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文章综合分析了那曲地区1974年以来麻风病资料以及实施防治的效果,以期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措施,为科学系统防治麻风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974年以来那曲地区麻风病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74年以来累计发现病人186例,治愈167例,死亡19例。患病率已由最高的0.5%(1980年)降至零值。自1996年以来,那曲未再发现新发病人,已通过区卫生厅有关专家的达标考核验收。结论那曲地区麻风流行呈散在点状分布,牧区少农区多,病人分布与气温、湿度高低呈正比,而与海拔高低呈反比。建议加强线索调查,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正规治疗,降低麻风危害。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西藏地区麻风病低流行时期与防治工作初期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较全面了解和掌握了麻风病流行趋势与特征,并对麻风低流行时期的防治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经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区麻风流行特征已发生了显著变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距离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防治工作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3.
《麻疯季刊》的创办目的在于传播麻风病防治知识,为麻风病人提供救治信息,并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麻风病的救治。《麻疯季刊》的编辑特色主要表现在中英双版、图文并茂;栏目多样、体裁丰富;强烈的基督教色彩;鲜明的时代特征。《麻疯季刊》宣传了麻风病的防治知识,改变了传统的麻风病救治理念,同时还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麻风病救治的成就,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昌都地区开展的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方面的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多吉 《西藏科技》2010,(11):61-63
对昌都地区蝗虫的发生动态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就怎样综合防治措施蝗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高原地区麻风病流行特征,制定防治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林芝地区36年来的麻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交通便利的县发病率高于交通闭塞地区;发病(现)率呈锯齿样5年一个高身且逐步下降的特点,患者均为当地居民,为非输入型;传染源不明者比例升高;通过推行联合化疗效果显著。结论:积极主动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开展联合化疗工作,积极治疗现症病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昌都地区农业播种面积情况的复种指数比较和不同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进行比较,了解昌都地区农业播种面积的变化和不同作物的比例情况,解读昌都地区农业的发展趋势,把握青稞在昌都地区农业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昌都地区左贡县仁果乡粮食生产的基本情况的数据分析,以及对该乡农牧民的实地调研情况进行的探讨,结合昌都地区左贡县粮食生产布局,找到昌都地区左贡县仁果乡粮食生产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青稞是昌都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不得不种的需求和青稞的高营养保健功能,对绿色生态健康安全的需求改变,昌都地区青稞产业的发展变得更加重要和突出,以工哺农、以工富农,使昌都地区青稞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针对春青稞展示品种在昌都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抗病性等进行试验研究。经过2009年的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藏青690在昌都地区具有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1.
利用昌都地区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具有30a(1980-2009年)的日照时数实测资料,分析了昌都地区日照时数年、季、月的变化趋势以及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浅谈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经验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变昌都地区11县农民群众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的状况,2006年,昌都地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按照自治区农牧厅的要求和指示,结合昌都地区11县的实际情况,明确第一批在昌都、芒康、左贡、丁青、洛隆5县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努力提高五县农民群众农业科学施肥水平.文章从测土配方施肥的方法、步骤、经验、成效入手,着重阐述了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后取得的成效及经验.  相似文献   

13.
《西藏科技》2007,(7):F0003-F0003
昌都地区藏医院成立于1987年,是一所集藏医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藏药生产及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地区级藏医专科医院,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经过努力,昌都地区藏医院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疑难病、肝胆病、风湿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藏东一所著名的医院。先后有胡锦涛、帕巴拉·格列郎杰、阴法唐、杨松等领导前来我院视察,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为我院亲笔题词。我院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实现农民增收、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文章就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当前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今后在昌都地区如何深化农业技术推广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和评价西藏昌都地区结核病复治病人治疗情况。方法查阅2006-2011年昌都地区11个县接受治疗管理的所有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和复治病人的治疗管理记录和结合2011年西藏自治区结防所督导组在昌都地区实地调查访视结核病防治工作记录结果综合分析复治病人治疗转归。结果 2006-2011年按全国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分别为94.1%、100%、63.0%、84.6%、78.9%、54.1%。结论近五年来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逐年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对结核病人投药后治疗管理和随访工作出现问题,每一个复治涂阳病人及时得到诊断和接受正确的治疗方案而且不中断的坚持完成整个疗程才能会提高复治涂阳病人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为落实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天津市对口支援西藏昌都地区及其所属的昌都、江达、芒康3个县。自1995年至今,天津已安排四批近百名干部进藏。他们牢记天津市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嘱托和天津市人民的希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团结一心,努力工作,在对口支援昌都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1996年科技部在拉萨召开第一次全国科技援藏工作座谈会以后,天津市科委贯彻落实科技部的要求,积极整合天津市的科技资源,针对昌都地区的实际,开展科技援藏。现将天津科技对口援助昌都的一些主要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昌都地区近52年雷暴气候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昌都地区7个气象站点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研究了昌都地区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年际变化、月变化、周期变化等。结果表明:昌都地区雷暴日数较多,年际变化大,年雷暴日数从上世纪80年代起呈递减趋势。雷暴的季节变化呈抛物线型,即夏季为雷暴高发期,春秋次之,冬季发生的概率小。从小波分析结果看,昌都雷暴日在1981年以前存在2年左右的震荡周期,1984年以后存在5年左右的震荡周期。丁青站的年雷暴日数存在11年震荡周期和4年左右的小周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昌都地区玉米套种马铃薯栽培技术示范,马铃薯亩产1640kg,马铃薯秸秆1014kg;玉米籽粒亩产360kg,玉米秸秆900kg。相比单作玉米或马铃薯种植方式而言,能够有更高地生物产量和更好地经济效益,助农增收致富。玉米套种马铃薯栽培技术适合在昌都地区海拨2600~3250米水源充足的农区和农牧交界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昌都地区与天津市加强科技合作,利用内地先进科技促进昌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进一步加强天津市科委对昌都地区藏药研发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援助和扶持,近日,双方就昌都藏药在市场销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今后昌都藏药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合作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20.
二十多年前,我国医学家在试验室曾用富含小分子团的磁处理水,以高脂餐饲喂鼠、兔等哺乳动物。而对照组则用普通自来水和相同的饲料喂养,然后定期进行血检和解剖。发现实验组动物血脂正常。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动脉壁干净,而对照组则相反。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结论是哺乳动物饮用小分子水能防治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症。这项医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