汉”.所上的这些课无非是“准备”充分而已.或是把别人的一些精彩的教学环节移植到课堂中来.或是刻意制造一些所谓的“亮点”以“新奇制胜”.或是借用一些声、光、电进行美轮美奂的“包装”等等.就是这样的课每每获得老师们的一致赞誉。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笔者集中听了十几节小学语文公开课,在感动于上课教师的激情之余,也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我们的课堂远离了生命的关注。沉思之中,我觉得,这些语文公开课的“妆”化得实在是太“浓”了,有必要“卸卸妆”了——剔除粉华铅黛,回归天然本色。  相似文献   

12.
学期工作结束了.终于可以长吁一口气.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要说今年教学工作的感想,一言以蔽之,公开课教学特别多,但也总算由“伤筋动骨”到“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3.
开学后,有许多公开课在前面等着你。公开课等级越高,领导、同事关注的程度就越大,因为你的表现决定了学校的声誉。公开课前,领导、同事及关心你的人,肯定要帮你“出谋划策”,其心其意都是好的,许多中肯的意见对你的帮助也一定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4.
钟键 《四川教育》2014,(7):78-79
2011年9月中旬,校长说要开展“教中学”课型探究,由一个学生团队承担课堂组织者的角色,推动课堂学习,我感到莫名的惶恐.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着教一个学生教师团队解读文本,进行教学设计.之后,学生将站上讲台,引领同学们学习,而我只在课中做适时的介入点拨,在课末进行总结.这一次,我同样尽全力而为,但同时也做好了失败的准备.我告诉自己:“失败和成功对一个人同样重要.让失败属于过去,胜利属于未来!”  相似文献   

15.
公开课历来被视为日常课堂改革的“先锋”,但这种先锋的作用却因疏离“原生态”而日渐弱化。公开课要引领课堂改革,必须改变孤芳自赏与高傲,以亲和的面孔与日常课堂“牵手”。现呈现几篇公开课“变脸,,的案例,以透视实践者追求课堂“原生态”的行踪。[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因为上次全县公开课我选择了《鸟的天堂》,而且课堂效果特好.所以再次碰到这课时便放手让学生质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听语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常听到一些称得上是“完美”的课:讲完最后一句话恰好下课铃响起,分秒不差;课堂结构一环紧扣一环.课堂提问一个紧接一个,没有丝毫的“冷场”;板书设计巧妙无双,绝无一个多余的字。赞叹之余,不禁疑虑渐生:这么“完美”的课能算是优质课、示范课吗?且不说这些语课是否带有演戏的味道,我们只从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去衡量那些语课.就会发现那些所谓“完美”的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一切都在教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自从实施课改以来,对如何转变教师旧观念,领会课改新理念,我校领导想了许多方法:上网查找新课改方面的资料,打印成册,分发给教师传阅:借来名师上课的光盘,组织教师观摩: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这些措施虽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一课成功,笑傲教坛”。多少教师因为一课成功而一举成名,“春风得意马蹄疾”,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教而优则仕;而又有多少教师因为一课“失利”而倍受冷落,从此一蹶不振,郁郁寡欢。为了上好公开课,多少教师孜孜以求,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伊消  相似文献   

20.
朱小燕 《中学教育》2006,(11):21-21
我在师徒结队,帮助教师设计课堂教案时,遇到了这样的尴尬:为了体现新课程新理念,我提出在教案中安排一些诸如“奖励学生小红花”、“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课上采访听课老师”的环节,但却遭到教师的反对和怀疑,担心这样会有表演作秀之嫌。对此。我不禁陷入深深的困惑:教师的疑虑不无道理,应当承认,当前课堂,尤其是公开课表演作秀的现象的确存在,令人反感。但老师们在课堂上稍有异举就被斥之为表演作秀,不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何为表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