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紧随现代化的征程,广西文化人继往开来.不断前进。新时期尤其最近10年以来,广西文化人更加奋发图强,创造了低地崛起、“蛙跳”突进的文化业绩,创造了一种文化可以超越经济率先发展的新模式,这不能不说令世人瞩目! 有人士断言:广西文学(文化)的潜力是无穷的,关键在于发现。 编者想接着说:有了发现,才可能有进一步的创造;创造是根本。 出于“更好地发现”知“进一步创造”“广西文化”的目的,本刊从2008年第一期起重点推出本特设新栏目——“广西文艺理论家论坛”。 栏目的设置居于这样的主旨:选择本省文艺理论高端,纵谈广西文化建设问题;利用高校学刊提供学术阵地,发挥“集束威力”的科研效应;开拓本省人文理论研究新领域。打造广西·南专学报栏目品牌;从舆论和理论上强力支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强省”策略。 本栏目将主要以专题形式长期集中发表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新近的有关广西文化艺术方面研究(或时评)的力作。同时,也欢迎非该协会会员但对这方面问题却同样有着“专一家级”研究的自然来稿。所谓“专家级”,我们认为,无非是对问题有着长期关注、深入研究而后所能达到的一定见识程度。所以,但凡着力于广西文化艺术建设问题研究所得收获,哪怕仅是“一孔”但确实是“真知灼见”的,不拘长短,不拘形式,愿意投稿本专栏者,我们将一概真诚欢迎! 本期本栏目首先以“文学桂军论”为总题,集中发表了主要由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撰写并于“2007'广西文艺论坛暨《文学桂军论》研讨会”上宣读的部分发言和研讨会综述。专家们对“文学桂军”及其对于广西文化建设意义的发现和评价,确实能让编者豁然开朗。希望这样的阅读反映能得到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2.
依据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为20世纪广西文学的崛起与繁荣提供的理论和政策的支撑是:广西实施人才培养的"213工程";实施作家签约制度;实施文学院人才培养制度;实施与高校合作培养文艺人才制度.广西文学崛起的重要标志是文坛桂军的出现.文坛桂军崛起的主要成果是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文学作品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崛起的广西文学桂军是广西民族文学跨越发展与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继承"刘三姐"传统的基础上突破"刘三姐"创作模式,形成广西民族文学发展的新优势和新特色,乃是文学桂军在崛起之后的发展战略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引入审美文化理论对当代广西文学进行研究,论述广西文学和广西文化现状所体现的"幸福指数",试图启发人们今后自觉地建构广西的精神文化家园。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90年代,我正在古都西安读大学,对广西文艺的印象,似乎是朦胧的,在大学课堂发现广西文艺只有陆地的《美丽的南方》、韦其麟的《百鸟衣》等零星的文学作品,其他的只剩下红遍中国的《刘三姐》电影了,以至于在《电影美学》课欣赏电影时发现《黄土地》竟然是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时,心中自然有一份惊喜。毕业以后,我到广西某高校从事古典文学教学,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桂军”在中国文坛声名鹊起。《广西文学》作为广西区唯一一家省级纯文学期刊,对“文学桂军”的整体崛起起到了指导、宣传、策划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为广西文学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世界性的生态审美思潮已成为当今文艺思想的主要潮流。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广西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都自觉地运用生态审美理论来建构文学批评和从事文学创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生态意识"和生态批评理论来考察广西的文学创作以及文学批评的得失成败,凸显文学艺术的生态审美功能,对今后文学发展、文学批评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8.
主要阐述新中国建立初期广西作家队伍人员的组成;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的成立;民族文学创作出现新气象,广西文学事业步入初步发展的局面;新中国的广西文学与以往时代的文学有着显著不同的特点;20世纪50至60年代初作家作品选介;"文革"时期广西文学的劫难与创作的艰难跋涉。  相似文献   

