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2份引自南美的南美藜育种原始材料的生育期,千粒重,单株产量,抗旱性等性状进行了观察研究。此批试材属早熟干旱类型。千粒重大于目前我区推广种植的M1和M3,籽粒都为苦粒,株高在68.2 ̄110cm,抗旱性较强,抗穗发芽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2.
对南美藜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南美藜叶片的光合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不同生育期南美藜光合日变化有一定差异,灌浆初期与后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不同,南美藜叶净光合速率Pmax一般为13.6~27.2μmol CO2m-2s-1。根据田间的观测资料,南美藜叶片光-光合速率响应曲线符合直角双曲线方程,南美藜叶片光饱和点为1901~2383μmolm-2s-1,光补偿点为29~39μmolm-2s-1。不同温度、不同施肥水平对南美藜光饱和点、光补偿点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宫锡鸿  王荣花 《预测》1995,14(6):62-63
“S”型曲线在预测二代玉米螟防治适期中的应用宫锡鸿,王荣花,张翠玲(山东省乳山市植物保护站264500)(乳山市农牧局)1问题的提出二代玉米螟是乳山市夏玉米穗期的主要害虫。乳山市的夏玉米面积历年都在25万亩以上。搞好二代玉米螟防治适期的预测,对于搞好...  相似文献   

4.
根据玉米作物出苗到成熟各阶段生长发育特点,将玉米田间管理分为前期(苗期)、中期(穗期)、后期(花粒期)进行论述,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田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吕仲贤  王桂跃 《科技通报》1994,10(6):373-376
通过人工接虫、室内试验和田间调查的方法分析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取食位置.结果表明幼虫在分散前集中在未抽出的雄穗上取食,分散后主要取食玉米中部的茎和雌穗;喇叭口期以前的幼虫为害虽然造成花叶,但其成活率很低,对玉米影响不大。建议在玉米抗螟性鉴定时应考虑玉米茎和雌、雄穗对幼虫的作用,在防治时采用喇叭口末期集中施药和抽雄期适当去雄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冬、春青稞、冬、青小麦代表品种的分蘖成穗,幼穗分化,籽粒灌浆规律和产量因于构成特点连续四年的系统观察、比较,分析明确了冬青稞的增产机理。证实:(1)苗期持续时间工,生长缓慢极有利于分蘖发生成穗。(2)幼穗分货物别单棱期比春青稞长140和60多天,从而使三联小穗基分化数猛增。典定了粒多大穗的基础,这是冬稞增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不同藜麦资源中营养成分的差异情况,针对8种西藏藜麦,对其粗蛋白、粗脂肪、总淀粉、灰分、矿物质的含量(Na、Ca、Fe、Zn)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藜麦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8个藜麦资源的水分、灰分、淀粉、脂肪含量差异不大,其中贡扎系列(贡扎4号、贡扎5号、贡扎8号、贡扎12号)的藜麦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其它品种的藜麦,同时Fe、Zn以及Ca含量较高,Na含量低,是一种能满足人们每日对矿物质的需要并且低钠的谷物。该研究意在为西藏地区不同品种的藜麦进行大规模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深入开发藜麦产品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选择格尔木市河西农场7连农田开展为期1年的藜麦种植试验,以期研究藜麦在格尔木地区的适宜性状况。通过观测获得5个播种期各阶段发育期、产量因素及最终产量,并利用同期2017年格尔木地区各气象资料,包括气温、风速、日照、日降水量等,采用相关分析法探讨藜麦生长阶段各要素指标与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主要影响因子和影响时段,并探讨藜麦的产量影响指标,得出格尔木地区气候条件适宜藜麦种植,能够获得"两高一优"的藜麦产品,可为当地政府和农户开展藜麦农业生产、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治气象灾害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青海地处高原高寒干燥地区,其农作物生产加工较内地仍为匮乏,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环节仍较为薄弱。为拓宽生产渠道,扩大青海高原特色农产品——藜麦、青稞的社会、经济和市场效益,为藜麦青稞作物再加工和青海酸乳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本研究以开发高品质藜麦-青稞酸奶工艺为主要目的,通过研究藜麦-青稞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藜麦复合酸奶品质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获得了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藜麦复合型酸乳,通过正交分析方法获得了最优工艺参数,并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研究表明:随着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的增加或升高,在一定条件下,藜麦复合型酸乳的感官评分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适添加量藜麦15%、青稞5%,最适发酵温度40℃,最适发酵时间6h;结合正交试验最后得出该藜麦复合型酸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添加量藜麦10%、青稞5%,接种量3%,发酵时间6h,发酵温度40℃下制备的酸奶具有藜麦酸乳特有的风味,白色或微带浅黄色、光滑细腻、组织状态、滋味俱佳。  相似文献   

