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更新观念提高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高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作为德育工作者,应当更新观念,把人文精神作为德育的基础底蕴,把创新精神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德育对象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性,把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新问题,高校德育明显呈现出滞后的趋势。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的前提在于教育者能否及时转变制约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论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德育中存在的观念误区,并进一步提出了应树立以人为本、德育首位、全员育人、德育是要促进学生道德知识、道德能力和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儿童德育工作应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为依据,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制定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宏伟目标,努力培养和造就自立自强的21世纪新人.  相似文献   

4.
1、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存在着求全、求高的倾向,内容上偏重于政治性、阶级性,各个阶段又缺少衔接和整体安排。致使教育难以适应学生内在需求,削弱了德育的实效性。同时也造成了公民基本道德教育的缺失,以至于小学时就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曲.并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而到了大学却要接受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五育”中的德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已经达成共识,德育不落实,是关乎出“次品”、“危险品”的大问题。然而,当前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问题,已经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特别是由于具有先行作用的德育观念不新,已经对有效德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从最为基本的德育观念入手,浅谈开展有效德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WTO后,高校的德育工作将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德育工作的内容、对象、环境、效果等将发生新变化。面对这些变化,高校的德育工作就必须进行改革,打破旧的德育观念,树立新的德育观念,建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德育观念的更新不是对传统德育观念的否定,而是批判地继承和创新。在学校德育改革中必须树立以下德育观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生命世界;“立体交叉”的学校整体德育观;开放式德育观。  相似文献   

8.
21世纪高校德育主要面临知识经济和网络普及化的挑战。高校必须更新德育观念和手段,才能提高德育效果:一是树立新道德观念,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德育方法、手段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21世纪高校德育主要面临知识经济和网络普及化的挑战。高校必须更新德育观念和手段,才能提高德育效果一是树立新道德观念,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德育方法、手段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11.
新世纪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为教育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全面落实“以德治国”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并不断加强法制观念、时效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及诚信观念。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信息时代,职校德育工作方式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渗透不断优化完善。只有自觉地适应客观环境和主观世界变化的情况,适时转变工作方式,迅速掌握网络手段,运用网络工作等方式占领新的思想阵地,才能做好新时期职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卢乃桂  王芳 《教育学报》2006,2(2):55-59
在华人社会,道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为培养有道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道德教育的实施,其实是培植那些反映道德标准的价值观。然而,信息时代的出现及充斥在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已改变了教育的方式,并向传统的道德教育发出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建议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应寻求实践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以迎接网络世界的出现。崇高空洞的道德标准应让位给简洁易懂的观念,比如“尊重”。我们应该积极的去探索“网络世界”中的信息和观念,而不是一味的避免。有启发性和适切的道德教育应建基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需要和真正兴趣之上。华人社会的德育工作者,包括学校教师,家长,非正式教育的组织者,都应共同努力去了解虚拟的网络世界,并设计出可行的方法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要。  相似文献   

14.
人类跨入新世纪,中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传统学校德育早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社会要求,在严峻的形势下显得苍白无力。构建新型学校德育体系应该改革德育理念,加强德育与各学科教育的融合,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和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三大德育机制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网络信息时代对德育教育教学的反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网络信息时代的无形空间所表达的特征对德育教育的挑战 ,探讨德育教育内容的发展观包涵以德育为核心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德育教育 ;吸收中华民族的德育精华 ;以“德育素质建设”为基础和指导。网络信息时代对现代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关键在于教师 ,最后达到德育教育主导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必然要求德育管理建立新观念。德育管理的新观念是整合与创新。我们应该在反思西方现代德育管理主题嬗变与我国建国以来德育管理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世纪德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的观念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In Chinese societies, moral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the most essential component of education because the nurturing of moral persons is the prime function of school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has relied on the inculcation of values that reflect moral ideals. The emergenc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with a plethora of information and ideas being disseminated instantly through informational technologies, has altered the educational landscape of the world and challenged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moral education. Given this context, we argue that it is important for Chinese educators to find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moral education that can embrace the new realities of our networked world. In this approach, lofty moral ideals should give way to simple and easily understood concepts such as respect, information and ideas in the "cyber world" should be exploited rather than shunned, and the genuine interests of children and youths should form the basis of moral education that is at once relevant and enlightening. In proposing this approach to moral education, we also assume that moral educators in Chinese societies, which include school teachers, parents, and organizers of nonformal education programs, would endeavor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 world of cyber realities and devise feasible ways to suit contextual educational needs.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德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本文结合闽江学院德育工作进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和实践 ,对互联网的特点及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对网络条件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和创新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人类进步的一种必需的基本教育、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道德教育理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应以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为指导,重整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李小鲁 《中国德育》2007,2(5):18-20,36
期以来,学校道德教育忽视道德的个体性,窒息了个体德道学习的自觉能力,割裂了道德生长的整体精神空间。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要求实现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创新德育工作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