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唯有发生在学生层面的、并且与之内心产生真实互动的德育,才是真实的德育;而真实的德育其实是一种"静悄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话者:D.教育学硕士M.教育学硕士研究生S.教育学硕士C.教育学教授时间:2003年12月24日地点:天问居茶室C.根据你们的提议,现在讨论“德育过程的主体”问题。这是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问题。你们已经作了一些准备。今天把《马卡连柯全集》第5卷和《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也带  相似文献   

3.
感恩教育:一种德育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感恩教育:一种新的德育尝试 德育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其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化,将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并转化为道德行为。我们所期望的德育实效性是指通过德育活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达到内在的质变效果。这种效果既有立竿见影的显性效果,又有隐性效果,但最终都指向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在以往长期的德育实践中,那种“高、大、全”完人式的德育要求,那种注重德育知识灌输的贫乏的道德说教,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无从体验而让学生失去了热情。那么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进入学生的心灵?感恩教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协同教育体现在德育过程中,即以德育系统各要素为研究对象,既关注其无序向有序的演化,也关注其有序到混乱的转化;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各系统的有机整合,将有序与无序结合,变无序为有序,实现德育系统的优化与跃迁,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取得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研究生德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情感教育也是实现研究生德育目标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本文从研究生德育过程的情感教育入手,提出了情感教育中实行“五感”,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伦理史上有关人性的探讨为线索,结合西方伦理学有关人性的主要观点,按照马克思主义伦理原则分析了“自私”的含义,澄清了大学生对“自私”的误解;并阐明了自私对社会及个人自身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感动的前提;真实是德育的追求;真实是教育的生命!当教育与真实分家的时候,那是教育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  相似文献   

9.
德育过程的反复性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大学德育的难题,本文根据思想品德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探讨了导致德育过程反复性的深层原因,并结合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借鉴国外的自主主义德育理论,提出了有效控制反复性、提高德育稳定性成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马圆圆 《中国考试》2023,(11):21-29
德育的使命是引导人去批判和反思生活。德育评价作为引导学生成人的关键要素,自然不能脱离真实生活。然而,当前德育评价存在评价内容同质化、评价方法重量化、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结果使用功利化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真实生活。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根源在于科学实证主义评价理念、固化时空的评价惯习及评价自反性的缺失。为此,应通过开放评价内容、开发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联通多元评价主体、重视评价反思和结果使用等措施改进德育评价实践,使德育评价真正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2.
心理教育和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心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两从字表看来似乎没有多大的联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相互制约甚至互为前提。因此,为了提高两教育的绩效,最好将他们结合起来,构建起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德育——心育”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生首先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与在校内外的表现,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需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与他们交朋友。如果学生对你敬而远之,这是教育方法失败的表现;如果学生把你当作可信赖的知心朋友,向你倾吐内心世界,就表明他想改变落后的现状,这是转化学生的最好契机。以下是我班刘小禾(化名)同学的转化案例。  相似文献   

14.
德育使学生铭记的应该是什么?怎样的德育过程能给学生心灵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江苏省南通中学“难忘教育”的探索给我们提供了答案。在下面一组文章中,缪建新校长结合多年实践对“难忘教育”作出了理论阐释;该校坚持十余年的初一新生“向国旗宣誓”仪式和高中某班级“责任感,你有吗”主题班会,为我们的德育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德育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互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互作用的过程,具有共在性,平等性,情感性的特点,实现德育过程师生交往互动,应做到以下几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实现德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统一;体现理解与对话的教育本质;推动交往互动方法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明显滞后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变化的趋势。特别是在有思想品德缺陷、屡犯“错误”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无情失理现象。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情理交融”。一、对近年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无情失理”现象的反思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进行4年多了,但“应试教育”模式仍然牢牢地占领着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人们仍然高举着分数牌,把学生论分排队。分数至上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观念,影响着人…  相似文献   

17.
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之我见杜美华(徐州幼儿师范学校,徐州,221009)究竟应当如何自觉地主动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工作的新问题、新情况,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好德育工作,笔者拟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上述...  相似文献   

18.
李萌 《天津教育》2006,(5):31-32
针对班上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是每一位班主任的责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善于用真情打动心灵,使学生在发自内心的感动中不断成长,是每一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需要掌握的技巧,李萌老师的一次特殊的班会,不仅很好地解决了班上的问题,而且使学生在心理成长的道路上收获良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丁雯 《文教资料》2010,(26):155-156
文章结合案例,探讨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利用学生的“错误”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的“错误”转化为一种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20.
德育工作要做到富有实效,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德育模式,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需求的满足,改变那种把心理素质不佳引起的问题简单地当作思想品质修养问题的教育。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善于营造育人氛围,积极开展多种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情绪、情感、性格、意志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