10.
在南美热带雨林中,蜂鸟是许多种植物的传粉者。蜂鸟的喙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长而弯曲型和短而直型。第一种类型的鸟适于在略微弯曲的长筒状花中采蜜,这一类花分布广泛且产蜜量高;第二种类型的鸟适于在短小笔直的短筒状花中采蜜,这一类花分泌的花蜜一般较少  相似文献   

11.
小曾 《科学与文化》2005,(10):22-23
起源于南美的拉丁舞,最初分为Ballroom版和Street版两种。动作的要领都在于腰胯的“8”字形摆动。Ballroom版较学院派,像学钢琴那样要分级考试,因此得遵循一套特定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了解菊叶香藜psbA基因的分子结构,以及为菊叶香藜的分类学提供分子数据。方法文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菊叶香藜psbA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出氨基酸序列、统计序列组分、编码蛋白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密码子偏好性等。结果菊叶香藜psbA基因编码序列长度为1059bp,GC含量为41%,共编码353个氨基酸,最多的为丙氨酸(A),为35个(9.9%),不含有赖氨酸,符合psbA基因的特征。二级结构包含α-螺旋(57.51%),β-折叠(4.82%),β-转角(37.68%)。psbA基因编码蛋白为疏水性蛋白,包含7个跨膜区域,是非酶类转运蛋白。psbA基因密码子偏好性水平相对较弱,主要受到选择作用、表达水平和蛋白质长度的影响。psbA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菊叶香藜未与藜属其它植物归为一类。结论因此,根据菊叶香藜生物信息学特征和系统发生树结果,支持将菊叶香藜归到刺藜属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研究菊叶香藜中活性成分在根、茎、叶中的分布及提取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时间、溶剂、温度及料液比对菊叶香藜活性成分提取率的影响。结论实验范围内结果表明,菊叶香藜中叶子的活性成分提取率最高;菊叶香藜全株干粉在60℃时,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1:1,提取30 min效果最好,活性成分的提取率为2.2786 g/100mL。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一研究区域,研究了这一区域风因子对荒漠草原藜类植物分布的影响,得出结论:藜斑块是生长在内蒙古荒漠和半干旱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植物斑块,单个斑块呈“月牙形”外貌,整体的分布类型为均匀分布,形成的机理主要是由风这种生态因子决定的;藜斑块有可移动性、短周期性、微固着性等特点;而且藜斑块的形成也会产生一定的沃岛效应,所以藜斑块也成为一种良好的防风固沙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5.
水稻田间管理主要包括,分蘖期管理,长穗期管理和结实期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东北春玉米田间管理技术主要是指:苗期、穗期及花粒期。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蓼属叉分蓼组20种3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其花粉形态大多数为近球形至近长球形,少数为扁球形或长球形;花粉大小为20.4~44.0µm×17.0~34.0µm:从萌发孔看,有3沟、3 孔沟、多沟、散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刺状、粗网状、皱块状。据此,该组花粉可划分为5种类型,即叉分蓼型(Aconogonon-type)、钟花蓼型(Campanulatum-type)、大连线冰岛蓼型(Forrestii-type)、西伯利亚蓼(Sibiricum-type)及多穗蓼型(Polystachyum-type),编制了这些花粉类型检索表。叉分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3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14种2变种。钟花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6散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钟花蓼和绒毛钟花蓼。西伯利亚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3孔沟,外壁纹饰为皱块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西伯利亚蓼。多穗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6(~8)多沟,外壁纹饰为粗网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松林蓼及多穗蓼。大连线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散沟,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大铜钱叶蓼及铜钱叶蓼,结果表明叉分蓼组的花粉形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研究结果支持将叉分蓼组上升为属的等级,也支持Knorringia的属的地位,大铜钱叶蓼和铜钱叶蓼应移入Koenigia属中,而松林蓼和多穗蓼仍保留在蓼属中。  相似文献   

18.
齐穗期补施氮肥、不仅在叶片上和叶鞘,而且在穗部都能保持较高的氮素含量,以合成蛋白质和叶绿素,从而提高碳素同化率。早稻主要通过增加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达到增产,晚稻则通过增加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而增产。无论早稻或晚稻齐穗期补施氮肥糙米中粗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专利号:ZL98112759.2专利项目简介藜蒿,别名蒌蒿,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藜蒿嫩茎是当今最受欢迎的野生蔬菜。它不仅清脆可口,且有迷人的特殊香气,营养十分丰富,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食用习惯。野生藜蒿主要产于鄱阳湖及洞庭湖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20.
菊叶香藜干粉熏香抑菌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菊叶香藜干粉是否具有抑菌的作用。研究中采用的供试菌为大肠杆菌DH5α,通过烟熏实验证明,菊叶香藜烟熏对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随着烟熏时间的延长,抑制率逐渐增加,其中烟熏时间为0.5min时,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达到了1/3;烟熏时间为6min时,抑菌率达到100%。研究结果为菊叶香藜熏香方式的抑菌功效提供理论依据,对菊叶香藜在疾病预防的开发与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