9.
花山岩画以其原始性、抽象性、神秘性成为现代人的心灵寄托,成为现代人安放自我内心的重要意象。花山岩画在广西当代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广西文学重要的灵感源泉,是广西文学崛起的集结地,它激活了广西作家的文学想象,开启了广西作家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当代广西回族文学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小说创作方面,但迄今为止,除了白先勇,对当代其他广西回族作家作品的研究甚少。通过对当代广西回族作家进行介绍、梳理和评价,以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参照。  相似文献   

11.
文学包括创作和评论两翼,文学桂军的崛起与广西文学评论家的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广西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始终关注着中国文艺理论的前沿和广西文学创作的动态,广西的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总是以其富于学理的理论思辨和敏锐而又智慧的阐释为文坛新桂军的崛起提供知音式的解读。通过对广西文坛事件、团队和刊物三个方面的现象解读,回溯了近20年广西文学评论界的实绩,并揭示了广西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引入审美文化理论对当代广西文学进行研究,论述广西文学和广西文化现状所体现的"幸福指数",试图启发人们今后自觉地建构广西的精神文化家园。  相似文献   

13.
张利群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6):62-66,72
改革开放三十年,广西文学由沉寂走向崛起,其成功经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优先发展策略具有普遍意义,对于广西文学历史和传统而言具有创新和超越意义,在文学经验和成果基础上形成和构建文学新传统,确定广西文学改革开放三十年创新发展的性质、特征和作用,对于广西文学在崛起后的持续性发展与突破性发展的结合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西当代文学体制是建立在中国当代文学体制之上的,但因为广西在历史上缺乏作家文学的传统,有浓厚的民族民间文学“气息”,所以常常表现出一种和全国的文学诉求“反向”的发展趋势,从而显示出特殊的意义。这个过程在《广西文艺》不断变换刊名的过程中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工农兵文学,是对土地革命时期江西革命根据地的苏区文学和抗战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抗日根据地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其发展的线索是:从"为革命"到"为工农兵";从"个人情怀"到"阶级情怀";从"宣传品"到"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宣传品";从"加强文艺宣传工作的政治领导"到"对文艺工作进行管控";从"群众创作"到"作家向群众学习"。工农兵文学从孕育到诞生再到发展以至消亡,是不断摸索和变化的过程。同时,作为完整的工农兵文学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文学规范,是在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之后形成的大批量的作品产生,所以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作为工农兵文学诞生的标志,以毛泽东作为工农兵文学的倡导者,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广西文学也呈现出新的面貌:知名作家、女性作家、文学品牌、获奖作品大幅增加,海外影响不断增强。与此相应,广西文学也展现着不同以往的品质:愈加深刻的土地情感,更为深厚的现实关怀,自我追问的不断探求,人物形象的经典性以及更加细致的艺术品质。而这些也都印证着新广西文学的成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17.
广西新时期文学成就斐然,世所共鉴,但仍然落后于中国当代文学.其中作家知识结构刻板,视野狭窄,文学观念、审美观念陈旧,缺乏胆识和勇气、思维僵化,是导致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清代广西的文学著述不仅数量可观,而且质量也足可称道。著述以诗歌类数量最多,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依赖于家刊私刻流传于世,大部分文学著述已在历史的风尘中湮没不存。  相似文献   

19.
前期延安文学中的左翼文学资源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政治理性下的文艺特殊性追求,人性与审美的文学观,现实主义的文学观。左翼文人通过编辑文艺刊物、授课、讲座、直接指导创作,或组织文艺社团、举行文艺活动等方式,将他们的文学思想传播出去。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文学作为少数民族文学既有其独具的民族和地域特性,又有跟共和国同步的历时性与共时性.从农耕民族的朴素美、和谐美,到加速进入工业化而被迫面对环境的制约而呼唤"生态美",这些审美特征和文化背景对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将提供借鉴和启迪.在审美日常化和大众化的美学环境下,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去研究当代广西文学,以审美超越性特征探讨文化对经济的超前性问题,对促进和谐文化的建构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